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路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路面基层、底基层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1)形成原因:水泥剂量过高.碎石级配不合理,细料偏多和碎石集料粉料过多。碾压时混合料含水量过大。施工时气温过低,养护不及时或养护结束后未及时铺筑上层,暴露时间太长。路基弯沉不合格或局部存在“弹簧”。危害: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纹会反射到路面面层,影响路面的整体性、稳定性。(3)防治措施:水稳层施工前,先对路基压实度、弯沉检查,局部弹簧必须彻底处理。在提高队伍作业素质、质量均一稳定、保证强度的情况下,应严格控制水泥稳定碎石的水泥剂量;碎石级配应接近要求级配范围中值。应严格控制加水量。养生结束后应及时进行上一层铺
2、筑或下封层施工。严格控制O.075mm一下颗粒含量,适当掺砂可以减少裂缝的发生和程度。2、水稳层弯沉值不合格(1)形成原因:排水不畅,路槽或水稳层积水。水泥剂量不稳定。过早开放交通或有超载车通行。危害:容易造成水稳层开裂,甚至松散、损坏。(2)防治措施:做好施工期间的路表面排水措施,适当间距设置排水口,及时排除雨水。控制拌和楼的工作状态,准确计量水泥用量。养生期严禁车辆通行,任何时候均不得让超载车辆通过。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面离析、松散(1)形成原因:集料级配变化大,有超粒径现象,且拌和不均匀。摊铺工艺差,单机摊铺两端离析。碾压不及时,水稳料在碾压前水分损失较大,养护不及时,养护方法不合理。
3、过早开放交通,未限制施工车辆过度通行速度,造成表面松散。危害:造成路面整体性差,表面松散致使与面层无法粘接,容易损坏。(2)防治措施:加强集料的料源管理,宜使用集中加工的集料,保证级配的稳定。缩短场拌水泥碎石从加水拌和、运输到摊铺时间,并及时碾压成型。选用性能良好的摊铺机和熟练的机械操作手,强调使用双机摊铺,减少操作过程中的离析现象。加强覆盖养生,要求使用土工布覆盖养生,并保证湿度。养生结束后,要钻芯检查基层成型情况,对不成型或成型不好的段落要查明原因,返工处理。局部松散,应将其清除后修整并划坑槽,然后用新拌制混合料填补,松散度不均匀、表面高低不平。4、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厚度不准(1)形成原因:
4、面积较大时则应整体返工重做。路槽表面或水稳层下承层高程超标。摊铺时,摊铺机行走钢丝设置放样误差过大;水稳料摊铺系数不准确。危害:基层厚度不足将影响其抗折能力;表面高低不平,将影响上一层基层或面层的平整度,并影响面层局部厚度。(2)防治措施:在重新摊铺混合料前,检查路槽表面或水稳层下承层的标高,清扫下承层顶面。控制摊铺厚度的钢丝的设置,对其标高应进行复核。严格控制摊铺机行走速度,加大摊铺厚度检测。避免运料车卸料时撞击摊铺机或断料停机。5、透层与基层表面不粘结(1)形成原因:基层表面浮灰杂物未清理干净.乳化沥青破乳凝结速度太快。没按规定的施工工艺施工。(2)防治措施:水泥稳定碎石表面应进行清扫、水
5、洗、风吹等工序清除基层表面浮灰和杂物。将透层的乳化沥青改为煤油稀释沥青,煤油稀释沥青的制作要均匀,稀释要彻底。雨天不应进行透层油的洒布。透层油应采用机械洒布,洒布应均匀,有遗漏处要补洒。6、下封层脱落(1)形成原因:下封层碎石被行驶车辆轮胎粘结而脱落。下封层粘度不够,沥青含量不足。下封层洒油量与碎石规格不匹配。(2)防治措施:合理设计下封层洒油量与碎石规格的匹配.雨天或路表面潮湿情况下不得进行封层油的洒布。下封层应配备性能良好的机械设备,使洒布均匀、洒布量准确,防止洒花或出现油条现象。下封层碎石应进行预拌,必须采取机械撒布,以撒布一层预拌碎石为度,不重叠、不露空、撒布要均匀。预拌碎石撒布后及时
6、采用轻型双钢轮压路机趁热压入。二、沥青路面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横向裂缝(1)现象:裂缝与路中心线基本垂直,缝宽不一,缝长有贯穿整个路幅的,也有部分路幅的。(2)原因分析:施工缝未处理好,接缝不紧密,结合不良。沥青未达到适合于本地区气候条件和使用要求的质量标准,致使沥青面层温度收缩或温度疲劳应力(应变)大于沥青混合料的抗拉强度(应变),半刚性基层收缩裂缝的反射缝。桥梁、涵洞或通道两侧的填土产生固结或地基沉降。(3)预防措施合理组织施工,摊铺作业连续进行,减少冷接缝。冷接缝的处理,应先将已摊铺压实的摊铺带边缘切割整齐、清除碎料;在利用给摊铺机运平板加热时,一同对接缝处进行加热,然后对缝壁涂刷
7、粘层沥青,再铺筑新混合料。充分压实横向接缝。碾压时,压路机在已压实的横幅上,钢轮伸入新铺层15cm,每压一遍钢轮向新铺层移动1520cm,直到压路机全部在新铺层为止,再改为纵向碾压。根据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JTGF402004)要求,按本地区气候条件和道路等级选取适用的沥青类型。以减少或消除沥青面层温度收缩裂缝。采用优质沥青更有效。桥涵两侧填土充分压实或进行加固处理;工后沉降严重地段事前应进行软土地基处理和合理的路基施工组织。2、纵向裂缝(1)现象:裂缝走向基本与行车方向平行,裂缝长度和宽度不一。(2)原因分析前后摊铺幅相接处的冷接健未按有关规范要求认真处理,结合不紧密而脱开。纵向沟槽
8、回填土压实质量差而发生沉陷。拓宽路段的新老路面交界处沉降不一。(3)预防措施采用全路幅一次摊铺,如分幅摊铺时,前后幅应紧跟,避免前摊铺幅混合料冷却后才摊铺后半幅,确保热接缝。前后幅相接处为冷接缝时,应先将已施工压实完的边缘坍斜部分切除,切线须顺直,侧壁要垂直,清除碎料后,宜用热混合料敷贴接缝处,使之预热软化,然后铲除敷贴料,并对侧壁涂刷粘层沥青,再摊铺相邻路幅。摊铺时控制好松铺系数,使压实后的接缝结合紧密、平整。沟槽回填土应分层填筑、压实,压实度需达到要求。3、网状裂缝(1)现象:裂缝纵横交错,缝宽ImnI以上,健距40Cnl以下。(2)原因分析路面结构中夹有软弱层或泥灰层;粒料层松动,水稳性
9、差。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质量差,延度低,抗裂性差。沥青层厚度不足,层间粘结差,水分渗入,加速裂缝的形成。路面总体强度不足,在损坏初期形成网裂,日后裂缝逐步扩展,缝距缩小。(3)预防措施沥青面层摊铺前,对下承层需认真检查,及时清除泥灰,处理好软弱层,保证下承层稳定,并喷洒粘层沥青。原材料质量和混合料质量严格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要求进行选定、拌制和施工。沥青面层各层应满足最小施工厚度的要求,保证上下的良好连接;并从设计、施工、养护上采取措施有效地排除雨后结构层内积水。路面结构设计应做好交通量调查和预测工作,使路面结构组合与总体强度满足设计使用期限内交通荷载要求。上基层必须选用水稳定性良好的水泥
10、稳定类材料。4、反射裂缝(1)现象:基层产生裂缝后,在温度和行车荷载作用下,裂缝将逐渐反射到沥青层表面,路表面裂缝的位置形状与基层裂缝基本相似。对于半刚性基层以横向裂缝居多,对于在柔性路面上加罩的沥青结构层,裂缝形式不一,取决于下卧层。(2)原因分析半刚性基层收缩裂缝的反射裂缝。在旧路面上加罩沥青面层后原路面上已有裂缝包括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缝的反射。(3)预防措施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半刚性基层收缩裂缝。在旧路面加罩沥青路面结构层前,可铳削原路面后再加罩,或采用铺设玻璃纤维布后再加罩,以延缓反射裂缝的形成。5、翻浆(1)现象:基层的粉、细料浆水从面层裂缝或从多空隙率面层的空隙处析出,雨后路表面呈灰色
11、。(2)原因分析基层用料不当,或拌和不匀,细料过多。由于其水稳性差,遇水后软化,雨天在行车作用下产生泵吸作用,原本不连通的孔隙连通,产生唧泥.沥青面层厚度较薄,空隙率较大,未设置下封层和没有采取结构层内排水措施促使雨水下渗,加速翻浆的形成。(3)预防措施根据道路等级和交通量要求,选择合适的面层类型和适当厚度。沥青混凝土层宜采用二层式或三层式,其中一层须采用密级配。当各层均为沥青碎石时,基层表必须做下封层。设计时,对空隙率较大、易渗水的路面,需考虑设置排除结构层内积水的结构措施。6、车辙(1)现象:路面在车辆荷载作用下轮迹处下陷,轮迹两侧往往拌有隆起,形成纵向带状凹槽。在实施渠化交通的路段或停刹
12、车频率较高的路段较易出现。(2)原因分析沥青混合料热稳定性不足。矿料级配不好细集料偏多,集料未形成嵌锁结构;沥青用量偏高;沥青针入度偏大,或沥青质量不好。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时未充分压实,在车辆反复荷载作用下,轮迹处被进一步压密,而出现下陷。基层或下卧层软弱,或未充分压实,在行车荷载作用下继续压密或产生剪切破坏。(3)预防措施粗集料应粗糙且有较多的破碎裂面。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中的粗集料应形成良好的骨架作用,细集料充分填充空隙,沥青混合料稳定度及流值等技术指标应满足规范要求,高等级道路应进行车辙试验检验;稳定度对高速公路不小于800次/mm。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选用合适标号的
13、沥青,针入度不宜过大。对于通行重车比例较大的道路,或起动、制动频繁、陡坡的路段,必要时可采用改性沥青混合料,提高抗车辙能力。但在选用时,需兼顾高低温性能。道路结构组合设计时,沥青面层每层的厚度不宜超过混合料集料最大粒径的34倍,否则较易引起车辙。7、拥包(1)现象:沿行车方向或横向出现局部隆起。拥包较易发生在车辆经常起动、制动的地方,如停车站、交叉口等。(2)原因分析沥青混合料的沥青用量偏高或细料偏多,热稳定性不好。在夏季气温较高时不足以抵抗行车引起的水平力。面层摊铺时,底层未清扫或未喷洒(涂刷)粘层沥青,致使路面上下层粘结不好;沥青混合料摊铺不匀,局部细料集中。基层或下面层未经充分压实,强度
14、不足,发生变形位移。陡坡或平整度较差路段,面层沥青混合料容易在行车作用下向低处积聚而形成拥包。(3)预防措施在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要控制细集料的用量,细集料不可偏多。选用针入度较低的沥青,并严格控制沥青的用量。在摊铺沥青混合料面层前,下层表面应清扫干净,均匀洒布粘层沥青,确保上层粘结。8、搓板(1)现象:路表面出现轻微、连续的接近等距离的起伏状,形似洗衣搓板。虽峰谷高差不大但行车时有明显的频率较高颠簸感。(2)原因分析沥青混合料的集料级配偏细,沥青用量偏高,高温季节时,面层材料在车辆水平力作用下,发生位移变形。铺设沥青面层前,未将下层表面清扫干净并喷洒粘层沥青,致使上层与下层粘结不良,产生滑移
15、。(3)预防措施合理设计与严格控制混合料的级配.在摊铺沥青混合料前,须将下层顶面的浮尘、杂物清扫干净,并均匀喷洒粘层沥青,保证上下层粘结良好。9、坑槽(1)现象:表层局部松散,形成深度2cm以上的凹槽。在水的侵蚀和行车的作用下,凹槽进一步扩大,或相互连接,形成较大较深坑槽,严重影响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2)原因分析面层厚度不够,沥青混合料粘结力不佳,沥青加热温度过高,碾压不密实,在雨水和行车作用下,面层材料性能日益恶化松散、开裂,逐步形成坑槽。摊铺时,下层表面泥灰、垃圾未彻底清除,使上下层不能有效粘结。路面罩面前,原有的坑槽、松散等病害未完全修复。养护不及时。当路面出现松散、脱皮、网裂等病害时,或被机械行驶刮铲损坏后,未及时养护修复。(3)预防措施沥青面层应具有足够的设计厚度,特别是上面层,不应小于施工厚度以保证在行车荷载作用下有足够的抗力。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