知行合一读书心得交流.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798332 上传时间:2024-03-04 格式:DOCX 页数:1 大小:1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行合一读书心得交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知行合一读书心得交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行合一读书心得交流.docx(1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知行合一读书心得交流各位同志,今天跟大家推荐和交流的是书籍由XX编著的知行合一读本,这本书主要记录了王阳明(王守仁)生平经历,通过叙事的方式讲述了王阳明心学产生过程以及阳明心学产生后对其个人、社会发展、哲学思想所带来的影响。王阳明是浙江绍兴余姚县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他的一生,跌宕起伏,非常具有传奇色彩,在经历了当众廷杖的奇耻、下狱待死的恐惧;流放南蛮(贵州修文县龙场镇)的绝望、瘟疫肆虐的危险;荒山野岭的孤寂、无人问津的落寞,直至在贵州龙场悟道后,王阳明不但求得了内心的安宁,而且逐渐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在生平为官的数十年间,荡平了江西赣州数十年巨寇匪患;接着又在

2、南昌以几封书信,一场火攻,35天平定了宁王朱宸濠之乱;后来在其生平最后几年患病的期间在广西扫清了困扰明朝政府多年的广西匪患,这些事迹,可以说都来源于王阳明心学成果的展现。纵观阳明心学的核心,主要就是“知行合一”,这里的“知”,并不是知道的“知”,而是“良知”,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道德感与判断力。王阳明在创立“知行合一”心学以前,最初提出来的是“心即理”的论断,而知行合一就来源于心即理;“心即理”是心学的基础,认为天理良知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但是,良知会被人的私欲蒙蔽、会受社会环境和身边人的影响,所以在王阳明的后期,一直强调要“致良知”,其意思就是要恢复或树立符合道德标准的良知。从现代扩展的

3、现实意义来看,王阳明所讲的“知行”关系,可以理解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所谓“知行合一”,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王阳明讲,要正确认识“知”和“行”的关系,知而不行,那就不是真知、是伪君子;行而不知,那就会犯错误、瞎指挥。这些论断,不管是对我们的工作还是生活,都是有帮助的,让我们在每做一件事、每一个决策的时候,都要“正念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出发点是什么,目的是什么、意义是什么。其实,“正念头”的过程也就是“修身”的过程,理论学习与思悟的过程,既是知行合一过程,也是“致良知”的一个过程。关于“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习总书记曾多次指出:“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

4、行合一。”“党员领导干部必须从知行合一的角度审视自己、要求自己、检查自己;加强理论学习,只有将知识学懂、学深、学透,才能在工作中、实践中学以致用”。今天跟各位分享的,只是这本书当中的一部分哲理思想,如果有兴趣,各位后续可以深入的研究、细细的琢磨,用发散性的思维、多角度的视角来领会和剖视这本书的精髓。最后再借此机会跟各位分享我在这本书中摘抄的几句话:第一句,是关于幸福的,王阳明说:“要想获得幸福,只要不和外物对立就可以了。因为财富、名声、地位都自有他们的规律,不要给他们贴上标签,你只需要向前努力就可以了J第二句,是关于名利的,王阳明说:“名与实相对。务实的心重一分,求名的心就轻一分。若全是务实的心,就没有一丝求名的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随笔札记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