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双文本阅读:齐景公问晏子(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双文本阅读:齐景公问晏子(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文言文双文本阅读:齐景公问晏子(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1014题。材料一:齐景公问晏子曰:“孔子为人何如?”晏子不对。公又复问,不对。景公曰:“多孔某语寡人者众矣。俱以贤人也,今寡人问之。而子不对,何也?”晏子对日:“婴不肖,不足以知贤人。虽然。婴闻所谓贤人者,入人之国,必务合其君臣之亲,而弭其上下之怨。孔某之荆,知白公之谋。而奉之以石乞,君身几灭,而白公修。婴闻贤人得上不虚,得下不危,言听于君必利人,教行下必于上,是以言明而易知也行明而易从也行义可明乎民谋虑可通乎君臣。今孔某深虑同谋以奉贼,劳思尽知以行邪,劝下乱上,教臣杀君,非贤人之行也。入人之国,而与人之贼,非义之类也
2、。知人不忠,趣之为乱。非仁义之也。逃人而后谋,避人而后言,行义不可明于民,谋虑不可通于君臣,婴不知孔某之有异于白公也。是以不对。”景公日:“呜呼!观寡人者众矣,非去于,则吾终身不知孔某之与白公同也。”(节选自墨子非儒)材料二:墨子称:“景公问晏子以孔子而不对,又问,三皆不对。公曰:以孔子语寡人者众矣。俱以为贤圣也。今问于子而不对。何也?晏子曰:婴闻孔子之荆。知白公谋而奉之以石乞。劝下乱上,教臣弑君.非圣贤之行也。”诘之曰:“楚昭王之世,夫子应聘如荆,不用而反,周旋乎陈、宋、齐、卫。楚昭王卒,惠王立,十年,令尹子西乃召王孙胜以为白公。是时,鲁哀公十五年也。夫子自卫反鲁,居五年矣。白公立一年,然后
3、乃谋作乱。乱作在哀公十六年秋也。夫子已卒十旬矣。墨子虽欲谤毁圣人,虚造妄言。奈此年世不相值何?”曹明问子鱼日:“观子诘墨者之辞,事义相反,墨者妄矣。假使墨者复起,对之乎?”答曰:“苟得其礼,虽百墨吾亦明白焉。失其正,虽一人犹不能当前也。墨子之所引者,矫称晏子J(节选自孔射孔丛子诘墨)【注】石乞:白公手下勇士。修:通“戮,教行下必于上:此句当作“教行于下必利上”。子鱼:即孔船,孔子八世孙。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是以A言明而易B知也C行明而易D从也E行义可明乎F民G谋虑可通乎L君臣IL下列对
4、材料中加点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意为“认为”,与大学之道“皆以修身为本”中的“以”用法不同。B.夫子,古时对男子或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尊称,此处齐景公用以尊称晏子。C.与,意为“和”,“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中的“与”表示结交、亲附,二者词义不同。D.反,同“返”,返回、回归之意,与论语“天下归仁焉中“归”词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据墨子记载,晏子认为孔子和白公是一类人,他对孔子的这一看法影响了齐景公。B.由曹明的话可知,墨子征引的都是假冒晏子之名的言论,所以孔附能对其进行有力反驳C.孔鲍以充分的论据有力批驳了墨子虚构的不
5、实之词,并指出墨子的目的是诋毁孔子。D.在晏子看来鼓励教导下面的人反抗弑杀君主,这是做邪恶的事情,这不是贤人的行为。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必务合其君臣之亲,而弭其上下之怨。译文:(2)苟得其礼,虽百墨吾亦明白焉。译文:14 .孔鲍指责墨子虚造妄言的依据是什么?(3分)【答案解析】10. CEG【断句为:是以言明而易知也,行明而易从也,行义可明乎民,谋虑可通乎君臣。句意为:所以言论明白容易被百姓知晓,行动明确容易让百姓跟从,奉行道义可以让民众知道,考虑计策可在君臣间沟通。“言明而易知也,行明而易从也”句意上有对称,还可由文言虚词“也”判断;“行义可明乎民,谋虑
6、可通乎君臣”句意上也含对称】11. C【文中“与”也是“结交、亲附”之意,二者词义相同。A项“俱以贤人也”中“以”意为“认为”,作动词;“皆以修身为本”中“以”意为“把”,介词。用法不同,正确。B项“夫子”在文中指晏子,正确。D项“天下归仁焉”中“归”意为称赞、称许,二者词义不同,正确】12. B【“墨子征引的都是假冒姜婴之名的言论”是孔射所说的话中指出的,而非曹明】13. (1)必务合其君臣之亲,而弭其上下之怨。一定致力于和合(或:融洽)君臣的感情,消除(或:平息)他们上上下下的怨恨。【务:致力于;合:和合、融洽;弭:消除、平息。每个关键点1分,整体句意1分】(2)苟得其礼,虽百墨吾亦明白焉
7、。如果(我的责问)符合礼法,即使一百个墨子我也能驳倒他。【苟:如果;得其礼:符合礼法;虽:即使;明白:使之明白,此意为“驳倒”,学生能译为“使他明白”就可得分,译为“使事情(或真相)明明白白”也可酌情给分。每个关键点1分】14.时间上不吻合(1分):孔子去楚国是在楚昭王时,白公胜被召回是在楚惠王时(1分);白公叛乱则是在楚惠王十一年秋天,当时孔子已经去世100天了(1分)。【参考译文】材料一:齐景公问晏子说:“孔子为人怎样?”晏子不回答。齐景公又问一次,晏子还是不回答。景公说:“对我说孔某人的人很多,都认为是贤人。现在我问你,你不回答,为什么?”晏子回答说:“晏婴不肖,不能够认识贤人。即便如此
8、,晏婴听说所谓贤人,进了别人国家,必定致力于和合(融洽)君臣的感情,消除(平息)他们上上下下的怨恨。孔某人到了楚国,已经知道了白公的阴谋,而把石乞献给他。国君几乎身亡,而白公被杀。晏婴听说贤人得到国君的任用,不虚有其名位,得到下民拥戴,却不会危害君主。对君主说的话必然对人民有利,教导下民必定对君上有利,所以言论明白容易被百姓知晓,行动明确容易让百姓跟从,奉行道义可以让民众知道,考虑计策可在君臣间沟通。现今孔某人精心计划和叛贼同谋,竭尽心智来做邪恶的事,鼓励下面的人反抗上面,教导臣子弑杀国君,这不是贤人的行为啊。进入别人的国家,却结交别人的叛贼,这就不是仁义一类的事情啊。知道别人不忠诚,反而促成
9、他叛乱,这就不是仁义的行为啊。避开人在背后策划,躲开人在背后言说,行义不可让民众知晓,谋划不在君臣间沟通,臣晏婴不知道孔某人和白公的不同之处,所以没有回答。”景公说:“啊呀!向我赐教的人很多啊,然而若不是您,那么我终身都不知道孔某人和白公相同J材料二:墨子说:“齐景公向晏要询问孔子的为人,晏婴却没有回答,景公再三询问,晏婴还是不肯开口。景公说:对我谈论孔子的人有很多,都认为他是个圣贤,今天向你询问你却闭口不言,这是什么缘故?晏婴说:我听说孔子去楚国的时候,明明知道白公胜将要谋乱,还把石乞推荐给他。鼓动臣子以下犯上,纵容臣子弑杀国君,这可不是圣贤应该做的事。孔射责问道:“楚昭王在位的时候,夫子应
10、昭王之聘前往楚国,因没有被任用而返回,周游于陈、宋、齐、卫等国。楚昭王去世后,惠王继位。楚惠王十年,令尹子西才召回王孙胜,封为白县县公,此时为鲁哀公十五年,夫子从卫国回到鲁国已经五年了。白公胜在被封爵一年后就图谋作乱。叛乱之事发生在哀公十六年的秋天,而此时夫子已去世一百多天了。墨子为了诋毁圣人,凭空虚构不实之词,然而此事在时间上根本不能吻合,又该做何解释呢?”曹明问孔射道:“我看您责问墨子的言论,墨子的观点与论据都自相矛盾,墨家的理论太荒谬了。假如墨子能够复生,您还会和他们辩论吗?”孔船回答说:“如果(我的责问)符合礼法,即使一百个墨子我也能驳倒他。假如我没有掌握正理,哪怕是一个墨子我也抵挡不住。墨子所征引的,都是假冒晏婴之名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