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武王伐随路线考证.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893067 上传时间:2024-03-3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楚武王伐随路线考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楚武王伐随路线考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楚武王伐随路线考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楚武王伐随路线考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楚武王伐随路线考证.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楚武王伐随雌考证前人对楚武王伐随路线的考证较少,随着出土文献的逐渐丰富,特别是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楚居的公布及辛德勇先生先后发表的北京大学藏秦水陆里程简册的性质和拟名问题和北京大学藏秦水陆里程简册初步研究两篇文章中的披露,对此问题的考证具有极大的帮助,基本上可以进行一个粗略的复原。下面本文便对楚武王伐随路线进行简单的考证。汉酒与夏泅所在得益于辛德勇先生在初步研究中的披露,有几条有关“汉泗”的简文,基本可以确定“汉讷”的确切所在,简文如下:江陵水行=夏水,到汉=内=,上到清口,千六百六【里】。(04-219)江陵水行到汉内(泗),六百五十里。(04087)汉内(泗)到夏内(讷),四百八十六里。(0

2、4-230)汉内(泗)上到杨口,二百七十四里。(04-207)“泗”作为一种地貌形态,说文水部云:“水相入也”,意即河流汇合之处。那么,“汉酒”“夏洒”就当是汉水与某水汇合之处、夏水与某水汇合之处。据简04-070与简04-210记载“夏内(洒)度江到沙义(羡)三里”,说明“夏泗”与“沙羡”距离很近且分在长江两边,而“沙羡”地名由来已久,汉书地理志载江夏郡辖有沙羡县,位于今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金口,在汉水入江处的长江南岸,而“夏泗”与之隔江而望,那么简文中所见的“夏酒”就应当位于汉水入长江处的长江北岸,即杜预所说“夏口”,也就是今天的汉口一带。上文所录简04-087与简04-230分别记录了“江

3、陵到汉酒”及“汉洒到夏洒”的水路距离,显示从江陵到夏泅的水道中,“汉泗”是一个重要的节点,而简04-219则说明从江陵到汉泅所走的水道正是“夏水”,夏水是长江的一条支流,汉书地理志云:“夏水首受江,东入沔,行五百里”“沔”就是汉水的别名,水经注夏水注载:“夏水出江津于江陵县东南”,可知夏水在江陵县东南从长江分流,东行五百里后,与汉水相汇合。整个从江陵到夏讷的水道,应当是从江陵出发,沿夏水下行进入汉水,再沿汉水下行到达夏泗,这一条水道中的关键点就是夏水与汉水的汇合处,也就是“汉洒”所在,其在文献中被称为“堵口”,根据张修桂先生的校注与复原,堵口当作?口,意为潴汇之口,即夏水汇入沔水之口,大约在今

4、仙桃市区的汉江南岸。“汉讷”则应当在汉水的北岸,与堵口隔汉水相对,在今仙桃市区的汉江北岸。综上所述,“汉讷”当指夏水与汉水汇合之处,大约位于今仙桃市区的汉水北岸,“夏泄”位于汉水与长江汇合之处,大约位于今武汉市汉口区。楚武王时楚都及随都所在传世文献中有楚武王徙郢、楚文王徙郢两种说法,据清华简楚居,我们可以认为楚国首次将都城称“郢”应该自楚武王开始,而楚武王伐随是在他在位最后一年进行的,且他在伐随过程中去世,那么此时楚国都城一定已经是楚武王迁徙之后的“郢”了,也即简文中的“免”“疆郢”“免郢”。左传庄公四年所云“莫敖以王命入盟随侯,且请为会于汉讷,而还。济汉而后发丧”,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信息:

5、其一,“汉泗”位于楚军返回的路线上,即楚军回国要经过“汉讷”;其二,“汉泗”可能位于楚、随的交界地带。由于楚武王在进军途中已经去世,因而楚军必然追求速战速决,所以在随军战败后,楚大臣立刻接受了随军的求和,并要求在“汉泅”与随侯会盟,防止随侯得知楚王去世的消息乘机进攻楚军,一旦会盟结束,楚军可以随即渡过汉水进入楚国控制范围。故“汉泅”位于或接近楚随边界的地理位置才比较合乎当时的政治形势。既然知道“汉泗”为楚军回国必经之地,那么楚武王所居之“免”就只能是在江陵。如果“免”位于今湖北宜城雷河镇郭家岗一带,楚军要从今宜城抵达今随州一带,不管是进攻还是返回,都完全没有必要绕仙桃一个大圈,直接横渡汉水,一

6、路向东就可以了。钟祥说也是同样,只要向东北进军就可以到达随都,没有绕道仙桃的必要。至于沔阳说(仙桃说)也不太可能,如上节所述“汉酒”本身就已经位于楚、随的边界地带。如果沔阳说成立,那么“免”就位于汉水南岸,而北岸就是属于随控制范围的“汉泅”,那就表示“免”也位于楚、随的边界地带,这显然不合逻辑。综上所述,楚武王所居之“免”应当位于江陵一带。楚武王时随都所在,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在今安居古城一带。左传庄公四年云:“令尹斗祁、莫敖屈重除道梁深,营军临随,随人惧,行成”,“梁”为架桥之意,“除道梁灌”的意思是开辟道路、在深水上架桥。楚国攻打随国,需要在灌水上架桥,水经注温水注云:“有浅水出县西北黄山,南

7、迳?西县西,又东南,?水入焉。灌水又东南迳随县故城西,春秋鲁庄公四年,楚武王伐随,令尹斗祁、莫敖屈重,除道梁法,军临于随,谓此水也。灌水又南流注于殒。”楚军既然需要“梁灌”,表明随都当在灌水之东,“营军临随”也表明随都当距离灌水不远,很可能就在深水东岸不远处。楚武王伐随路线复原在明确了楚武王伐随的起点、终点及途中所经的地点之后,我们便可以对楚武王伐随路线进行一个粗略的复原。首先,楚军的还军路线应该是比较明确的,既然要“请为会于汉酒,那么楚军还军必然要经过汉讷,楚军选择经过汉讷,是因为水路的便利。随向楚行成之后,楚军随即撤退至汉水,并沿汉水南下,抵达汉泗,在汉讷与随侯订盟,在这个过程中,随侯可能

8、与楚军同行,文日“请”实则是迫不得已。在与随侯定下盟约之后,楚军便渡过汉水,进入夏水水道,通过夏水水道返回江陵,此即文中“济汉而后发丧”之意。楚军伐随的进军路线与还军路线不同,不会通过夏水水道进军。其原因:第一,经夏水水道进军,路途过长,行军效率低下;其二,夏水冬春水流甚少甚至经常断流,根本不适合大规模地行军。水经注夏水注引应劭十三州记日:“江别入沔为夏水源。夫夏之为名,始于分江,冬竭夏流,故纳厥称。”可知夏水得名的由来就是因为其“冬竭夏流”。左传记楚武王伐随云“四年春王三月”是周正三月,正值冬春交际之时,夏水冬春少水而夏秋多水,因而楚武王在“王三月”伐随不可能通过夏水水道。既然进军之时夏水水道不可行军,那么楚军只能通过陆路从江陵出发北上到达位于今钟祥的汉水西岸,在此渡汉水到达棉木山,武王卒于此,楚军秘不发丧继续向东北进军抵达深水西岸,架桥渡深水以攻打随都,此即楚军的进军路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古代文学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