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时期的四夷——西戎.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887010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6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周时期的四夷——西戎.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商周时期的四夷——西戎.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商周时期的四夷——西戎.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商周时期的四夷——西戎.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商周时期的四夷——西戎.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商周时期的四夷——西戎.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商周时期的四夷——西戎.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商周时期的四夷——西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周时期的四夷——西戎.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商周时期的四夷西戎原创2024-02-0506:35历史长河边的磨坊#记录我的2024#四夷,是周代时中原地域对周边各族的统称一一东夷、南蛮、西戎和北狄。“四夷”的概念起源于周代,是因为周朝采取了特殊的“天下观”,以天子为中心,像波浪一样向外扩散,从“近”及“远”,将天下分为;天子,内臣(王畿内任职的大臣),外臣(主要是分封出去的诸侯国)、朝贡国(主动归顺周朝的四夷方国)、四夷(就是不服周的四夷方国)。化外之地寸匕狄期寅丽外在西二束戎夷“四夷”的定义,是周朝根据“四夷”的特点或者“自称”定义,比如“东夷”的“夷”,会意字。从大(为正立之人形),从弓,合起来表示人持弓,这是指东夷人擅箭术。“戎”

2、,甲骨文由“戈”和一个十字符号构成,“戈”本义是古兵器;十字符号是“甲”字,意为铠甲,用于防御。“戎”指的全副武装的人群,比如山戎,犬戎,义渠戎(国)。至于“狄”与“蛮”则可能是当地人自称,不是同一字,而是同音字,如“翟”。“蛮”可能是南方某一图腾。日纽、冬部,日纽、东韵、如融切。拉一#一我状#一我一一卢商商西周西周西周西周春秋战国J一节一声一A一济一不一戎战国战国战国战国说文小篆工翘历史长就曲强坊上述说法,只是为了说明对四夷最初的称呼,还不一定是蔑称,而是一种中性代称,只不过后人赋予它蔑视的意义。西戎与“西戎部”历史上的“西戎”有二种含义,一是泛指西部的全部戎族;二指春秋以前活动于甘肃西和县

3、、礼县一带的戎族。戎族本身指的是有强大武装且文化脱离中原的少数部族,这种部族分部于整个中原,比如“晋北有林胡,楼烦之戎,燕北有东胡,山戎”,“伊洛之间有杨拒,泉皋之戎,颖首以西有蛮氏之戎”,可见不独西部有戎,中原各地都有戎。这些戎在春秋时期很活跃,给诸侯国造成极大的麻烦。可从春秋中后期起,不少戎族被中原吞并或者同化,如赤狄白狄被晋国吞并,齐国灭莱夷,楚国灭蛮人濮人等小国。四夷不愿意被吞并的就向边缘迁移,这才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四夷”。以被秦国灭亡的“西戎部”为例。西戎最早见于商朝中期,竹书纪年载;“二十六年,西戎来宾,王使王孟聘西戎。”海外西经注:“殷帝大戊使王孟采药,从西王母。”商晚期西戎与商

4、王朝发生战争,然后又臣服于商。“十二年,征西戎。冬,王返自西戎。(原注:祖甲西征,得一丹山。)十三年,西戎来宾。”西周中期,周懿王七年,“西戎侵镐”。西周中期周王室实力没减少多少,敢入侵镐京,可见西戎实力相当强。为制衡西戎,申侯将女儿嫁给秦人大骆为妻,周朝是以申侯为介,拉拢秦人。至此,“西戎皆服”。周孝王时,命申侯伐西戎,五年,西戎来献马,正式服周王室。周厉王时,西戎反王室,攻灭犬戎大骆之族,相当于灭了秦朝先祖的嫡支,自此西戎与周王室和平局面结束。周宣王时,为报复西戎,周宣王命秦仲(秦之祖先,大骆次支)讨西戎,并持续扶持秦仲后代与西戎对抗。周宣王即位,乃以秦仲为大夫,诛西戎。西戎杀秦仲。秦仲立

5、二十三年,死于戎。有子五人,其长者日庄公。周宣王乃召庄公昆弟五人,与兵七千人,使伐西戎,破之。于是复予秦仲后,及其先大骆地犬丘并有之,为西垂大夫。秦在对抗西戎途中,死伤惨重。秦人也靠着周朝援助,拿回“大骆的土地”,并为“西垂大夫”。西垂大夫不是官职,而是周王室的附庸(无会盟权),地位仅相当于“子爵男爵”之类。再之后是“幽王之乱”一一“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周平王正式给予秦人诸侯国的地位,当然前提是“攻逐戎,即有其地”,自此后,独抗西戎的重任在秦人肩上。后经秦文公、宁公、武公、德公、宣公、成公时期,秦人集中力量向东发展,最终占据关中西部地区。直到秦穆公三十七年(前623年),秦穆公才用余谋计,“

6、益国十二,开地千里,独霸西戎。”西戎替代“戎族”自进入春秋时期后,诸侯国相继吞并并驱赶四夷,又“诸夏”的概念兴起,有了“夏”自然要有“非夏”。至于“夏”与“非夏”的区别,除了文化这种见不着的东西外,还有衣服与饮食这种见得着的。孔子有一句话一一“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这话的意思是,如果不是管仲辅佐齐桓公抵抗四夷,今天的我就要与戎族一样穿衣服。这里的“左衽”,指的是左边解衣带。因为人的惯用手是右手,右手系衣带是很正常的,称为“右衽”,至于系在左边,那属于人死了,由其它人系,所以“左衽”又指死者。孔子说“四夷”的特点,肯定是不正确的,因为人类极大多数右手是惯用手,无论是诸夏族还是四夷。但这也说明

7、春秋中后期,四夷已不再分布于中原各地,孔子对“四夷”的认识大多来自书里,至于之后成形的史书,它们的描述的四夷也多是战国,或者秦汉时期的“四夷”,这时期的四夷还真分布在“四边”。西戎的食物与衣服礼记王制载: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西方的非诸侯部族称为“戎”,这是春秋战国之后的概念。古人对他们的描述是“被发衣皮”与“不粒食”。“不粒食”即不以谷物为食,西戎一带,农业不发达,其主食不是“五谷”很正常。西戎的主食应该是“肉”与“蔬菜”一类,肉是指牛、马、羊、狗等,然后用这些生物的皮做成衣服。至于诸夏中原地区不衣皮,是因为还有植物麻,可以做麻衣。肉类应当不常吃,参考纯游牧民族,平时吃的是“奶

8、酪”,没特殊情况不会杀畜牲的。“蔬菜”一类的东西,具体指就是“草”,如“桓公北伐山戎,出冬葵,布之天下”,这葵是什么还未知,不过可以肯定是“草”。另外西戎地区还有大豆,“北伐山戎,出冬:t与戎叔。,“戎寂应是大豆大豆虽是谷类作物之一,但不是当时统治阶级或贵族的主要食粮但大豆对一般人民而言,则是主要的食粮。”另外,西戎喜欢饮酒,且嗜酒,吕氏春秋“戎王喜,迷惑大乱,饮酒昼夜不休。”西戎算是混合经济,农牧渔猎都有,其饮食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至于衣服除了“被发皮衣”还有“左衽”外,与华夏服装最大的区别就是“胡服”了。商周之时,华夏族的服饰是上衣下裳,西周后期则是流行“深衣”其特点是“上衣和下裳连为一体,无论男女皆可穿用。”戎族等外族衣物,统称为胡服,与华夏“深衣”不同。与华夏“深衣”不同。“胡服的特点是短衣、长裤、束带,并且使用带钩,有短靴和皮弁。这种服装是适应北方少数民族长期游牧需要的,其所穿用的裤子要比中原地区的下裳方便得多。穿着这种服装,便于游牧射猎,也便于行军打仗。”简而言之,四夷等同于诸夏,只不过文化上与诸夏不同,而且文明上不一定存在谁先进谁落后一说,如果诸夏先进于四夷,双方也不会打了数百年。如孔子向“东夷”知子学习后,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一一“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四夷在史书上属于落后,还是输在文化解释权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中国史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