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中后期一喷多效防病增产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米中后期一喷多效防病增产技术.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玉米中后期一喷多效防病增产技术一、技术概述(一)技术基本情况技术研发推广背景:黑龙江省是我国最重要的玉米主产区,多年来种植面积始终超过8500万亩,2023年种植面积9677.6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约15%,总产875.8亿斤,总产及种植面积稳居全省各作物之首。近年来,黑龙江省玉米种植逐步走向密植增产的技术路径,但随着密度不断加大,倒伏、病虫害增加、籽粒含水量增加等不利情况也随之而来。纵观我省现行玉米种植标准,几乎没有对中后期技术措施做出详尽规定,现实中普通农户在苗后除草至收获前也大多不采取任何技术措施。在此背景下,尽快推广玉米一喷多效技术将填补中后期技术空白,进而实现快速提升玉米品质和增加玉
2、米产量的目的。2022年起中央财政拨付资金对秋粮作物给予“一喷多促”技术补助,全国农技中心也发布推进该技术集成示范推广的通知。2023年中央财政下达一次性补助资金7.2亿元,支持我省开展玉米大豆“一喷多促”工作,喷施玉米面积4600余万亩,有效提高了我省省单产,对我省粮食生产实现二十连丰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黑龙江省农技推广站、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等单位在“一喷多促”技术基础上开展多年研究,针对黑龙江主要制约因素及技术瓶颈,形成了玉米中后期一喷多效防病增产技术。该技术在北大荒集团率先推广应用,面积逐年扩大,近两年地方大型种植合作社也开始广泛采用,防病提质增产作用非常显著。能够解决的主要问题:一是填补
3、玉米中后期技术空白;二是筛选出适应不同地区的成熟稳定防病增产配方,解决玉米成熟度偏晚、干物质积累较慢、收获时期籽粒含水量较高等问题;三是通过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解决玉米封垄后施肥、用药难的问题;四是采用全程农时监测安全施肥、用药,将土壤施用和叶面航化相结合,实现精准施肥、用药,提升农药、化肥利用率,解决后期航化作业成本高的问题。知识产权及使用情况:针对该技术无相关专利。目前,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站、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等单位正在联合起草相关技术地方标准。(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2016年在常规促早熟技术、玉米病害高效防治技术和植保无人机大面积应用基础上,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站和省农垦科学院总结凝练形
4、成“玉米中后期一喷多效防病增产技术”,并逐年完善。2018年农垦系统大面积开展应用,2020年省推广站组织在地方开展大面积示范,2023、2024年该技术列为省推广站重点技术推广计划。2021-2023三年累计推广面积超过6300万亩。(三)提质增效情况综合多年试验数据,与常规技术相比,该技术可降低收获期籽粒含水量实现增产742%,安全提升种植密度5-8%,较大程度解决病虫害带来的玉米籽粒品质下降问题。2021-2023年对十个县份调查,平均亩增产8.8%,亩增效96元,扣除亩喷施成本30元,实现亩纯效益66元,三年新增经济效益40亿元以上。二、技术要点核心技术:一喷多效防病增产技术一喷多效配
5、方常见组合序号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用药时期防治对象及目的1丙环嗖喀菌酯或氟嗖菌酰胺毗嘎醒菌酯或肠菌酯戊哇醇或氯氟醛菌喧嘎醒菌酯或或芽袍杆菌氨基寡糖素或芸苔素内酯+磷酸二氢钾+尿素或氨基酸多肽+微量元素大喇叭口期防治叶斑病、茎基腐,促玉米生长2氯虫苯甲酰胺+嗽螃酮,甲维苏云金杆菌丙环哇喀菌酯或氟嘎菌酰胺口比嘎醒菌酯或肠菌酯戊哇醇或氯氟醒菌毗嗖酸菌酯或或芽抱杆菌氨基寡糖素或芸苔素内酯抽雄初期防治玉米螟、螃虫,提高玉米抗性3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脂吐丝灌浆期增粒重,促早熟注:所用药剂、叶面肥等按推荐剂量使用。配套技术:1.适密精密匀播:采用精量播种机,根据品种特性、地力条件、施肥水平
6、及种植方式合理确定种植密度,采用玉米中后期一喷多效技术地块,较常规种植方式增加58%。2,构建更合理的耕作制度:实施以大马力拖拉机配套多功能联合整地机械为载体,以深松为基础,松、翻、耙、压相结合的少(免)耕土壤耕作制,无深松和深翻地块,三年伏翻或秋翻一次。轮耕周期内,对前作为大豆等软茬作物,或前作采取深翻或浅翻深松的玉米茬,采用免耕播种机免耕卡种直接播种;有条件的,也可采取连续免耕技术。三、适宜区域适合无人机或高杆机械作业条件的全省主要玉米种植区。四、注意事项(一)可根据情况单次喷施,半干旱区等虫害多发地区可选择2+3配方;半湿润区等易感病倒伏地区可以选择1+3配方;病虫害发生都较重的地区和年份可以选择1+2+3配方。(二)一般选择在上午9时至下午6时无露水时,避开正午高温时间喷施。喷后4小时内遇到中到大雨,要及时补喷。采用植保无人机喷药时亩喷施药液量应在1.5升以上,采用大型植保机械喷药时亩喷施药液量10-15升,要注意匀速行驶并减少压苗。田边地头、林带周边大型植保无人机无法作业到的地方,要采用人工补喷。五、技术依托单位1.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