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小国——宿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朝小国——宿国.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周朝小国宿国原创2024-01-3005:43历史长河边的磨坊#冬日生活打卡季#宿国,东夷小国,风姓,太昊之后,其地域在济水边,现山东东平县一带。左传僖公二十一年(前639年)载:“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太睥与有济之祀。”率安氏1相1邢东阳曲梁平阴邯哪单父特殊的宿国“任、宿、须句、颛臾”比较特殊,它有祭祀“太昊”与“济水”之权。这种权力在春秋之前十分重要,它意味着“风姓四姓”在东夷文化中有一定的权威,作为“太昊”的后代,世世祭祀太昊,并受“太昊灵力”的保护。这种国家用孔子的话来说“山川之灵,足以纪纲天下者,其守为神”,为“神守国”。神守国由来十分古老,不设兵卫,而是通过祭祀山川神灵获
2、得立国之本,由于与其所祀山川关联密切,因此在当地部族中享有较高的威望。在西周初期,周军大规模东征,周军灭亡东夷小国的同时,也找上了“风姓四国”,鉴于这四国“祭祀”特性,周朝并没有武力征讨,而是要求归顺,任、宿、须句、颛臾等神守国选择臣服。但宿国内部却出现了问题,一部分宿人决定投靠周朝,另一部分不愿意,不愿意的这部分向南迁,跑到获水流域,靠近宋国。自此宿国一分为二,北宿国受周朝册封,成为正式诸侯国,而南宿国则成宿夷。1992年出土于山西曲沃县的“晋侯苏编钟”共十六件,其上有一段铭文;“王亲令晋侯苏:(率)乃师左(漠),北口,口伐宿夷。”联系其它“编钟”上的铭文,大概是为周厉王三十三年(前846年
3、)自宗周出发巡视东国、南国,经成周,率晋侯苏前往东国伐“夙夷”、“淖列夷”等部族晋侯苏进行赏赐之事。这里的“夙夷”即“宿夷”,南宿国的前身,自此被周所灭。到春秋时期,前722年与前716年鲁国与宋国盟于“宿”,这里的宿应指北宿,据“凡盟以国地者,国主亦与盟”之例,宿君应参与了这两次盟会。到鲁庄公十年(前684年)又发生了宋逼迁宿之事一一“宋人迁宿”,至于所迁何地,左传无载。四州(附H)型(泥中g %运)/(W)咸丘“宿”迁往何处?宋人迁宿处,很大概率是宿州,因宿州更靠近春秋宋国,宿州市志载:“唐宪宗元和四年建置宿州州依春秋时期宋渭公迁宿入境的史实而得名。”这里还是有问题。因为宋太平寰宇记说“内迁其人而更封其君”,春秋时大国迁小国,应该是发生在大国的边界一带,可宿国与宋国隔着一个鲁国,按道理鲁国应该是宿国的宗主国,而不应是宋国,如果要迁宿国,也应该是鲁国。是何原因,至今也不清楚。至于宿迁则是另一回事。原宿迁境域在春秋时实为钟吾国,秦时为下相县,因处在相水之滨而名之,史记载:“项羽名籍,下相人也。”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在下相东南方位七十里设宿预县,亦作“宿豫县”。公元145年,下相县并入宿豫县。735年唐朝,宿预县城被黄河冲决,城址为水所漫,宿预县县址迁原下相县。762年唐代宗李豫继位,“宿豫”改“宿迁”,这名字沿用到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