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绿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859053 上传时间:2024-03-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绿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0绿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0绿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0绿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0绿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10绿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10绿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0绿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绿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10绿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10绿文本解读1 .文体特点(I)自由体诗。这首诗是现代著名诗人艾青创作的现代自由体诗,整首诗没有工整的对仗,没有铿锵的韵脚,没有动人的词藻,以口语化的语言写下了绿的美,体现了诗人诗歌创作的主张:“要无拘无束地表达对生命的感受与体验,就必须摆脱外形的束缚,选用灵活开放的自由诗体。”(2)独特的审美意象。艾青的诗歌绿描述了春天的特点:风是绿的,雨是绿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那还有什么不是绿的呢?诗人捕捉霎时间对“绿”的独特感觉-“到处是绿的”,并对此感受加以渲染。在诗人描绘的意象中,绿是那样多姿,那样摇曳,绿的“闻风而动”,是那样的生机勃勃。通过诗人描

2、绘的意象,“绿”展现着永恒的魅力。(3)诗歌结构。全诗结构清晰:第一小节诗以新奇的比喻“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写出了对绿的总体印象;第二小节描绘了深浅不同的绿,让人不禁感叹绿的种类之多;第三小节罗列了多种事物都是绿的,展现了一个绿色的世界;第四、五小节分别写了静态的绿和动态的绿。诗的外在形式是自由的,但内在的结构却是严谨的。2 .文化底蕴(1)创作背景。绿创作于1979年2月艾青在广州参观期间。此前二十多年,艾青被错划为右派,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因此而中断。1979年平反后,诗人出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并率领全国诗人访问团在广州、海口、三亚、上海等地参观。一路上

3、,他同人谈诗,共同参观,在天涯海角拾贝,在长途汽车里讲笑话,这一期间创作颇丰,绿是其中一首。(2)充满生机的深沉意蕴。任何创作都不可能完全脱离时代的影响。虽然历经多年动乱,但诗人对祖国深沉的爱是不变的。在诗人带领参观团访问的旅途中,眼见拨乱反正后的国家重新焕发生机,这于诗人是喜闻乐见的。在这首诗中,绿既是自然的颜色,同时也是生命力的象征,更是代表着重新焕发勃勃生机的国家。这在诗中虽然没有直接言明,但是以诗的深沉意蕴而言,这不仅是一首赞美新时期的诗,也是一首非常艺术的诗,诗也因此获得了更长久的艺术生命3 .语言表达(1) 口语化的语言,语言的口语化是艾青诗歌的特点之一。他要求“尽可能采取口语写,

4、尽可能地做到“深入浅出因为“口语是最散文的.它富有人情味,它使我们感到无比的亲切”。诗歌绿中,作者没有堆砌华丽的辞藻,每一个诗句对绿的描述都再普通不过,语意浅显易懂。但就是这些简约、明朗的语言引发了人们对“绿”的丰富联想。(2)形象化的语言。诗中表现的“绿”是大自然的景象,更是诗人自身的感觉。诗人以形象化的语言描摹抽象化的感觉,体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构思。在渲染到处是“绿”的感觉时,诗人写道:“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阳光也是绿的。”雨、水、阳光是视觉可见的景物,风却看不见、摸不着。但在诗人的感觉里,连风也是绿色的,那还有什么不是绿色的呢?“挤、重叠、交叉、飘动”这些动态词语的

5、使用,赋予了“绿”更立体、动感的艺术形象。4 .识字写字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两个,“挤”和“叉”,它们同时也是要求会写的生字,可以随文识写。要求会写的字中,要注意“瓶”字右边“瓦”字的笔画笔顺;“挥”字的生字结构、偏旁都比较常见,可以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迁移运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进行书写。教学目标1 .认识“挤、叉2个生字,通过教师引导,端正书写“瓶、挤”等4个生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朗读中品味语言,展开想象,感受“绿”的意境之美。背诵诗歌。3 .收集资料,了解诗人艾青,结合时代背景,初步感受诗中所蕴含的深层情感,体悟诗人充满希望的内心世界。4 .通过对比,感受诗歌与散文不同的表达

6、效果。教学重点朗读诗歌,展开想象,感受诗人创设的诗歌意境之美。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韵美。2课时第一课时模块一,一“绿”为引,走进诗歌1 .多媒体展示各种绿色植物、景色的图片和视频。师:大自然里深浅不一、浓淡有别的绿色,总能让人神清气爽,总能给人以蓬勃的希望。“绿”千姿百态,在诗人王安石的眼里,“绿”是那样的神通广大:“春风又绿江南岸”,仿佛顷刻间江南两岸便披上了绿衣;在词人李清照的眼里,“绿”又是那样的娇憨可爱:“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那“绿”像是在展示着风雨过后的骄傲。在现代诗人艾青的眼中,“绿”又会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2 .板书诗题、诗人名字。3 .学生交流艾青

7、的相关资料。【设计意图】本环节的导入让学生充分地感知绿色的事物和景色,唤醒有关“绿”的形象的记忆,为感知诗中“绿”的意象做好铺垫。模块二,初读诗歌,学习字词1 .学生自由读诗歌。2 .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3 .学习生字“瓶、挤、叉、挥”,教师对个别生字进行重点指导。4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学生有一定识字写字能力,但对于易错的字教师还是要做适当指导。在这一环节,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掌握生字。同时,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能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到识字的乐趣。模块三,感受“绿”的特点,探究诗歌结构1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思考:静静地聆听艾青的描绘,你感受到怎样的“绿”?(鼓励

8、学生表达自己对诗歌直观的感受:神奇的绿、美丽的绿、变幻多端的绿)2 .学生自由诵读,探究诗歌每一小节描写的内容。思考: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描绘“绿”的?3 .交流明确,教师相机板书:第一小节:写绿给人的整体感受;第二小节:写了绿的种类多,深浅不一,浓淡不同;第三小节:写绿的景物多;第四小节:写静态的绿;第五小节:写动态的绿。【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探究诗人创造意象的语言结构,以便更好地引领学生品读诗歌,提升审美能力。模块四,展开想象,品悟平实语言的魅力1 .学生读诗歌,批注自己的感受。有人说:“想象是诗歌的翅膀。有了想象,诗人的语言才会灵动,才富有生命力;有了想象,读诗的人才能透过语言与诗人产生情感的

9、共鸣。”请读一读诗歌,写一写自己读诗时想象到的画面。2 .分享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可以指名读或齐读)预设:生1:诗中的“绿”到处都是,读着诗,我好像走进了一个绿色的世界。作者用了一个很生动的比喻“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我们在上书法课的时候也打翻过墨水瓶,墨水溅开后,又在纸上或者衣服上晕开,就会产生深浅不一的颜色。这种比喻很新奇,又很恰当。师:看到这样的“绿”,你感到满心的新奇。把这种新奇的感觉,通过朗读传达给大家吧!生2:诗歌的第二小节写的“绿”的种类已经非常多了,但是其中的省略号引起了我的联想。除了诗歌中提到的绿,还有深绿、青绿、暗绿、鲜绿、碧绿、绿油油、绿莹莹、绿得油光发亮等。师:看

10、来诗人用短短的几行文字,就把你带进了一个充满绿色的世界。相信你独特的朗读,也能把大家带进绿的国度。生3:诗人说风、雨、水、阳光都是绿的。这怎么可能呢?师引导讨论:是啊,在现实世界里,这是不可能的。哪怕雨、水、阳光这些可以看到的景物会变成绿色,那看不见、摸不着的风怎么会变成绿色呢?师:因为诗人带着想象的翅膀,所以才会有这种神奇的感觉。如果你也带上想象的翅膀,走进“绿”的世界,你会看到哪些神奇的景物呢?(学生自由讨论交流)生4:我感觉诗人眼中的“绿”是富有力量的。你看,诗人写道:“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这么多的“绿”聚集着,好像聚集着强大的能量。师:是的,有的

11、时候沉默不代表软弱,而是蓄势待发。生5:最后一节诗中,“绿”随风舞蹈,“按着节拍飘动“,好像拥有了生命一样。师:是啊,在这里诗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绿生命,让“绿”在风的指挥下释放她的能量,展现蓬勃的生命力。这样灵动的“绿”,如果有了你们独特的诵读方式,就更有画面感了。3 .教师小结:品味诗的语言,带着想象的翅膀,我们和诗人艾青一起感受到了“绿”的美轮美奂,“绿”的生机勃勃。更难得的是,这些给我们带来美好想象的语言平实易僮,就如同日常口语一般,这就是艾青的诗歌的魅力所在。4 .全班齐读诗歌。【设计意图】诵读是对语言的最直接的感知方式,是品味语言的最好途径。想象,是触摸诗歌意象最有效的手

12、段。本环节通过让学生展开想象、反复地诵读,学习了品读诗歌的方法,提升了诗歌鉴赏的能力。作业设计阅读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搜集资料,了解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第二课时模块一:诵读诗歌,导入新课1 .诵读绿我爱这土地这两首诗歌。(PPT出示诗歌,学生齐读)2 .分享朗读这两首诗歌的不同感受。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艾青的诗歌绿,课后又布置作业,让大家读了艾青的另一首诗我爱这土地,这两首诗给了你什么不同的感受呢?生:绿表现的是充满希望的情感,而我爱这土地表现的感情是抑郁的,充满愤怒的。从中,我仿佛看到了两个不一样的诗人。模块二:结合创作情景,领会诗人的情怀1 .分享背景资料,教师相机补充。(1)绿创作于1

13、979年春天。此时,国家刚刚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在此之前二十多年,诗人被错误地打成右派,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诗人很长一段时间不能从事创作Q1979年,诗人得到了平反,并率领全国诗人访问团在广州、海口、三亚、上海等地参观,他同人谈诗,共同参观,在天涯海角拾贝,在长途汽车里讲笑话。绿是诗人在广州时创作的。(2)我爱这土地创作于1938年秋天。诗人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正值中国全面抗战的初期,当时祖国的半壁河山沦陷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山河破碎,沦陷区的人民被迫流亡他乡,啼饥号寒,挣扎在死亡线上。2 .交流:了解了诗人创作时的经历,你有什么发现?两首诗都受到当时的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的影响。

14、当祖国深陷灾难的时候,诗人的诗里饱含着满腔的悲愤,充满着深深的忧郁;而当祖国的前途一片光明的时候,诗人的诗里就充满着希望和信心,充满着对光明的追求,3 ,PPT出示:爱国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小结:读着艾青的诗篇,我们感受着他对祖国最诚挚的爱,正是这种深沉的爱让艾青的诗哪怕没有华丽的语言,却仍然拥有长久的艺术生命。模块三:识别诗与散文的不同形式,领会不同文体的艺术魅力1 .学生阅读宗璞的西湖漫笔片段。2 .表格引导,比较阅读。绿西湖漫笔不同相同3.交流讨论,完成表格。绿西湖漫笔不同现代诗散文不仅写眼前看到的“绿”,更多的是描写绿色的景物带给自己的感觉和想象。描写得更多的是眼前看到的绿色景物,较少写自己的感觉和想象。引发了更多关于“绿”的想象。把景物描写得更加生动。相同(1)“绿”的种类都很多。(2)都展现了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绿二抒发了对绿色景物的喜爱之情。模块四:识字写字1 .出示生字“瓶、挤、叉、挥”。2 .引导学生自主观察,交流难写字与易错字。3 .教师相机指导。范写“瓶”,强调“瓦”的笔顺:横,竖提,横折弯钩,点。4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本学段的识字写字学习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鼓励自主学习,教师只需在难点处加以点拨即可。课堂上让学生当场练习书写,可以及时巩固所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