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清代官服的科学分析及其服饰工艺.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858548 上传时间:2024-03-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7.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馆藏清代官服的科学分析及其服饰工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馆藏清代官服的科学分析及其服饰工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馆藏清代官服的科学分析及其服饰工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馆藏清代官服的科学分析及其服饰工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馆藏清代官服的科学分析及其服饰工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馆藏清代官服的科学分析及其服饰工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馆藏清代官服的科学分析及其服饰工艺.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清代官月蝴学分析及其fl艮饰工艺清代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服饰庞杂、繁缗。清代服饰虽然非常注重保留游牧民族的传统,但清代的补服制度却是借鉴明代,并在旧制基础上改进完善。清代官员按品级高低,在官服补子上绣以各种飞禽走兽,以纹样区分穿着者的身份口卜文中所述服饰为清代织锦缠枝牡丹吉祥纹土司官服,前后缝缀兽纹方补,为武官官服,因武官勇武剽悍,以猛兽作为官服补子图案可彰显其威仪2。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文物普查工作中,发现此件文物虫害现象严重。流传至今的纺织品因其材质的特殊性,易遭到虫害的侵袭,造成文物上孔洞丛生,改变了原状原貌,同时使机械性能和理化性能明显下降,严重影响文物的保存寿命,另外文物上虫害的

2、排泄物、尸体等污染物也是真菌和其他微生物侵蚀文物的源泉3。因此一旦发现虫害现象,就要对文物进行隔离和保护处理。文中通过对该文物保存状况的分析,科学评估其存在的各种病害,同时分析服饰的形制、结构、缝合方式和纹样等,为清代服饰及其他文物的进步保护修复工作提供科学、直接的资料。1保存状况分析此件织锦缠枝牡丹吉祥纹土司笆服保存基本完整,主要病害为动物损害、破裂、糟朽、缝线开裂、补子金线断裂、钮扣缺失生锈、水渍、晕色、褶皱等。该服饰上动物损害严重,蛀洞遍布全身,主要分布于腰部和下摆,虫蛀造成了各种形状、不同大小的残缺、破裂、经纬线缺失,最小处犹如米粒,最大一处位于前襟腰部,面料、里衬以及夹在中间的衬纸已

3、被全部咬透,形成了个经向长1.5cm,纬向长21cm的残缺,具体如图1所示。类似蛀洞共有5处,其余更多的是一面被咬透。卜摆部位面料有许多经纬线断裂的现象,袖口和下摆的黑色维边、右侧腋下里衬也存在布料破裂,可能是当时在使用过程中造成的。领口下方里子上有两处面积较大的糟朽,经纬线严重缺失,纤维强度极差,具体如图2所示。该服饰多处布料缝合线开裂,长度在12cm之间,最长一处位于右袖后片接袖线处。服饰上共有5排钮扣,第2,3排的铜扣已缺失,最F方钮扣的钮脚缝线有部分开裂,铜扣上有锈蚀现象,具体如图3所示。前胸和后背缝缀有方形补子,其中左襟补子右上角和后背补子中缝与面料的缝线都发生了断裂。补子上的金线存

4、在断裂现象,第4排铜扣保存完整,位于补子下方,由于铜扣的支撑作用,导致左襟补子以及后背补子立水纹处的金线在支撑处都发生了断裂,补子主题纹样兽纹身上也有一些金线断裂,其位置正处于第3排钮扣上方。补子四周一圈回纹由于金线较细也有部分断裂。服饰面料由银色金属线显花,部分面料的金属线发生了氧化,颜色发黑(见图3),有些金属线则发红或发黄。这是由于金属线的金属箔层大面积脱落,漏出了金属箔层与纸背层中间的红色黏合剂,如进一步开裂脱落,就会漏出下方的背纸甚至芯线,从而发黄。里衬的后背、两侧腋卜.以及卜.摆两侧等处有明显的水渍痕迹,可能是由汗渍造成,具体如图4所示。下摆的边缘处有一些水渍发黑,为黑色维边晕色导

5、致。此外肩袖线处有一较长的褶皱,面料和后背蓝色里衬上也分布多处小褶皱。2材料与方法2.1 原料与仪器2.1.1 原料清代织锦缠枝牡丹吉祥纹土司官服,中国国家博物馆提供。2.1.2 仪器DM2500生物显微镜,储卡公司制造;SPotlight200型FT-IR显微红外光谱仪(带有金刚石晶体,采用MCT检测器,ATR附件,测试条件为分辨率4cm-1,波数扫描范围4000400Cm-1,使用衰减全反射测试方法),Perkin曰mer公司制造;XSORT型便携式X射线能谱仪,斯派克公司制造。2.2方法2.2.1 布料纤维分析采用红外光谱与透射显微镜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布料纤维进行鉴定,为此次文物保护修复

6、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样品为保护过程中掉落的纤维。采用哈氏切片法将布料纤维进行切片处理,并观察纤维纵向和横截面情况。2.2.2 衬纸分析采用透射显微镜观察法对面料与里料中间所夹衬纸进行纤维鉴定,样品为保护过程中掉落的纤维。将样品置于载玻片上,用解刨针分散纤维,使用赫氏染色剂(I2-Znel2)染色,蛊上盖玻片,用滤纸吸去多余的染色剂,在透射显微镜下观察染色后纤维的颜色以及纵向的形态特征,对照标准图谱鉴别衬纸原料种类。2.2.3 钮头分析采用半定量原位表面分析法。测试条件为X射线能谱仪最大工作电压50kV,电流为自动,测试时间为60s,使用金属模式。3结果与讨论3.1 布料纤维分析图5为面料褐色经

7、线的红外光谱,图6为服饰右侧蓝色里衬的红外光谱。图5中,3300cm-1处为一OH和N-H伸缩振动,3078cm-1处为N-H伸缩振动,2976cm-1和2935cm-1处为一CH2和一CH3的反伸缩振动,1632cm-1处为酰胺I谱带C=O的伸缩振动,1518cm-1处为酰胺II谱带N-H弯曲振动,1445cm-1处为一CH2弯曲震动,1233Cm-I处为酰胺In谱带N-H弯曲振动,1071cm-1处为C-OH弯曲震动;在1002Cm-I和977Cm-I有两个吸收峰存在,并且在960cm-1附近没有特征峰。另外,面料褐色经线的纤维纵向衣面光滑平直(见图7),横截而呈不规则的三角形,角略圆钝(

8、见图8),综合分析可确定面料褐色经线为桑蚕丝纤维。经检测面料纬线、黄色里衬、左右侧蓝色里衬、黑色绿边材质均为桑蚕丝纤维。3.2 衬纸分析图9为衬纸纤维形态的显微照片。从图9可以看出,纤维细长,表面光滑,壁上有横截纹,经染色剂染色后呈现棕红色,无分丝帚化现象,纤维外壁上可见明显的透明胶衣(见图10),纤维之间干净,杂细胞少,在一些纤维上附着黄色的蜡状物,由此可推测衬纸纤维为树皮纤维4。3.3 钮头分析该服饰共有5排钮扣,对钮头材质的分析可为服饰的修匏和保存提供科学依据。钮头的便携式能谱分析结果见表1。检测结果表明,3个钮头基体为铜锌二元合金,材质均为黄铜。在检测中发现了金元素,应为铜鎏金。清代钮

9、头的材质多样,以铜鎏金居多,不但皇室和官员用之,民间富庶人家亦用之5。表1钮头便携式能谱检测结果Tab.1Detectionresultsofportableenergyspectrumofbuttonhead4服饰工艺4.1 服饰结构图11、图12为服饰正面及背面。官服圆领对襟,有双层里衬,上下通裁,前衣长1105cm,后衣长108.5cm,通袖长174cm,胸围70cm;前片下摆宽104cm,翘高98cm,后片下摆宽98cm,翘高9.5cm:领为圆领,前领深IICm,后领深0.5cm,领宽4cm,领围37cm;宽袖收IL袖Il宽34cm,有两个接袖,中间接袖长35.5cm,外侧接袖长16c

10、m,外侧袖缝线上的前后接袖点不在一条直线上(前片偏向中缝),相差约ICm,错位量通过大小头的接袖补齐,从而保证了服饰的完整性,且位置较为隐蔽,不会影响美观。图13为官服裁剪结构。该官服共有3处开叉,下摆两侧开叉,以及一处后开叉,衣身前后片各接一片补角。与典型服饰不同之处在于,该官服前片的两片补角较大,往上延伸与接袖相连,相连处长度为1.5cm,前叉长42cm,后叉长41cm,叉高515cm,后背中缝有后开叉,叉长49.6Cmo官服前胸和后背位置缝缀方形补子,前胸补子被门襟分为两片,后背补子完整,补子经向29.6cm,纬向27.5cm;衣领、下摆、开叉及前中缝处均包有黑色绵边,即在缘边上用布条以

11、包缝的形式与布边拼接,是布料边缘处理常用的工艺之一,不但可以起到装饰作用,而且能防止布料产生毛边,增加衣服牢度。袖口维边宽约为0.7cm,领口绵边宽约为04cm,其余维边宽约为0.6cm.4.2 服饰裁剪方式此官服的裁剪方式为中国古代服饰中典型的以通袖(水平)和前后中缝(垂直)为轴线的十字型直线裁剪。有所不同的是,接袖的肩袖线处纹样从接袖线到袖口逐渐向下轻微偏移,另外,外侧袖缝线上的接袖点不重合,具体如图14所示。以左侧接袖为例,左袖裁剪示意如图15所示。推测有两种裁剪方式:1)图15(a)中,a和b为对折的两个接袖,将两接袖缝合固定,把前片接袖缝AB向外顺时针旋转,后片接袖缝AB,不动,使前

12、片顶点B到后片接袖缝AB,的长度BC为1.5cm,也就是图13中与中间的接缝长度。此时布料的翻折线向前偏移,得到新的肩袖线。按尺寸将袖弯线裁出,裁剪终点为C,按照袖口尺寸将袖口裁出,此时袖缝线上的前接袖点D比后接袖点E更偏向中缝,与实物吻合。2)图15(b)中,两块布料分别裁剪,然后缝合在一起。两种方法相比,前一种更为简单。接袖分别与大襟和下摆补角缝合后,腋下会多出15cm的余量,因此腋下有褶皱并且微微隆起。这是由于前袖缝长,后袖缝短,长的部分在腋下达到平衡,使胸部呈现轻微的立体,从而使前胸宽大于后背宽,前衣长大于后衣长。这种裁剪方式适用于廓形前大于后的服饰,肩袖线偏斜结构技术的应用可在不改变

13、平面结构的前提下,达到面料利用最大化与服装外观造型的平衡6。4.3服饰组织结构服饰面料为双插合特结锦,通梭织金,由两组经线和两组纬线交织而成,面料组织显微照片及其结构如图16、图17所示。图17中,纬线分成两组,每织入一根石青色地纬后再织入一根圆金线,金属线显花为花纬。按花纹要求,在起花时花纬与经纱交织,浮在经纱上面,利用花纬浮长线的变化形成花纹,纬密为42根/cm,丝线投影宽为0.320.41mm,无捻,金属线投影宽为0.290.39mm,Z捻:在地部,花纬沉于地纬的下方,地经与地纬交织成地组织,地组织颜色由经线确定,为褐色,地经密度为83根/cm,投影宽为008012mm,无捻;另外一组经

14、丝为特结经,专门用作花纬的结接丝,来固结花纬,每隔8根地经织入1根特结经,固结组织为1/2的左斜纹,特结经经密为11根/cm,投影宽为0.070.1Imm,无捻。特结经可以根据需要调整粗细、颜色,以满足显金图案的需求,此处特结经为淡红色或淡黄色,比地经略细。后背左侧蓝色里衬为五枚二飞的经面缎纹,织物经密为92根/cm,纬密为42根化m,经线投影宽为0.09-0.13mm,纬线投影宽为0.240.26mm,均未加捻:后背右侧蓝色里衬为1/4的Z斜纬面斜纹,织物经密为90根/cm,纬密为46根/cm,经线投影宽为0.130.18mm,纬线投影宽为0.190.22mm,均未加捻;黄色里衬织暗八仙纹,

15、组织结构为平纹地斜纹显花,斜纹为3/1的Z斜经面斜纹,织物经密为53根/cm,纬密为30根en,经线投影宽为0.190.25mm,纬线投影宽为0.160.29mm,均未加捻;补子组织为七枚五飞的经面缎纹(见图18、图19),七枚缎纹不论飞数如何,所构成的缎纹组织中组织点分布都不均匀,斜纹倾向比较明显7,织物经密为72根/cm,纬密为25根/cm,有石青色和淡黄色两种经线,比例为1:3,经线投影宽为009014mm,纬线投影宽为0.320.38mm,均未加捻;补子后背橘黄色面料组织结构为平纹,织物经密为27根/cm,纬密为25根/cm,经线投影宽为0.210.35mm,纬线投影宽为0.19039

16、mm,均未加捻;此外黑色维边为八枚三飞的经面缎纹,织物经密为133根/cm,纬密为42根/cm;经线投影宽为0.080.10mm,弱Z捻,纬线投影宽为0.210.25mm,无捻。5纹样5.1 布料纹样官服上的织锦缠枝牡丹纹如图20所示。纹样以上下两朵牡丹花为中心,枝笠穿插缠绕于其周围,花朵较大,叶片相对较小,花枝的间隙还有蝠纹、三钱纹、ft字纹、盘长纹等纹样,面料纹样都有丰富的文化寓意。牡丹被称为花中之王,使人联想到富贵、祥和、喜庆等美好寓意,缠枝牡丹纹盘错交结而又连续不断,寓意富贵连绵,吉祥永恒。盘长(肠)纹是佛八宝纹之一,首尾两端相连,给人相互连通、永无止境的感觉,有福寿绵长、生生不息之意8。字符为佛教的一种吉祥符号,也是清代常见的纹样,皇家用其象征千秋万代,平民百姓用其祈求万福延续。整体纹样四方连续,顺序而出,一个图案循环为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社科论文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