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832637 上传时间:2024-03-1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拟行路难鲍照教学目标1、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3、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诗中渲染愁绪的用意。4、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重难点1、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3、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诗中渲染愁绪的用意。教学过程一、导入人生之路难行,无才难行,有才亦难行!人生在世,有七情六欲,有各种情感,其中有一种就是愁。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诗人,他那种难以释

2、怀的情愁,曾打动过无数读者的心怀,他就是南朝诗人鲍照。下面我们将共同学习他的拟行路难,一起走进他的情愁世界。二、阅读指导这首诗以“泻水”起兴,不同凡响,“无端而下,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也”(清沈德潜古诗源),但诗作表现的情绪却不像泻水自流那样顺畅。水的流向取决于地势,当时人的境遇则取决于门第。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不甘认命,却又无法反抗;他不愿唉声叹气,只好举酒自宽,却又断绝了遣怀的歌吟。寥寥数语就把这种曲曲折折的微妙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正是“举杯消愁愁更愁:既然不能学“太上忘情”,又无从排遣忧怀,也就只能吞声不言,徘徊不前,在愁闷中自我煎熬了Q全诗抒写这种难以言表、如颤在喉的哀痛,妙就妙在并不直

3、抒胸臆,而是俯仰低回、自具神韵,让读者自然体会到诗人的忧愁愤薄。诵读这首诗,仔细品味它是如何托物寓意,表现心怀的。三、题解拟行路难:摹拟汉乐府杂曲歌辞行路难而作的诗。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的感情。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行路难原辞已不传,鲍照这十八首拟作是今传此曲的最早作品。拟行路难共十八首,是南朝宋诗人鲍照创作的一组乐府诗,有五言、七言及杂言各体,主要是抒写人生感慨及表达寒门士人的仕途坎坷,也有描写游子和思妇之作。这十八首诗不仅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悲哀,对人世不平、人生多艰的愤慨,而且在这些表面看来似乎消极悲观的感叹中,深藏

4、着对人生、生活、生命、命运的强烈追求和留恋,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和空间中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四、作者简介鲍照(466),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本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郑城);一说上党(今属山西),可能是指东海鲍氏的祖籍。他的青少年时代,大约是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一带度过的。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鲍照20多岁时,为了谋求官职,去谒见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言志,获得赏识,被任为国侍郎。刘义庆在这一年任江州刺史,他也在同年秋到江州赴职。元嘉二十一年(444),刘义庆病逝,他也随之失职,在家闲居了一段时间。后来,又做过一个时期始兴王刘口的侍郎,在刘口和太子刘劭一起谋杀宋文帝之前,他已离去。宋

5、孝武帝刘骏起兵平定刘劭之乱后,他又出任过中书舍人、秣陵令等小官。孝武帝大明五年(461),做了临海王刘子顼的幕僚,次年,子顼任荆州刺史,他随同前往江陵,任刑狱参军等职。孝武帝死后,明帝刘口杀前废帝子业自立,子顼响应了晋安王子勋反对刘口的斗争。子勋战败,子顼被赐死,鲍照亦为乱兵所害。五、时代背景南北朝时期,群雄割据,社会动荡。鲍照出身寒微,怀才不遇。于是常常借诗歌来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表现出了寒门志士备遭压抑的痛苦,传达出了寒士们慷慨不平的呼声,充满了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和抗争精神。这种忧愤的情感发于作品之中,形成了他诗歌的独特风格。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

6、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土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土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六、词句释义“泻水”二句:往平地上倒水,水流方向不一喻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泻,倾,倒。“举杯”句:这句是说行路难的歌唱因饮酒而中断。举杯断绝歌路难:因要饮酒而中断了行路难的歌唱。吞声:声将发又止。从“吞声”、“脚躅”、“不敢”见出所忧不是细致的事。断绝:停止。部躅(Zhizhu):徘徊不前。七、课文赏析这首诗是拟行路难中的第四首。全诗共八句,五、七言三次交错运用,每次交错,都使诗人内心郁结的愤愤不平之感叹推向一个高潮。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

7、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内容与原题妙合无垠。全篇构思迂曲婉转,蕴藉深厚,此诗托物寓意,比兴遥深,而又明白晓畅,达到了启人思索、耐人品味的艺术境界。1、起首两句,通过对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开始两句,运用比兴手法,突兀写起,借“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这一自然现象的特写镜头,掀起全诗的头一个波澜。我们好象从中看到愤世疾俗的诗人,猛然端起一大盆水,倾泻在平地之上,他看着东西南北四处漂散的流水,顿时悟出一个人生的哲理。诗歌起笔陡然,入手便写水泻地面,四方流淌的现象。既没有波涛万顷的壮阔场面,也不见澄静如练的幽美意境。然而,就在这既不神奇又不玄妙的普通自然现

8、象里,诗人却顿悟出了与之相似相通的某种人生哲理。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因此说,起首两句,通过对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诗人借水“泻”和流”的动态描绘,造成了一种令读者惊疑的气势。正如清代沈德潜所说:“起手万端下,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也这种笔法,正好曲折地表达了诗人由于激愤不平而一泻无余的悲愤抑郁心情。2、接下四句,诗人转向自己的心态剖白。三、四两句,又把这一人生哲理演绎到一个具体的境界,即人生如四散的流水,各有自己的命

9、运归宿,而诗人自己又处在什么样的命运归宿之中呢“安能行叹复坐愁,就是当时门阀制度森严的社会对诗人命运归宿的安排。这种“行叹”不能,“坐愁”又不甘心的冷酷境遇的描写,是诗人渲泄错综复杂的痛苦心情的第二个高潮。五、六两句,看似“酌酒自宽”,实则“酌酒”不能“自宽”;看似“举杯断绝歌路难”,实则“举杯”不能“断绝”人生路难之悲歌。这种失意人故作“旷达语”,实则不过是极度牢骚的发泄而已。从而使诗歌掀起了“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的又一激浪。他并没有直面人间的不平去歌呼呐喊,而是首先以“人生亦有命”的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之中求得解脱。继而又以“酌

10、酒以自宽”来慰藉心态失去的平衡。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就连借以倾吐心中悲愤的行路难歌声,也因“举杯”如鳏在喉而“断绝”了。这里诗人有意回避了正面诉说自己的悲哀和苦闷,胸中郁积的块垒,已无法借酒浇除,他便着笔于如何从怅惘中求得解脱,在烦忧中获得宽慰。这种口吻和这笔调,愈加透露出作者深沉浓重的愁苦悲愤的情感,造成了一种含蓄不露,蕴藉深厚的艺术效果。3、诗的结尾,作者才吐出真情。最后两句,在前面三个波澜的汹涌澎湃之后,文势一转再转,“心非木石岂无感”。又从正面说起,与五、六句之反语,相互映衬,看来诗人还要发泄一通耿耿于怀的不平之气,但是,文势再转,以“吞声掷躅不敢言”之反语收束全篇。其中弦外之音,言

11、外之意,力重千钧,给压抑人才的门阀制度以沉重的打击。“心非木石岂无感”,人心不是草木,不可能没有感情,诗人面对社会的黑暗,遭遇人间的不平,不可能无动于衷,无所感慨。写到这里,诗人心中的愤懑,已郁积到最大的密度,达到了随时都可能喷涌的程度。不尽情宣泄,不放声歌唱,已不足以倾吐满怀的愁苦了。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下面出现的却是一声低沉的哀叹:“吞声掷躅不敢言!“到了嘴边的呼喊,却突然“吞声”强忍,“瞬躅”克制住了。社会政治的黑暗,残酷无情的统治,窒息着人们的灵魂。社会现实对于寒微士人的压抑,已经到了让诗人敢怒而不敢言、徘徊难进的地步了。有许许多多像诗人一样出身寒微的人,也只能像他那样忍气吞声,默默地把

12、愤怒和痛苦强咽到肚里,这正是人间极大的不幸。而这种不幸的根源,已经是尽在言外,表现得很清楚了。所以,前文中“人生亦有命”的话题,也只是诗人在忍气吞声和无可奈何之下所倾吐的愤激之词。这首诗托物寓意,比兴遥深,而又明白晓畅,达到了启人思索、耐人品味的艺术境界。从作者的表达情感方式来说,全篇构思迂曲婉转,蕴藉深厚。明代王夫之评论此诗说:“先破除,后申理,一俯一仰,神情无限J清代沈德潜评价说:“妙在不曾说破。”准确地指明了这首诗的艺术特点。伴随感情曲折婉转的流露,五言、七言诗句错落有致地相互搭配,韵脚由“流”、“愁”到“难”、言”的灵活变换,这一切,便自然形成了全诗起伏跌宕的气势格调。4、评论:王夫之

13、古诗评选评论这首诗说:“先破除,后伸理,一俯一仰,神情无限:胡国瑞魏晋南北朝文学史也说,这首诗“所怀藏的被压抑之情多么深重,而其表现又这样曲折婉转,这种曲折婉转的表现过程,正表明了他的中情之反复激荡而无可奈何的状态”。八、理解性默写1 .拟行路难(其四)中运用反问语气表现鲍照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精神的两句诗是:?O2 .拟行路难(其四)用比兴的手法对当时门第决定人生这一古代的血统论发出愤怒的控诉的两句诗是:3 .拟行路难中“,”是作者的自我安慰,认命,不再忧愁。4 .在拟行路难中,作者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_,参考答案:1.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那躅不敢言。5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6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7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