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养老事业规划中期评估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四五养老事业规划中期评估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养老事业规划中期评估报告根据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的部署,结合年度的老龄工作总结、相关工作检查报告以及其他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对规划进行全面分析,从居家和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医养融合发展、社会组织服务与人才、老年福利保障等多维度,对规划中期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评估,综合形成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报告从规划实施及执行完成情况、问题、后期完成情况预测分析、中后期实施推进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具体情况如下:一、规划中期实施进展总体顺利十四五以来,全面贯彻落实推进养老事业发展的整体要求,积极应对老年人口快速增加、老龄化程度日益提高、老年群体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增长等新情
2、况、新问题,坚持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老龄工作方针,按照规划制定的目标任务,积极进取,发奋工作,全面推进规划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实施,养老服务设施总量、服务供给能力、服务功能水平持续增长。截至目前,养老床位总数已达7.5万张,每千名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达到42张,护理型床位占养老机构床位比例达到45%,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农村养老服务站点覆盖率达到51%,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实施良好,达到了时间过半、完成过半的规划实施进度要求。完善多层次长期照护保障体系。积极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完善长期护理保险相关管理服务规范、运行机制等政策制度框架。加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与长期照护服务体
3、系有机衔接,建立健全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的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保障高龄、失能(含失智,下同)等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和安宁疗护等长期照护服务。大力推进、加快发展适合多样化护理需求的商业长期护理保险。探索构建以基本长期护理保险为基础,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照护保障体系,为失能人员提供长期照护服务保障,满足多元化长期照护服务需求。完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对低保、高龄、失能、重残、留守、空巢、独居、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困难老年人,由政府依法依规给予必要的保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合理确定兜底性养老服务的对象、内容和标准,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完善高
4、龄津贴、护理补贴、服务补贴等老年人补贴制度,切实提高补贴标准精准度和有效性,强化与残疾人两项补贴、社会救助等政策的衔接。加快推进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将政府购买服务与满足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需求相结合,重点安排与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密切相关项目,优先保障经济困难的孤寡、失能、高龄、残疾等老年人服务需求。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统筹现有的老年人能力、健康、残疾、照护等相关评估制度和资金,推动建设一批综合评估机构和评估队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开展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评估结果作为老年人获取补贴、接受养老服务的参考依据。各地要根据财政承受能力,制定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对健康、失能
5、、经济困难等不同老年人群体,分类提供养老保障、生活照料、康复照护、社会救助等适宜服务。清单要明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和支出责任,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进行动态调整。互联网+居家养老新模式创新推进。十四五以来,抢抓改革试点机遇,以满足社区居家老人养老需求为目的,探索创新互联网+居家养老新模式。制定了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明确了重点工作任务,并纳入市级绩效目标考核体系。制定了互联网+居家养老新模式实施方案和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标准,提出重点围绕助医、助洁、助餐、远程照护开展服务,实施社区嵌入式、中心辐射式、统分结合式3种模式建设,到2023年实现中心城区半径1.
6、5公里内提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初步形成互联网+居家养老样板。完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对低保、高龄、失能、重残、留守、空巢、独居、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困难老年人,由政府依法依规给予必要的保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合理确定兜底性养老服务的对象、内容和标准,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完善高龄津贴、护理补贴、服务补贴等老年人补贴制度,切实提高补贴标准精准度和有效性,强化与残疾人两项补贴、社会救助等政策的衔接。加快推进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将政府购买服务与满足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需求相结合,重点安排与老年人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密切相关项目,优先保障经济困难的孤寡、失能、高龄、残疾等老年人服务需求。城乡社区(村
7、)养老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已建成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站)300个、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站)100个,本年度还将新增互联网+居家养老社区嵌入式和中心辐射式服务网点50个、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站)50个、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站)300个。按照社区老年人服务站覆盖1个社区、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覆盖3个社区的规划目标,已提前实现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站点覆盖率也已达到50%o推进养老服务设施社会化运营,通过购买服务、服务补贴等方式,聚合养老服务社会资源,整合为老服务商3000余家先后引入50余家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运营管理,并引入第三方
8、评估机构对运营情况进行监管,年底社会化运营率将达到55%以上。扩大普惠型养老服务覆盖面。开展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引导城市政府和企业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社区、医养、旅居、陪疗转型养老项目上加大策划储备力度,利用社会力量不断扩大社会养老服务供给,每年新增一批普惠型养老床位,面向中低收入老年群体提供普惠性养老服务。十四五以来,结合实际,综合考虑企业建设运营成本、政策支持情况、消费者承受能力等因素,推动普惠养老服务价格在合理区间运行,价格水平显著彳氐于当地同等服务水平的市场化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机构管理三务能力稳步提升。着力发挥公办养老机构示范兜底作用,扶持社会办养老机构加快发展,持续推进农村
9、福利院实施提档升级,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养老机构建设。已拥有各类养老机构200家,其中市、区公办养老机构20家、社会办养老机构20家、社区养老院80家、农村福利院80家。养老床位总数达到7.5万张,每千名老年人养老床位数达到42张。养老机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持续开展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组织开展养老服务环境双整治专项行动、养老机构消防安全集中排查、养老机构安全整治专项行动、防范非法集资专项排查等工作,有效改进了养老机构管理和服务质量。提升风险监测和应急救援能力。建立健全养老服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规范,实现养老服务机构安全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与主管部门定
10、期督查、限期整改相结合,提升安全生产整体防控能力。统筹防控和应急救援要求,构建分层分类、高效协作的养老服务应急救援体系,养老服务设施应配备必要的防控物资和应急设施设备。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区域性养老应急救援技术服务中心,负责为本区域养老服务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供服务。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医养融合发展提升养老护理水平。积极推进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家庭,探索推进居家养老医疗服务、日间养老医疗服务、开设老年康复床位和托管养老机构医疗业务等多种医养结合服务模式,重点扶持一批医养结合型机构发展。目前,已有5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设老年康复床位,设置老年康复床位1
11、500余张,50余家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或医疗服务点,20家市区级公办养老机构均可提供医养结合服务,92%以上的养老机构与卫生服务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护理型床位达到2万张,占养老机构床位比例达到42%,为养老服务提供了医疗保障和支撑。加强老年中医药健康服务。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健康管理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中的独特优势,积极推进面向老年人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推动二级以上中医院治未病科、老年医学科建设,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开展老年常见病、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提高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广使用中医药综合治疗。积极发挥城乡社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优质规范中医药服
12、务的作用,推进社区和居家中医药健康服务,促进优质中医药资源向社区、家庭延伸。积极宣传适宜老年人的中医养生保健知识、技术和方法,推动优质中医药服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养老服务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出台了关于提升养老服务供给水平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将养老保障方向由小众向大众转变,形成政府+社会+市场合力,推动养老与金融保险、家庭服务、人才培养、医药保健等相关行业交流融合。积极发展用于家庭养老及机构养老的监护床等智能监测、看护设备。围绕助老助残、家庭生活需求,开发残障辅助、家政服务、情感陪护、娱乐休闲、安防监控等智能服务型机器人产品。支持老年用品制造业创新发展,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
13、新装备,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满足老年人个性需求。发展适合老年人的智能家居产品,优化智能居家环境,开发智能音箱、智能语音和陪护助手等新型适老智能家居产品。有序发展老年人普惠金融服务。开发适合老年人的商业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引导全社会树立全生命周期的保险理念。丰富商业护理保险产品供给,弓I导商业保险机构加快研究开发适合居家护理、社区护理及机构护理等多样化护理需求的产品,探索将商业护理保险与护理服务相结合。建立寿险赔付责任与护理支付责任转换机制,支持被保险人在失能时提前获得保险金给付,用于护理费用支出。开展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工作,逐步提高参保率。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符合老年人特点的支付、储蓄、理财、信托、
14、保险、公募基金等养老金融产品,研究完善金融等配套政策支持。加强涉老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严禁金融机构误导老年人开展高风险投资。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得到加强。积极推进养老护理职业培训,开展养老护理员专业培训,职工技术学校、家政培训学校、职业培训学校等定点培训机构设置有养老护理专业,常年开展养老护理员培训。针对养老护理员待遇偏低的现状,出台了关于做好养老护理员补贴发放工作的通知,对从事养老护理服务工作并取得国家养老护理员资格的人员给予一次性持证奖励补贴和护理岗位补贴,一次性补贴根据持证的类型发放500-5000元不等的奖励。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吸引万名护理员报名参赛。组织开展最美养老护理员、优秀养老院
15、院长、最佳养老机构推荐评选活动,有效提升了广大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地位和荣誉感。老年宜居社区建设全面推进。制定实施老年宜居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围绕宜居社区、幸福养老”主题,通过老旧社区改造、建设社区为老服务平台等举措。建立家庭养老支持政策,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将养老护理专业服务延伸到家庭,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务料理、精神慰藉等上门服务。培育为老服务的专业机构并指导其规范发展,引导其按照保本微利原则提供持续稳定的服务。试点探索家庭养老床位,完善相关服务、管理、技术等规范以及建设和运营政策,健全上门照护的服务标准与合同范本,让居家老年人享受连续、稳定、专业的养老服务。推动失能、高龄老年人家庭成员
16、照护培训纳入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目录,普及居家护理知识,增强家庭照护能力。充分发挥社区组织作用,探索社区+物业+养老服务模式,大力发展老年人急需的助餐、助浴、助急、助医、助行、助洁等服务,增加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构建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环境。加大人口老龄化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全社会及时、科学、综合应对老龄社会的共识,倡导全社会树立积极老龄观,积极看待老龄社会、老年人和老年生活。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作用,加大对敬老模范家庭、为老服务先进个人、助老优秀组织的宣传报道。积极利用重阳节等传统节日,持续开展敬老月、老年节等活动,推动敬老爱老助老社会风尚进学校、进家庭、进机关、进社区。开展适合老年人认知特点的法治宣传活动,鼓励老年人学法、用法,增强维权意识,提高识别和防范非法集资等非法侵害的能力,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积极参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