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回扣教材系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文回扣教材系列.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高中语文部编版教材散文教材知识整理必修上册单元导语篇目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写作任务人们生活在自然之中,而大自然也已深深融入人类的精神世界,成为人类心灵的寄托。通过文学作品对自然的描写反观自然,可以提升对自然美的感悟力,激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本单元选取的五篇散文,都是写景抒情的名篇,有对故都“秋味”的吟唱,对荷塘月色的描写;有北京地坛牵出的人生故事:有夜游赤壁的吊古伤今,登临东岳的畅想。在对大地山川、风物美景的描写中徜祥,既可以受到美14故都的秋郁达夫14荷塘夜色朱自清的熏陶,又能够领会深厚的人文内涵。学习本单元的写景抒阅读故都的秋,要抓住“秋味”这个中心,慢慢读,调动各种感官来体会故都之
2、秋的“清”“静”“悲凉”等特点,看看作品是通过哪些景物的描写巧妙地表现这些特点的。作者没有详细描绘陶然亭、钓鱼台、西山等北平著名景点,而是着重描写牵牛花、桃蕊、秋雨、秋枣一类平凡细小的事牧,这是为什么?再想想,悲凉的“秋味”,为什么在郁达夫笔下具有特别的美?作者说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有什么道理?阅读荷塘月色,应该多朗读,边读边沉浸到月色清淡、荷香缕缕的意境中去,品味那种优雅、朦胧、幽静之美。重点学习作者如何写景,如何在景物描写中自然地融入感情,以及如何通过比喻和通感来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学习时要关注两篇写录文章的语方艺术,可以从用词、句式等方面来细细品味。如故都的秋开头多用短句,
3、句中多停顿,起到了舒缓节奏和营造氛围的作用;荷塘月色善用叠词,语言朴素典雅、准确传神、心满诗意。阅读时应多加体会。一、平时你是否留意过身边的自然景物?哪些景物曾经激起你心灵的涟漪,引发你对生命的感悟?本单元的写景抒情散文,都表现了作者眼中的自然美,表达了他们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阅读这些文章,完成下列任务。1.故都的秋荷塘月色和我与地坛描写的是同一个城市的景物,呈现出多姿多样的美。选取你认为最精彩的段落,反复朗读,细加品味,写一段评点文字。2.这几篇文章都有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赤壁赋,分析文中的景与情是怎样完美融合在一起的。如有兴趣,可以选取文中的一个片段
4、,拟写视频拍摄脚本,挑选合适的音乐和场景,制作一个小视势二、本单元的文章在写景状物三、同是写景抒情,本单元的几篇文章运用的艺术手法各具特色。借鉴这些文章的写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散文。写完之后与同学交换阅读,互相品评,提出修改建议。修改后,把全班的习作编辑成册,拟定书名,撰写序言,作为高中生活的一份纪念。以下题目供参考,也可以自拟题目。1 .对我们的校园(村庄或小区等),你也许已经非常熟悉了,但很可能其中还有你未曾留意的一小块天地;同一处景物,你也未必观察到它在不同时间的变化。以我仿佛第一次走过为题,写一篇散文。2 .四季更替是大自然的节律,每个季节都有它独有的特点。“立春”“立秋”“夏至
5、”“冬至”,这些字眼都能引发很多遐想和回忆。选择一个节气,观察此时的景物和人们的活动,写一篇散文。情散文,体会民族审美心理,提升文学欣赏品位,培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要关注作品中的自然景15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地坛是明清时期皇帝祭地的重要场所,如今是一个公园。这样的地方会和“我”发生怎样的关系呢?最好能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读我与地坛全文,把握节选部分与全文主旨的关系。史铁生的人生感悟是独特的,这和他承受着因残疾而导致的苦难有关,但他超越了自我,对人的生存状态和意义,包括对生与死,都有深邃的思考。学习时要深入理解,感受作者的人格力量。文章在景物描写和往事追忆中穿插了许多富有哲理的语句.这可以作
6、为理解作者思考的突破口,阅读时要重点关注。要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对话”,形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文中除了对生命的思考,还有一条线索是对母亲的怀念。体会其中的母爱,想想为何作者怀有痛彻心扉的悔恨和对母亲深深的歉意。史铁生的思考发自内心深处,执着而坦诚,这正是这篇散文的感人之处。注意欣赏文聿是如何在清明如静水般的行文里,表达诚挚感情的。16赤壁赋苏轼赤壁赋通过铺陈、排比形成整饬之袈,要反复诵读,逐步领会。文章写景充满诗情画意,并采用“主客问答”的说理方式.逐层阐述作者的观点,思想认识逐步深化。阅读时要注意梳理文中情感起伏变化的脉络,抓住文章写景、抒情、说理完美融合的特点,体会作者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
7、和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背诵赤壁赋。我们读古代诗文,有必要了解一些古人记录时间的方法,包括纪年、纪月、纪日和纪时。拿纪年来说,干支纪年和年号纪年是最常见的两种方法,前者如“壬的同时,反映了作者的审美倾向和人生思考,折射出民族的审美传统。从下面的话题中任选一个进行研讨。1.在郁达夫的笔下,故都的秋特别“清”“静”“悲凉”,带着传统文人的某种审美情趣。阅读故都的秋,分析其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民族审美心理和审美特点。2.游览胜迹,登临高山,常常能引发文人墨客的遐思,从而催生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赤壁是古代战场,当年的“触萨千里,旌旗蔽空”,引发无数人的怀古之情;泰山为五岳之尊,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化符号,登临
8、赋诗者众多。阅读赤壁赋和登泰山记,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搜集一些写赤壁或泰山的诗文,探讨历代文人寄托在赤壁和泰山上的不同情思,探究其背后蕊含的文化意义。16登泰山记姚鼐登泰山记全文不到五百字,却充分展示了雪后登山的别样情趣。文章善于取舍,将小细节与大印象结合,描写、叙事简洁明快,阅读时要注意体会这些特点。我国古代还有不少写景、记游名篇,如王勃滕王阁序、王禹俏黄冈竹楼记、徐霞客游天台山日记等,可以找来阅读、比较。戌之秋”,后者如“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纪日,除了常见的干支纪日(如“是月丁未“),有些日子在古代还有特殊的名称,如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称“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从这两篇文章或此前学过的课
9、文中,整理一些古人记录时间的方法。选择性必修中册单元导语篇目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写作任务“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在苦难深重的旧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以巨大的奉献和牺牲换来了国家的解放、民族的新生。了解这一伟大历史进程,思考中国革命的意义,理解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历史,把握当下,树立当代中国人6.纪念刘和珍君记念刘和珍君“一字一泪,是用血泪写出了心坎里的哀痛,表达了革命者至情的文字”(许广平女师大风潮与“三一八”惨案)。学习时,要注意概括刘和珍的有关事迹,梳理本文的情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都是以写人记事为主的纪念性散文。前者赞扬以刘
10、和珍为代表的“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后者感叹白莽、柔石等人的牺牲使“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两篇文章都表达了对青年革命烈士感发展脉络,体会鲁迅在字里行间表达的“至情”,以及对烈士栖牲意义的理性思考。文中很多语句值得反复品味.比如作者一方面说“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另一方面又说“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又如“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等。这些都是理解本文思想与情感的切入点。的文化自信。的哀悼和对反动势力的痛恨。两篇文章有许多可以比较之处:比如二者都提到了“忘却”,前者以讽刺的口吻说“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后者则说“我不
11、如忘却,不说的好罢”;又如二者都带有很强的抒情性,但前者的抒情直露显豁、汪洋巡拜,后者则使用了不少曲折隐晦的笔法。这些都值得深入探究本单元所选的作品,有的寄托对烈士牺牲的深切哀痛,表达对正义力量的信心;有的展现旧中国劳动人民的苦难,揭示中国革命的意义;有的描绘革命斗争的场景,反映革命志士的高尚品质和人民群众的不懈奋斗。6.为了忘却的纪念为了忘却的记念为纪念“左联”五烈士而作,重点回忆了白莽和柔石。作者选取一些看似零碎却很能表现人物性格的小事,勾勒出两住烈士的崇高形象。文中的议论和抒情文字也非常精辟、感人,阅读时要注意感受其表达效O“惯于长夜过春时”一诗,感情深挚沉痛,与文中一些内容相互印证,不
12、妨反复诵读,深入体会。学习本单元,深刻认识革命历程,激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了解纪实作品和虚构作品各自的特点和表现手法,欣赏作家塑造艺术形象的深刻功力和富有个性的创作风格。7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冯至冯至的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专注于平凡的原生态描写,追寻着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的余韵,颇有诗意。阅读时要随着作品的描写发挥联想,读出景物描写中蕴含的哲思之美,理解文中对人生、自然、历史的思考,学习如何在描写中融入想象与思考,让文聿富有内涵。7秦腔贾平凹贾平凹以秦腔为描写对象,笔触广间深远。秦腔写出了三秦大地的山川风貌和风俗人情,写出了那片土地上人民的性格,写出了秦腔与人民的血肉联系,具有厚重的文化意短。欣赏时要关注作品丰富的细节描写,体会作者是如何将秦腔所激发的喜怒哀乐场面表现出来,并且与秦腔艺术的韵味融为一体6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