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在国有企业中的应用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会计在国有企业中的应用研究.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管理会计在国有企业中的应用研究优秀的企业从来都不是在经济业务全部结束后才知道这项业务是否能取得收益,而是在规划、决策开展这项业务时就能掌握基本的结果,然后通过事中的控制保证事实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差异最小化,最后通过事后评价进行持续改进。管理会计就是在企业以终为始的管理框架下,以管理为核心,以财务为手段,辅助企业完成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达成企业目标,推动企业战略落地。一、管理会计在国有企业中的重要性(一)帮助国有企业创造经济绩效国有企业的首要职责是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也就是经济学家常说的实现企业的经济绩效。对管理者而言成功的管理就是要创造经济绩效,因此在企业制定某项决策或采取某项行动时,管理者应
2、当将企业的经济绩效放在首位。传统的财务会计是对企业己经实现了的经济绩效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记录、计量和报告,而管理会计的边界则与企业管理相通,是帮助企业创造经济绩效。管理会计通过参与国有企业的战略、决策、执行、评价等一系列价值再造活动,在过程中运用专业的会计方法和专门的管理工具帮助国有企业对这些活动进行持续改进,为业务部门提供服务和指导,从而帮助国有企业创造经济绩效。(二)是达成国有企业管理目的的门径管理会计之所以区别于财务会计,究其根本在于其首先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是企业管理需要实现的目标。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会计的本质是一门过程管理和事后总结的学科,这里的过程管理就是管理会计,而事后总结则是财
3、务会计。管理会计参与企业管理,创造结果;财务会计做得则仅是事后总结,记录结果。管理会计开展工作的基本前提是以遵循企业使命、战略目标和管理任务为终极目标,通过发挥管理会计的职能为企业的业务提供决策支持,重组、规划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发现业务活动和企业管理中的各项问题,精进标杆管理等,从而实现业务与财务的有机融合,实现管理会计的价值创造,实现企业最终的管理目的。(三)推动国有企业对劳动者管理的转型过去传统的标准一直认为劳动力是唯一的生产力,所有的生产成就都能以劳动力来作为衡量单位。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社会已经从工业时代转向了信息时代,“人”作为“我们最主要的资产”也应顺应时代的改变,逐渐实现
4、从体力劳动者时代向知识型劳动者时代的进化。智力发展率越高的企业在新的经济环境和时代变革下就越能抢占先机,取得更高的地位。归属于体力劳动者的生产力,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都能以每单位的工时耗费或工资耗费进行衡量,但对归属于知识型劳动者的生产力,则无法用上述数量型指标衡量其质量型生产力。因此管理会计在国有企业评价与激励的业务活动中通过区分不同劳动者,再运用不同的管理会计的工具和方法进行管理、评价和激励,从而推动劳动者积极创造非体力价值,自发地向知识型员工进化,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和整体价值做出贡献。二、管理会计在国有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一)管理会计环境意识基础薄弱管理会计的概念可以追溯到1922年美
5、国会计学者奎因坦斯提出的“管理的会计”;1972年美国、英国等国家成立了专门的管理会计组织机构并设立了专门的资格考试和资格证书。2014年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管理会计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新阶段。但从国有企业管理会计发展的实践来看,其发展的基础环境依旧薄弱,主要体现为三类企业人群对管理会计认知的落后。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许多国有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对管理会计的工作职能和重要性认知不足,认为管理会计就是单纯的财务指标分析和数据处理工作,财务部门在管理系统中仅为负责核算的后勤部门,不需要参与企业的管理过程,甚至从未听过管理会计的概念。从业务人员的角度来看,对财务部
6、门的定位依旧停留在报销、记账的层面,财务分析往往面临着需向财务部门提供更多的业务信息和数据,而分析结果对自身业务的帮助也不大,因此存在着一定的抵触心理,不理解也就不支持。从财务人员自身的角度来看,目前存量的财务人员大都是财务会计专业毕业,工作以后取得的职称证书也是财务会计方向,对管理会计缺少系统的认知,陈旧的理念让他们将管理会计等同于财务管理来理解,财务管理也仅仅代表着会计管出纳、出纳管会计等一套管理财务部门的内容。意识形态是企业工作之源,管理会计在国有企业中的发展须建立在良好的意识基础环境上,否则将会浮于表面,引发出更多的管理问题,从长远来看更是抑制了管理会计的发展。(二)系统性建设相对落后
7、好的体系建设是一个企业进入长期可持续发展阶段的根,管理会计在国有企业的应用和发展需要一套适合自身战略发展和管理需求的系统性的建设作为支撑。整体而言,国有企业在现阶段的操作中并没有一套完善的管理会计应用体系和管理制度来承载管理会计的流转。大部分国有企业依旧是在原有传统的、矩阵式的财务组织形式中添加一个岗位,甚至并未设置专门的岗位和人员,而是直接由财务会计兼任。另外,对管理会计在实际应用中的边界也极为模糊,使得业财融合下的管理会计应用框架缺失,直接导致管理会计应用不全面,持续停留在核算会计阶段。在应用过程中通常是出现了经营管理的问题后再交由管理会计进行分析解决,将管理会计的定位从“未雨绸缪”演变成
8、了“亡羊补牢”。以上导致了管理会计的整体管理力量削弱、工作效率低下、管理水平停滞,最终降低了管理会计工作的价值创造能力,阻碍了管理会计在国有企业的创新和发展。(三)信息化水平较落后管理会计需要及时地对企业经营的各项业务流程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加工、挖掘、分析、预测、管控,再提交给企业的管理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用以及时决策。现阶段国有企业管理会计从信息采集这一步开始依赖的还是财务会计数据信息,但随着经济环境和企业活动的不断变化、发展、扩大,企业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对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的要求也不断攀升,传统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在实际运用中则越来越显得捉襟见肘。追根窕底是国有企业没有建立一套
9、成熟的信息化系统,财务系统和其他经营管理系统往往彼此独立,财务信息化又仅仅停留在电算化的层面。因此,财务信息数据和其他经营管理类的信息数据无法实现集成,管理会计也就很难得到及时的、准确的综合信息。在市场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经济的环境下,国有企业整体信息化水平发展的落后,使其难以服务于管理会计的发展,也难以满足企业的战略发展,直接影响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四)人才驱动力续航严重不足管理会计的发展对管理会计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需是懂财务、懂业务、懂管理、会沟通、能协调的复合型人才,而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是极度匮乏的,因此不少国有企业直接让财务会计来兼任这一岗位。从知识体系和综合素质上来看,财务会
10、计是以会计准则和税法为核心,更注重于核算技能,缺乏全局思维和管理思维能力,也不懂企业的战略发展、业务经营,二者的工作从本质上来看就不兼容。在整个行业对管理会计的培养方面来看,目前财务类的职称考试和评审,绝大部分是财务会计的考核内容。大专院校的财务类专业设置很少有管理会计专业,国有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机制也不够完善,一定程度上来看制约了管理会计人才的整体发展。因此加速培养管理会计的专业型人才是国有企业发展面临的关键性问题。三、加强管理会计在国有企业应用的对策(一)意识升级,环境重塑在国有企业多数人根深蒂固的观念里,财务部门就是后勤部门、“二线部门”,这是因为多数人只知道“财务会计”而不了解“
11、管理会计”。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曾经提到“管理超越了被动反应和适应的范围,管理就是指负有责任来设法塑造经济环境,制订计划,着手提出并实行改变经济环境的计划,把经济条件对企业行动自由的限制推回去。”如果说财务会计是被动地适应需要,那么管理会计就是要积极主动地采取行动来推动国有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经济绩效的实现,这是在意识升级中的首要概念。高层管理者是企业上层建筑的创造者,更要树牢管理会计是为企业服务,为企业的各个管理层级提供管理信息,必须参与到企业管理过程的意识,并为之营造有利的应用和发展环境。一是高层管理者要更新管理方式并熟练运用,学会在企业管理中用好管理会计,充分发挥其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引导和干预
12、作用,为企业创造经济绩效;二是要在企业中加大宣传力度,让企业员工逐步了解和认可新的概念,在企业中树立积极运用管理会计来解决经营管理问题的意识,为管理会计的应用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三是按照企业需求、岗位职级、工作内容等不同维度设置长期的学习计划,及时进行不同层级的知识架构和内容更新迭代,始终保持思想意识和内部运用环境的先进性。(二)搭好框架,“未雨绸缪”管理会计的应用和发展,需要国有企业组织结构的支持,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国有企业整体的组织结构,实际上就是解决业务和财务之间协调问题的结构。孟晚舟曾说过“财经与业务,即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偎:在整体的组织结构设立上,应当保证业务线和财务线结构始
13、终处于平等的地位,以实现两者之间的高效合作,为业财的有机融合提供架构支持。第二个层面则是管理会计自身的组织结构,在业财融合的背景下管理会计必须发展成为一个跨职能的团队。传统的财务会计组织结构不能对市场、产品、客户做出迅速的反应,也不能理解和解决经营管理流程中业务和财务相互之间的依赖关系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因此跨职能团队应运而生。这是一个独立的部门,也是业务线和财务线之间的桥梁纽带,部门成员之间相互协调沟通致力于实现共同的企业目标。结构建成后再捋清管理会计的边界,制定跨职能团队的部门职责和员工岗位职责,确定工作运营模式和各项管理制度。同时联合人力资源部门制定专门的考核机制,实现国有企业从机会成长向
14、体系成长的管理会计转型应用落地,真正实现业财融合,做到“未雨绸缪”,为国有企业创造经济绩效,实现国有企业的战略目标。(三)信息驱动,迎接智能管理会计发展的第一驱动力是源于人类对价值的追求,第二驱动力就是信息技术的革命。一方面是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和会计信息化的应用可以让管理会计对更庞大的数据进行及时和高效的处理;另一方面则是会计智能化的持续性发展已经开始运用到会计行业中,人工智能的崛起让会计岗位上基础性、重复性的数据处理工作正在被机器取代,基础工作岗位上的会计人员的地位岌岌可危。会计信息系统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体现为其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相关、及时且可靠的信息。因此不论是创建独立的财务系统还是非独立的
15、财务系统,都要根据国有企业的交易循环创造、记录、报告、总结所有的财务数据或者交易,再将会计信息系统循环植入到非独立财务系统中,或是将现有的OA、ERP系统与财务系统建立连接,从而搭建企业的信息共享平台,对数据进行捕捉、维护、合成、使用、分析、发布、储存和清除。对于管理会计而言,即使不在业务一线也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在第一时间收到一线员工上传的业务数据信息,及时、准确地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提升决策效率,为国有企业在市场化竞争中抢占先机和良机。(四)人才驱动,塑造未来在新时代下我国的财务会计必将迎来转型关键阶段,越来越多的标准化、程序化的财务工作将被智能化取代。财务工作将更重视过程、依靠技术、兼顾内外
16、统筹、倾向于塑造未来,管理会计也必将顺应趋势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目前国有企业中存量的会计仍旧是传统财务会计,因此实现管理会计转型,培养和发展国有企业财务人员综合素质能力迫在眉睫。人才的获得无外乎内外两种途径:从对外来看,必须提高财务人员的招聘门槛,弱化传统的财务会计专业、证书和经验,强化现代管理会计专业、证书和经验,注重选聘人员在信息需求、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挖掘数据、建立模型等方面的能力;对内而言,可筛选出一批后备管理会计,通过与合作的学校、培训机构等合作设立符合本公司经营管理需求的管理会计课程,实施培训,及时投入运用,根据知与行的综合评定结果,实现内部财务人员转岗管理会计。用人机制上也应进行同步调整:一是调整岗位职责,根据本企业的经营模式,设定管理会计的具体岗位职责和岗位要求;二是调整考评方案,保证考评流程、结果公开化,考评标准层次化,考评信息全面化,保证奖励与惩罚并存,鼓励管理会计人员居安思危,持续学习,持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