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兼爱》课堂实录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兼爱》课堂实录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7兼爱课堂实录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部级精品课兼爱品赏【教学设想】兼爱安排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的第二单元中,这一单元旨在通过集中学习先秦诸子散文,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并大致感受中华思想文化史上那段百家争鸣的辉煌时期。虽说“百花齐放”,但战国时期,墨儒两家却能并称显学,当时天下甚至有“非儒即墨”之说。既然两家在救世主张上有如此多相似的地方,为什么两派后学在论战时却水火不容、势不两立?为什么曾经显赫一时、风头无两的墨家最后却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以上问题只有通过对海量资料的查阅、归纳才能大致得出答案,仅仅通过对第二单元寥寥几篇作品的“管窥”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应充当学生的助手,多
2、渠道搜集资料,让学生在众多资料面前,剥丝抽茧、“知其所以然”地了解墨家“兼爱”思想的内涵,感受墨子平等博爱的精神力量,进而与儒家“仁爱”思想加以区别,领悟各家之妙,进一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了解墨子引类取譬、言此意彼的言说方式,欣赏墨家因不厌其烦反复论说而形成的朴拙繁复的论说风格。由于学生对墨家的学说知之较少,所以,教学方法宜以诵读与讲授为主,但这并不代表教师可以“一言堂”;相反,教师更需要在问题设置上准确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和“盲点”,积极引导、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以期他们能主动获取知识,培育良好的语文素养。“上医”墨子的救世药方一一部级精品课兼爱品赏【课堂实录】一、导入【历史
3、背景】春秋时期,强大了的诸侯,不再对周王室唯命是从,纷纷开始攻城略地,疯狂扩张。据史书记载,仅春秋二百多年间,就有36名君主被杀,52个诸侯国被灭,大小战事480多起。而战国,情况更甚!真可谓“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诸子药方中有两家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就是儒家的“仁爱”方和墨家的“兼爱”方。正是“爱”将儒墨同先秦诸子区别开来,因为其他流派是不讲“爱”这种情感的而在我们看来大同小异的“仁爱”与“兼爱,在儒墨之徒眼里却势同水火,这是为何?现在就让我们先通过对兼爱这篇文章的解读,看看墨家开出了什么药方;再对比一下,看看墨家和儒家的药方有什么区别,谁更管用。二、梳理文章结构,认识墨子的
4、药方师:中国有句谚语,叫“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大家知道是什么意思吗?生:是不是指上等的医生能医治国家的弊病,中下等的医生只能医治人身上的疾病?师:基本正确,但中下等医生的医术还有细微区别,中等医生侧重于医治的是人精神上的病,而下等的医生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追究病根,临时应付,只能暂时医治肉体上的局部病症。墨子是哪一级别的医生呢?文章有没有依据?生:墨子以上医”自居,第一段中他说:“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J师:你找得又快又准。能顺便翻译一下这个句子吗?生:意思是,圣人是专门治理天下的,必须得知道天下乱在哪里才能着手
5、治理;就像医生治病只有知道病从哪里生,才能治疗。师:从论证角度看,这属于什么论证?生:比喻论证。师:很好,请大家先记住,这是墨子论说的第一个重要特点一一善用譬喻。1 .分析病象。师:接下来让我们跟着墨子也当一把“上医”,一起找找当时社会的“病象”。所谓“病象”,就是疾病表现出来的“症状”。生:当时社会的症状就是第二段说的:“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
6、而自利。”师:这一段文字读起来,给大家一种什么感觉?大家能不能感受到墨子论说的另一特点?生:我感觉这段话重复的东西特别多,给人一种很啰唆的感觉。生:我感觉墨家和儒家、道家的散文明显不是一个风格,甚至不是一个水平。师:没错。墨子的语言特别浅白,而且还唯恐言之不清,常常正面说了一遍,反面再说一遍。但这种直言不讳通俗易懂其实是有意为之的,它和墨家思想的受众群体有关。墨家的传道对象多是中下层人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所以需要采用一种贯穿到底,绝不旁逸斜出的论说方式,才能更有利于读者群体接受。其实,表面上的繁复暗含着内在的明晰层次,那就是社会之病不仅仅因为自下而上的“犯上作乱”,还因为自上而下的“以上亏下
7、!不但国家内部、家族内部如此,“天下之为盗贼”者、“大夫之相乱家者、”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此时的天下,无论是底层的普通民众、高高在上的贵族,还是本就作恶的盗贼,甚至朝廷的君臣,都坏成一片。他们的所作所为,可以用三句话概括,那就是“国相攻,家相篡,人相贼”,这种乱象就是社会的“病象”。2 .寻找病因。师:为什么当时的天下会乱成这个样子?大家能不能试着用一句原文的话简明扼要地指出“病因”来?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师:没错。墨子认为天下大乱的根本原因就是人人自爱,损人利己。3 ,对症下药。师:当然,既为“上医”,墨子就不能只作出诊断,还要开出药方,那他的“秘方”是什么呢?生:兼相爱。师:有没有具
8、体做法?生:“若使天下兼相爱,视人身若其身,谁贼?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J师:能提炼概括一下吗?生:就是说,普通人兼爱,就不互相残害;大夫兼爱,就不犯上作乱;诸侯兼爱,就不发动战争。师:你抓住了关键,“君臣”“父子”这两对社会最重要的关系不出问题,天下才能太平。这种平等、博爱的观点一经问世,立刻收获了无数拥至。一时间,墨子的主张风行天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甚至有“非儒即墨”之称。不过,墨家风头的盛行还不到百年,儒家第二号重要人物孟子,便拍案而起,对墨子的“兼爱”药方痛加批驳。这就很奇怪了,儒墨两家不都认为社会出问题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缺少,爱”吗?
9、他们开出的药方,不也都跟“爱”有关吗?儒家的“仁爱”方与墨家的“兼爱”方区别到底在哪里?三、厘清儒墨之争的分歧核心1.观点之别(其一)。师:要弄清儒墨分歧的核心,我们需要先回顾两家的观点(投影)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墨子说“视人家若其家”“视人国若其国”。师:有区别吗?生:有区别!孟子强调推及,是递进式推广;墨子强调同等看待。师:你说对了一半。墨子确实强调无等差的爱,怎么看待自己就怎么看待别人,一模一样;而孟子的“推及”是“由此及彼辐射开去的,从物理的角度看,辐射其实意味着能量的递减。孟子把爱分成了三等:“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
10、民而爱物。”他认为最低一等的爱是“爱护”,对天地万物,我们要爱护它,不伤害它,但还用不着“仁德”,因为它们只是“物”,而不是“人”;第二等的爱是“仁爱”,这一等爱给人民;而“亲爱”这一最高等级的爱要给家人。从家人到人民再到世间万物,这就是等差,是建立在血缘伦理基础上的血浓于水的爱。【乡土中国的“差序格局”】在儒家这里,“爱”绝对是要受“爱的对象”限制的。所以,儒墨两家分歧的第一个核心,我们可以概括为一一差等还是平等。2 .立场之别。师:同样从爱出发,墨儒观点为什么会出现分歧呢?给大家一点提示一一联系刚才提到的墨家的受众群体问题。生:是不是因为两家立场不同?儒家代表的是贵族的统治阶级的立场,而墨
11、家代表的是劳动人民的立场。师:一语中的!那大家有没有想过,墨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平民立场呢?这其实与他的出身有关。墨子的生平是不甚清楚的,史记没有为墨子立传,司马迁在编纂史记时,只在孟子荀卿列传末尾提及寥寥数语,与记载其他诸子时的不惜笔墨比起来,似乎有些厚彼薄此的意思。汉魏以来,儒家对墨家思想的集体禁言可见一斑,当然,这是后话。有学者认为,墨子之所以称为“墨”,是因为他木匠出身,长期与墨绳接触,所以身上比较黑。史学家钱穆先生则认为是因为他受过墨刑。真实情况虽然不甚清楚,但我们不难得出一些信息,那就是墨子的出身大约是比较卑下的。所以,墨子代表的是数量庞大的社会下层人民的诉求。比如,对于儒家主张的“
12、乐”,墨子就彻底反对。中国古代的“乐”,不单指音乐,更多时候指的是一种综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等多种形式的艺术,类似于今天的文艺晚会。“乐”的演出,需要很多人协调运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墨子认为:“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J“乐”不但不能让老百姓有饭吃有衣穿,还会耽误正事儿。“乐”这种事,男人去做,耽误种田;女人去做,耽误织布;官员去做,耽误治国。所以,墨子旗帜鲜明地“非乐”!“非”就是反对的意思。非乐非儒非攻非命从墨子一书中的这些篇目,足可见出墨家对儒家批判的不遗余力。3 .观点之别(其二)。师:我们再来对比一组观点,墨子说:“兼相爱,交相利。”但崇尚礼乐的儒家却
13、不这么认为,孟子说: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J同学们能从中再概括出两家的第二点核心分歧吗?生:墨子的爱是以利为出发点的,孟子强调的是不求利益的仁义。师:所以,儒墨两家分歧的第二个核心,我们不妨归纳为一一利益还是仁义。墨子认为人人相爱,便人人得利。“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为了自己得到爱,得到帮助,就必须先给别人爱,给别人帮助。但在孟子那里,利和义就像鱼和熊掌,是不可兼得的,墨家的算法,意味着行“兼爱”成了一种投资,一种有利可图的社会保险。但墨子真如孟子否定的那般狭隘吗?我们还要参考墨子另外一句话:“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这句话的加入,能否使你对墨家的思想有进一步认识呢
14、?生:墨家要追求的利,不是狭隘的私利,而是代表了天下人民的利益。师:没错,墨家的这种纯实用主义显然是出于维护弱者利益的考量。“利人”“利天下”是他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也是他们为之毕生奋斗的崇高理想、终极价值,这是一种“大义工墨子其实是在为数量庞大的中下层民众奔走呼号,争取权利。所以,墨子的“利”,其实应该肯定。4 .两家疗效对比。师:虽然两家的观点常常针锋相对,但却有一点根本相同之处,那就是一一关爱天下。甚至可以说,他们代表了当时最有理想抱负,最热切于救世的一群人,所以势必要为无道的天下开出救治的药方。结合大家的历史认知,你们认为哪家的药方更有疗效呢?生:好像是儒家,好像又是法家。师:儒家确实
15、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但真正主宰了专制王朝庙堂的其实是法家。就算是独尊儒术的汉代,也只是重仁政,推崇儒家,但是实际操作上重事功,依赖法家,两种思想杂糅互补。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墨两家的药方都没能发挥出疗效,因为它们超出了当时社会发展的实际。当时群雄割据的混乱局面是势必要通过战争来统一的。流血纷争的本质其实就是利益的重新分配。在乱世中想要求生存,必先求利益,只有壮大了国家的实力,才能谈得上稳定。儒墨两家想用“爱”来救治社会之病,在理论上没有问题,可是当理论与现实相碰撞的时候,理论的作用就显得极为弱小了。四、课堂活动,探究墨家式微的原因师:如此重要的一个思想流派突然不见踪影、无人传承,除了时代的必然
16、,有没有墨家自身特质的原因呢?请大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五分钟后分享小组成果。)生:墨家的道德标准要求太高,不但要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强烈献身精神,还要接受极其艰苦的朴素生活,太难实现。生:刚才说到墨家“非乐”,他们对艺术形式的反感,本质上抹杀的是人们的审美需求。既没有物质上的满足,又没有精神上的慰藉,仅仅靠理想信念作支撑,根本无法维系长久的吸引力。生:在最讲究等级的时代,墨家不合时宜地以“兼爱”为口号,试图消灭社会等级,提倡人人平等,其实这是逆潮流而动,不可能成功。生:在乱世当中,墨家弟子却致力“非攻”,这自然将自己置于与多国对立的境地,尤其是当时最强大的秦国,自然要先打压消灭这个流派。生:汉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