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经营管理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事件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经营管理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事件应急预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医院经营管理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事件应急预案1.1 目的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暴发与流行,确保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事件发生时有序地进行应急处理。1.2 适用范围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过程。3. 0内容4. 1报告制度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医院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管理科或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应于24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处,并通报相关部门。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应于24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单位应同时报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5. 2常规准备(一)成立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组
2、长:分管副院长副组长:医务部部长护理部主任成员: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药学部部长急诊科主任小儿内科主任外科主任妇科主任产科主任ICU主任麻醉科主任检验科主任急诊科护长(二)配备个人防护用具。要根据医院感染的性质和传播途径,采用相应的隔离方法和防护用具,一般应备有隔离衣帽、口罩、护目镜、手套、鞋套等。(三)准备调查所需的采样、检测用具1 .医院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微生物检测所需设施、试剂);2 .医院消毒灭菌质量监测所需设施、试剂;3 .采样设备和工具;4 .病原体鉴定和同种同源性检测的设施与试剂。3.3现场调查和处理(一)职责与分工: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无死亡病例的,分别由市、县级负责
3、调查处理,调查情况应于完成后5天内逐级报至省级卫生监督执行机构;出现医院感染暴发,发病集中,或有死亡病例发生,报省级卫生监督执行机构会同处理。(二)应急处理: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控制措施,首先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分组隔离、分组治疗,及时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必要时,可关闭相应的病房、手术室,暂停接收新病人。1、了解情况。接到医院感染事件报告后,应立即深入现场,听取有关医务人员的介绍,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首发病例时间、续发病例时间等)、地点(科室、病房)、涉及范围和频度等情况,对本次院感事件的性质、可能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及感染危险因素等作出一个初步分析和判断。2、隔离病人(1)在病房中暴发医院感染时
4、,一般可采取将病人分类隔离于不同的病室,或用相应的其他措施来控制感染的进一步扩展。如果病原微生物仍有继续传播的迹象,就需要对病人实行严格的分组护理。而且各组的护理人员必须固定,医护人员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技术规范。(2)分组护理仍不能有效地控制感染的扩散,感染病例急剧增多或出现死亡病例,则应暂时关闭病房,停止收治新病人,积极寻找真正的感染来源,确认主要传播途径,并且在集中力量护理和治疗现有病人的同时,加强消毒和隔离工作。3、切断传播途径按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和疫源地消毒技术规范等规范性文件的有关要求,做好科室的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4、对易感人群采取预防措施(1)积极治疗原发疾
5、病,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加强综合治疗和护理,注意病人身心康复。(2)对病人潜在病灶应积极予以治疗。(3)严格掌握各种侵入性诊疗操作的指征,尽量减少局部免疫屏障损伤,减少正常菌群易位和移位定植造成感染。(4)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或延缓耐药菌株出现的速度。(5)对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布氏杆菌病、鼠疫、痢疾、结核病、百日咳、霍乱等密切接触的易感人群,及为预防风湿热复发、孕妇菌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新生儿眼炎等疾患可选用针对性强的抗菌药物预防。(6)对外科系统科室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开展围术期用药,术后预防用药一般不超过48小时。(三)调查内容和方法1、调查内容(1)确定流行或暴发的范围、
6、时间经过、涉及的病人群体,估计流行的严重程度。根据初步调查感染病例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特征,明确“感染病例”的诊断标准,计算出罹患率。(2)寻找传染源。(3)确认传播途径及分析导致本次流行暴发的相关因素。(4)主要的病原微生物及其主要特征的确认。(5)对原采取的常规防护措施重新评价,提出改进措施,控制暴发流行,并从中吸取教训,防患于未然。2、调查方法和资料收集(1)调查病例的“三间”分布资料;绘制流行曲线,揭示传播方式。“三间”分布调查内容包括已发病例数、首例及各个病例发生的时间顺序、所在病区的分布情况、患者的一般情况、基础疾病,发病前有关的医疗操作和处理等。调查范围应根据感染流行的具体情况来
7、确定,如感染发生只限于一个病区,即可确定该病区为重点调查范围;如发生于手术病人,则应把手术室近一个时期接受手术的所有病人,列入调查对象;若感染波及全院各病区,则应调查全院;如感染流行于食流质病人或钢餐造影病人,则调查范围应波及全院,甚至门诊病人、出院病人。感染者与对照的个案调查可参照本节附录的“医院感染病例个案调查表”进行,逐项填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入院时间、出现感染时间等;病人的基础疾病和医院感染的诊断、感染部位、感染的严重程度;病原微生物检查结果、药敏试验情况;病人在医院的位置及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活动范围;侵入性操作情况:如泌尿道插管及冲洗、呼吸机的
8、使用、动静脉置管、内窥镜的应用等;与手术有关者,还应调查手术问号、手术时间、手术者、麻醉师及消毒、灭菌等情况;与消化道有关,应记录病人感染前所食用的食物、饮料、水,是否做过钢剂胃肠道造影以及所服用的口服药情况;必要时对陪护者及密切接触的医护人员也要进行调查。(2)寻找病原体的来源。主要依靠采样检测,如根据初步判定的感染性质、来源、途径,采集检测标本做目标菌的检测,如使用过的医疗器材,病人饮用的牛奶、共同使用的奶具、尿布,病人的排泄物、血液,环境中可疑染有病原菌的物体表面,疑为可能携带感染病原体的医护人员,呼吸道感染应考虑对空气进行微生物污染检测等。(3)确定可疑病原微生物及其主要特征。对调查中
9、的病例与环境进行病原微生物调查,检出菌株,通过其抗生素的药敏及生化、免疫等方法测试,有条件的通过分子微生物学调查如质粒分析、限制性内切酶指纹图谱分析、DNA探针技术等来进行分析,常可显示主要流行菌株特性。(4)调查评价与本次院感事件有关的消毒灭菌和隔离措施,如经常性消毒隔离措施及其落实情况、效果评价情况,诊疗器材的污染情况,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记录等。评价常规防护措施存在的缺陷及进一步整改措施等。3、提出假设(D根据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初步采取的控制措施的效果,对各种传播因素进行分析,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危险因素。如病例时间分布
10、曲线为急陡的单峰型,可考虑有共同来源;长而平坦的曲线提示可能为人一人传播;若曲线急速上升,持续时问长,则可能为共同来源十人一人传播。(2)流行病学推论时:不能期望每个病人都暴露在同一危险因素下,可能同时存在其他感染环节;相关的因素未必一定是病因,排除假关联和间接关联;分析与判断时,可参考统计学检验结果,并予客观分析。4、采取控制措施,并进行评价(1)根据调查假设,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并对采取控制措施后的效果进行评价,进一步论证假设的真实性。必要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控制措施。(2)确定传播方式及有关因素;确定传染来源,明确医院感染事件的性质,判断聚集性发生、流行或暴发;(3)提出整改意见和落实整改措施,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完善和加强院感监控工作。(四)调查总结与处理1、调查总结应包括以下内容(1)背景材料:医院概况及过去流行史等。(2)调查方法(3)临床资料:症状、体征、诊断及疾病的自然史等。(4)流行病学资料:疾病的发生方式及“三间”分布、传播来源、途径、影响因素等。(5)实验室资料:病原因子分离、鉴定及分型等。(6)资料的解释,控制措施与评价。2、调查总结应及时上报上级有关单位,并提出处理意见。根据院感事件的性质和造成的后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和消毒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根据事件的违法事实与情节制作相应的执法文书,提出行政处罚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