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嵬》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821134 上传时间:2024-03-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嵬》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马嵬》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马嵬》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马嵬》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马嵬》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马嵬》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马嵬》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嵬》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重谈李杨事揣摩隐然意?马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2、能力目标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2)进一步训练学生揣摩语言的能力,透过表层语言感受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的能力。3、情感目标(1)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2)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二.教学重难点(1)分析?马嵬(其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特别是其诗歌的比照衬托手法及其表达效果。(2)正确把握诗人对唐玄宗的评价,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三、教

2、学方法(1)以自主诵读感悟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充分交流。(2)学案导学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步骤马嵬在唐代是“西出都门百余里的一个普通驿站,是秦川蜀道上一个平常乡野,可谓名不见经传。但由于后来在这里发生了一场震惊朝野的兵变,致使“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葬身马嵬坡下,马嵬坡由此而著名中外。马嵬贵妃墓大约修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位于一高坡小院。墓门口书写对联两幅,一幅是:妃子魂消犹痛梨花春带雨,马嵬玉陨幸留古韵冢携香。另一幅为毕沅所题:谷风如诉旧愁来,蜀道秦川,过客重谈李杨事;墓粉还将秋色补,雨尘云梦,伤心何似汉唐陵。这哀婉绮丽的文字,给贵妃墓罩上了一层伤感凄艳的迷离色彩。我们今天来看

3、一看李商隐是若何来对待这件历史事件的。(一)深度自学1 .作者及背景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擅长骈文写作,诗作文学价值也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俳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天宝十五年(756)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携杨贵妃逃往四川,至马嵬,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唐玄宗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史称“马嵬之变。?马嵬(其二)

4、?为咏史诗,以李隆基、杨玉环的故事为抒情对象。2 .诵读诗歌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若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3 .解决字词,疏通大意。11)重点字词:徒闻未卜宵柝晓筹(2)学生讨论疏通文意,教师提供下面参考: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耕牛。若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二)深度探究,展示交流诗歌最

5、后发出“若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的感慨,缘何会如此发问,这首诗歌又是若何一步步对此问题作出答复的,和学生一起从头探讨追源。1 .首联中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贵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认。玄宗听术士说杨贵妃在仙山上还记着“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可是缘分已尽,于事无补。有何用意(设计意图)结合注释13可知,首联开门见山,点出诗歌主要描述对象及事件,对答复“若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的发问,作了铺垫。问题摄入点难度不大,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很快便能理解诗歌开篇用意,特别是有些学生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了解颇深,更是说得头头是道。【明确】用典手法。挖苦唐玄

6、宗痴心妄想,也写出了唐玄宗的爱情之悲。2 .颔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若何的观点【明确】比照反衬手法。“虎旅传宵柝的逃难生活和“鸡人报晓筹的宫内生活相比照,昔乐今苦,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再用“空闻和“无复相照应,表现希望已幻灭,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跃然纸上。为尾联蓄势。“虎旅传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意思是:“虎旅虽“传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闲的宫廷生活了。3 .颈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若何的观点【明确】比照

7、反衬,倒叙手法。“此日指马嵬之变,杨贵妃的死日。玄宗“当时,五年前的七夕与杨贵妃海誓山盟,嘲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那么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别离。可在遇上“六军同驻马的时候,事与愿违,两相映衬,“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4 .尾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若何的观点【明确】尾联也包含强烈的比照。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自己的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够保住既善“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诗人由此发

8、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前六句诗,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用需要作许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答复的疑问作结,更丰富了批判的内容。设计意图:学生分四个小组,合作探究,每个小组完成对每一联提出的问题,在问法上设置相似点,降低了难度,同时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思维逻辑思考的方向。课堂上,学生语言表达上没有严谨的逻辑和条理,教师适当引导,同时投影课件,文字形式展示答复以下问题时的逻辑性,条理性。5 .整体梳理,宏观把握本诗写得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意味深长。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诗人用“徒闻二字将招魂一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认了这种虚妄之说。

9、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第二、三两联都是从比照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马嵬之后,唐玄宗听到的只是军旅梆声,再也享受不到专人报晓服务了。现实的情景是军队哗变,当年“笑牵牛的乐事都成为悲哀。诗的最后一联点明题旨:为何贵为天子却保不住自己的宠妃,反而连平常百姓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致使国家动乱、人民离乱的历史悲剧。?马嵬(其二)?对唐玄宗与杨贵妃既有犀利的挖苦,又有同情哀怜。同时是一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以唐玄宗时的藩镇之乱讽作者当时甘露之变的宦官专权。6 .从咏史诗角度出发思考,?马嵬其二)?有什么写作特点【明确】

10、(1)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五、六两句,“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回环幽咽,波澜起伏。)(2)从表现手法上看,采用了比照反衬手法。(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在条理上逻辑上作适当指导。)(三)深度练习学生自主分析下面诗歌,说明所表达的情感。马嵬坡晚唐郑畋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简要分析:(1)一处比照。此诗首句的“玄宗回马,指大乱平定、两京收复之后,成了太上皇的玄宗从蜀中回返长安。其时

11、距“杨妃死已很久了。两下并提,意谓玄宗能重返长安,正是牺牲杨妃换来的。一存一殁,意味深长。(2)二处比照。玄宗割舍贵妃固然使局势得到转机,但内心的矛盾痛苦一直贯穿于他的后半生,尽管山河重光(“日月新),也不能使他忘怀死去的杨妃,这就是所谓“云雨难忘。“云雨难忘与“日月新对举,可喜下长恨相兼,写出了玄宗复杂矛盾的心理。(3)一处反问。“终是圣明天子事,有人说这是表彰玄宗在危亡之际识大体,有决断,堪称“圣明,但从末句“景阳宫井又何人来看,并非如此。“景阳宫井用的是陈后主的故事。当隋兵打进金陵,陈后主和他的宠妃张丽华藏在景阳宫井内,一同作了隋兵的俘虏。同是帝妃情事,又同当干戈逼迫之际,可比性极强,取

12、拟精当。玄宗没有落到陈后主这步出地,是值得庆幸的,但要说“圣明,也仅仅是比陈后主“圣明一些而已。“圣明天子扬得很高,却以昏味的陈后主来作陪衬,就颇有几分讽意。只不过话说得微婉,耐人玩味罢了。但就此以为诗人对玄宗毫无同情,也不尽然。唐时人对杨妃之死,颇有深责玄宗无情无义者。郑诗又似为此而发。上联已暗示马嵬赐死,事出不得已,虽时过境迁,玄宗仍未忘怀云雨旧情。所以下联“终是圣明于子事,“终是的口吻,似是要人们谅解玄宗当日的处境。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鹏鸽飞。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简要分析:这首诗运用了比照手法。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

13、形成强烈的比照,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也表达了昔盛今衰之感。附:板书设计马嵬“徒然有梦,未卜先休婉讽意味渐露。“空闻“无复,昔乐今苦挖苦意味渐浓“此日“当时,当恩爱邂逅生死挖苦意味醉厚富贵莫如贫寒,贵妃不及莫愁深刻地批判教学反思:学生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和看法,并且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欲望。他们对古典诗歌并不陌生,但他们的认识和理解只停留在表层,若何让他们深入了解古典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进一步走进古代诗人的心灵世界,感受古代文化的无穷魅力,提高鉴赏能力,那么需要教师的适当点拨。为践行“为学而教教学理念,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实际,制作适合本班学生的学案,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在课前将“学案发给每个学生,指导学生预习使用,并收集反响意见,作为课堂教学的依据之一。学生依据学案做好课前预习,深度自学,明了学习目标,熟悉上课内容,找出疑点难点,查找相关资料,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做好准备。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感悟,与小组成员合作探究,交流学习成果。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以意逆志,置身诗境,并知人论世。既要注意咏史诗的客观性,又要重视诗人的个性化情感所赋予历史的新内涵,并结合自己的时代、生活感受去合理、合时地解读咏史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说明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