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次教学的有效教学手段的研究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层次教学的有效教学手段的研究论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分层次教学的有效教学手段的研究摘要:学校教育仍是目前青少年主要教育方式,学校教育中不同学生逻辑能力以及物理基础不同,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实施一些有效的教学手段进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关键词:分层次教学,分层次反馈,分层次布置作业众所周知,物理学是一门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学科,其逻辑性很强。物理学所包含的定义,规律等很多都是从生活和实验中提升出来的,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建模能力要求比较高。尤其是对于高中的学生来说,虽然中考筛选出来一些有能力进入普高继续接受高中教育的学生,但是由于我们国家很多省市仍延续着以总分为选拔的标准。即使有些地区仍是早早的分出文理两科,但是对
2、于学生来说,学习物理学的能力和思维能力仍是层次不同。即使现在我省即将实行新课改,但是标准班额下,同一个班级内的学生的物理学习的差异也是不能消除的,当然这也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但是作为物理学教师,如何在班级教育这种集体教育授课模式中,以及教学反馈中正视差异,而且实施一些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缩小不同学生之间的物理学差异,这就需要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但是分层次教学决不能单纯的理解成将学生分为所谓的“实验班“英才班类型的分班教学。然而限于资源有限,我们又不能做到一对一针对性教学。所以,笔者从8年教育教学中总结出来一些方法和大家一起分享,尤其是针对一些基础中等甚至薄弱的学生来说,都
3、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一、充分备课,充分备学生,不同班级不同能力的学生授课方式不同从教师备课上说,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教师的备课备学生环节就要有所不同。有些教师可能带不同层次的班级,对于理解能力较好层次班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拓展延伸,开拓学生的物理学视野,甚至可以适当的加快教学节奏。对于物理基础不太好的班级学生,教师更应该多从基础的知识点讲解,多引导学生,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物理学学习的心态,引导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也要多关注成绩薄弱学生的理解能力,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并且对于物理能力欠佳的学生,教师要做到多鼓励多督促,逐渐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学模型,掌握
4、正确的物理学学习方法。争取做到让物理能力较强的学生吃饱,让物理能力薄弱的学生吃透,让每一个物理学能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二、谈话法多找物理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的学生回答在一些物理学教学中,有一些老师在设置问题提问学生的过程中喜欢提一些成绩中等甚至偏上的学生,在回顾复习的提问中,喜欢提问一些成绩偏下的学生。笔者认为成绩反应的是物理学解题能力。准确而简练的物理学表达也是反应学生物理学素质的体现。所以,在问题提问上我更注重找那些物理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的学生。目的是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同时也提升了他们正确表达物理规律物理概念的能力,并且物理语言表达能力薄弱的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不标
5、准或者不全面的答案,教师就回答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给予及时的改正,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学生物理表达能力提升,不仅仅对于物理概念的理解,物理模型的建立都有很大的帮助,更有利于学生在物理课堂中对物理学的关注度的提升,渐渐提升物理学的自信,缩小与物理成绩优异的学生之间的差异。对于一些相对较难理解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在以后对物理学更深层次的研究中,通过回顾复习,概念对比进行理解。例如,在定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虽然教师明确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虽然定义中包含了两个限制条件,但是由于高一的学生还没有真正接触匀变速曲线运动的概念,在提问的时候,有很多学生回答“加速度不变的
6、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这显然是不对的,这个原因是什么呢?这个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的还没有接受过曲线运动的学习,高一上学期仅限于对直线运动的探究,所以思维上受到了限制。在第一次新课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明确概念中包含的限制条件。在学到曲线运动的时候回顾加深学生对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曲线的运动的对比理解,甚至有些学生在交流探讨的过程中探索变加速运动的概念。三、危险和难度系数较小的演示实验,尽量找动手能力差的学生演示在演示实验教学中,笔者认为对于一些危险系数不高,难度系数不大的实验,教师完全可以找一些动手能力一般的学生去黑板演示,当然,在演示之前,教师应该讲明实验操作的规范步骤。并且引导学生观察实
7、验现象,这样做不仅仅锻炼了物理学操作能力不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在教师讲解实验规范步骤的时候,也提高了学生专注听讲和理解的能力。学生在亲自动手的演示过程中不仅仅印象深刻,加深对实验的理解,还可以提高物理学的兴趣。并且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会出现一些操作上的错误示范。教师完全可以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正确操作,进行规范实验讲解教学。例如,在实验: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的规律一课时。有些学生先释放小车后打开打点计时器。有些学生系细线的时候,细线没有与轨道平行,亦或是细线太长,甚至有些学生将纸带连接在小车上都不能正确连接。但通过不断的亲身演示,在学生关注的紧张氛围下,对于一些不正确的操作,经
8、过教师指点改正后都会记忆尤新。四、试卷反馈过程中出一些基础题+附加题,分数统计按照基础分+能力分形式在反馈教学成果时,尤其是在月考试卷的反馈中,笔者在传统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进。既然是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就要做到分层次反馈结果。充分照顾后进生的基础考察,学习优秀学生能力的考查。所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很难准确把握充分体现每一个学生的基础学习情况,和能力提升情况。试卷较难,不利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反馈真是学习情况,试卷太简单,又体现不出来成绩优异的学生的能力,往往有些学校不同层次的班级,学生的进度也大不相同。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教师采取A、B卷测试不同能力的学生,笔者认为,这样虽然能做到一定程度上
9、的分层训练的目的,但是对于纵向比较学生能力是行不通的。毕竟试卷不同,在一起比较是不科学的。所以笔者在每次出卷做反馈时,基础性内容+附加题。基础性内容呈现的是中等偏基础的题型,考察的是基础较薄弱的学生的学习情况。附加题是选做题。不记录总分,但在分数中体现出来,目的是反馈优等生的能力。而且最后的分值设置结果呈现也不是传统的一个分数,而是采取试卷基础分+附加分的形式。例如,传统的分数是最终92分,66分等。但改进后的分手呈现形式是87+6分。87作为学生之间的评比分数,以及教师得到的反馈基础能力的分数。后面的6分呈现出学生对难度较大题的能力掌握。这样教师不仅仅可以得到学生基本知识点掌握的情况下,还能
10、得到能力较强的学生的能力体现。五、作业布置不要统一要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作业布置的要求。作为教师在学生的课后作业和假期作业的要求上都是一刀切形式。笔者认为,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完全可以针对性的布置。以平时试卷呈现的基础分作为分类依据。能力较强的学生多做一些难度稍微大的题型,物理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引导做一些基础性较强的题型加深理解。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更大程度上照顾到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给足不同能力层次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根据自己不同情况,做到更大程度上的查漏补缺的目的,总体上提高学生的能力。结束语:总之,作为物理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不同能力学生的个体性差异,也要做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多一些有效的教学手段,让不同学生都得到提升,缩小物理学能力的差异,从物理表达能力,无力动手能力,教学反馈结果的科学设置和呈现等多角度培养学生物理学思维和能力。引导学生热爱物理,热爱自然,热爱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