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德荣我们学习的榜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德荣我们学习的榜样.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一支粉笔,两袖微尘。三尺讲台,四季耕耘。有一种付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郑德荣同志,一个93岁的老人,是全国著名中共党史学家、毛泽东思想研究专家,把一生都献给了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事业和党的教育事业。良师,既能雕刻灵魂,又会护佑人生,他们的讲台又何止三尺?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我们要以郑德荣教授为前行榜样,坚定理想理念,自觉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融相生,争做新时代的标杆。郑德荣同志一生致力于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诸多领域的教学研究。这些工作与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密切相关,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紧密相连,与宣传贯彻执
2、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度一致,从中国共产党建党60周年纪念活动开始,每逢中国共产党建立的重大纪念活动,从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开始,每逢纪念毛泽东诞辰的重大纪念活动,以及有关邓小平、陈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大纪念活动,均著文参会,正面发声向郑德荣同志学习,做爱岗敬业的标杆。“人生的最大欣慰和快乐,一是科研成果给人以启迪,服务于社会;二是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郑德荣看来,著书撰文和培养青年学生教师,都是人生的理想和奋斗目标。他鞠躬尽瘁,忠于职守。“乐以终身治学科研,悦以毕生授业解惑”就是郑德荣为工作、为祖国事业奉献一生的真实写照。因此,我们无论是党员领导干部还是一名普通的工作者,都要牢记全心全意
3、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足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争做爱岗敬业的新标杆。向郑德荣同志学习,做甘于奉献的标杆。“生命的意义在于奋斗,通过努力奋斗,你要能给他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郑德荣以身体力行的实践诠释了生命意义的更多可能。他夜以继日、忘我工作,成为众人眼中的“拼命三郎”,直至生命最后一息。很多曾与郑德荣共事过的老师还清楚地记得郑德荣60岁时给自己立下的“宏愿”:“我退下来后,要用10年时间,也就是到我70岁的时候,培养出10个博士,出版10部专著,弹指一挥间,30多年过去了,郑德荣己经超额完成了这些当年看似不可能的“规划工培养博士生的数量是计划数的5倍,出版专著的数量是计划数的4倍,此外还发表了
4、200余篇学术论文。仅仅是在80岁到90岁的10年间,郑德荣的个人专著就达5部之多,而且还承担国家项目3项,发表论文70余篇。老而好学,耄耋勃发,年岁的增长非但没有让郑德荣的学术科研节奏放缓,反而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大珠小珠落玉盘”,新见迭出,成就斐然。向郑德荣同志学习,做勇于创新的标杆。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人类进步的力量。郑德荣同志把创新作为学术研究的不懈追求,潜心探索、精益求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期,作为党员干部,要增强改革创新本领,拒绝守旧,不断尝试新的工作方式方法,求新求变。要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敢于在创新上想办法,不断研究新情况,以创新思路寻求工作突破点,解决
5、新问题,做勇于创新的标杆,能干敢干。只有学习郑德荣同志的创新精神,不断探索基层工作的新方式、创新新方法,提高工作效能,增强履职能力,我们的工作才会有“质”的飞跃,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示范是最好的说服。郑德荣教授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生生不息,成为我们不断奋进的强大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向郑德荣同志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全身心投入到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去,进一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坚持爱党护党为党,始终保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状态,做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时代标杆,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汇聚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