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壁赋教学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赤壁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赤壁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阅读鉴赏”板块中非常值得品读鉴赏的文章。同时单元也导读明确指出:山水游记一般不只是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它往往包含着抒情和说理的成分,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了作者个人的情感和志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紧紧抓住“鉴赏”二字,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能够基本阅读浅显的文言文,也初步掌握了鉴赏古代散文的一般方法。同时也通过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记承天寺夜游等苏轼的名篇,对苏轼的身世和志趣也有一定了解。但总的来说,学生们对文言文整体阅读和感悟的较少,学生把文言
2、文看成枯燥语言知识的积累,缺乏对文言文,尤其是优秀的古代散文的美感认知和情感体悟,因而对文言文的学习,显得兴趣不浓或学习效果不佳。【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运用主客问传统手法,体会情、景、理的融合;2 .从主客问答中探讨人生哲理,感受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情怀。【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运用主客问传统手法,体会情、景、理的融合;2 .教学难点:探讨人生哲理,感受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情怀。【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走进了千古奇才苏东坡,而且还理清文意梳理了重点字词。那么今天,我们就再次驾着一叶小舟,去到赤壁矶,用“解读三问”的方式进一步来品读这篇文章
3、,去探究苏轼与客人所谈及的人生哲理。二解读三问情”景入理”1.第一问寻景现在,清风与明月交织,白露和江水交融。现在就请合着无尽箫声,再次通读全文。.请思考:你从文中的什么地方寻到了苏轼描写的景,你觉得苏轼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呢?请用“图”概括。明确:示例月夜秋景图、秋夜泛舟图、江山明月图、月夜赤壁图(只要学生能够聚焦第一段,找准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同时能抓住“江水、清风、明月、白露、星宿、赤壁矶、小舟”进行回答即可)(2)追问:你觉得这样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呢?明确:突出秋夜赤壁矶的静谧、幽美。烘托游人的自由、愉悦心情。(抓住
4、文本“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2.第二问体情朦胧雾气浮于江面,月夜映照山水赤壁。这样的景色确实很美,可是苏轼和客人的感受会一样吗?接下来,就请大家再次看到文章,默读全文。.请小组合作讨论,根据原文内容回答,找出本文的情感变化脉络。明确:“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乐“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日”悲“客喜而笑,洗盏更酌。”(相机板书:乐甚愀然喜而笑).追问:我们已经明确第一处乐是因为苏轼看到美景,饮酒唱歌而乐,那为何又突然“愀然”了呢?明确:客人的箫声太过悲凉(抓住文本,“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憋妇。”)(3).阅读“客日”部分,紧问:从
5、第一次主客问答中,根据原文,能够看出客人是为何而悲呢?明确:“英雄不在”之悲“蜉娜天地”之悲“沧海一粟”之悲“不可骤得”之悲三、探究理趣思维升阶3.第三问探理通过刚刚大家的鉴赏,我们理清了全文的情感脉络。也明确了客人“愀然”的原因,那么为什么客人的情感又从“愀然”变为了“喜而笑”?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把目光聚焦在第四段。阅读“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追问:思考苏轼以水和月亮来说明什么道理?明确:苏轼列举江水、月亮说明去与留、增与减的辩证关系,来论证变与不变的道理,无
6、论字宙还是人生,都是相对的。(苏轼的人生观宇宙观)阅读“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紧问:你能感受到苏轼什么样的心态和情趣呢?明确:苏轼大自然中寻找到的精神寄托,能从精神上实现了对现实处境、现实心态的超脱,表达了作者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的心态以及在自然中寻求人生乐趣和精神解脱的情趣。四、总结感悟作业布置在苏轼与客人的一问一答之间,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情、景、理的融合所产生的巨大感染力,也让我们真正地看到了苏轼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以及身处逆境却依然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希望各位同学也能做到像苏轼这样,宠辱不惊、乐观豁达地面对人生所有挫折。那赤壁赋就学习到这里,请大家完成以下作业:1 .有感情地背诵全篇。2 .搜集阅读定风波【板书设计】6.赤壁赋饮酒乐甚一由景生情豁达乐观随遇而安/I情景理苏子愀然一主客问答客喜而笑一说理宽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