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精品教案.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909412 上传时间:2024-04-0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愤》精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书愤》精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书愤》精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书愤》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愤》精品教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书愤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陆游及其创作背景,理解诗意。2 .品味诗歌的形象及表现手法,把握“愤”的内涵和根源。3 .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品味诗歌的形象及表现手法,把握“愤”的内涵和根源。难点: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体悟词人和南宋爱国诗人的思想感情。一、因事而感导入:爱国是运动健儿们在赛场上的驰骋。爱国是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爱国也是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爱国还是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爱国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信仰。二、知人论世1.作者简介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人,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2、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他生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一贯坚持抗金主张,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嘉定二年(1210),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他的诗大致可以分为三期:第一期是从少年到中年(46岁)入蜀以前。这一时期存诗仅200首左右,作品主要偏于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实。第二期是入蜀以后,到他64岁罢官东归。存诗2400余首。他从军南郑,充满

3、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的时期,也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第三期是长期蛰居故乡山阴一直到逝世(6485岁)。现存诗约近6500首。诗中表现了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诗到无人爱处工”,可算是道出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所向往的艺术境界。另外,在这一时期的诗中,也表现出趋向质朴而沉实的创作风格。2.写作背景写作背景:陆游生活在金兵大举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偏安江南一隅,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这首诗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北定中原、收更失地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

4、他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满腔激愤。三、初读有感1 .题解“书”:动词,写,抒发。“愤”:愤懑、悲愤。“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思考:作者“书”了哪些内容?“愤”又包含哪些不同的含义?2 .体味情感诗题为书愤,那么作者在这首诗歌里“书”写了哪些事情?首联“书”恢复中原之志颔联“书”抗金之役颈联“书”自己晚年现状尾联“书”追幕先贤诸葛从作者所书之事中,你读到了哪些情感?要求:抓住关键词品味情感。表达句式:我从.(原文)中感受到了诗人对的愤懑/激愤之情。预设:所愤之一乃“世事艰”;(愤报国无门)所愤之二乃“塞上长城空自许”;(愤壮志难酬)所愤之三乃“镜中衰鬓已先斑”;(愤

5、年华空老)所愤之四乃“千载谁堪伯仲间”。(愤无人领军)3学习手法诗人如何表现这些情感的?(1)对比自己:青年之壮举与今日之衰颓早年形象:雄心勃勃,豪情满怀,以为驱逐侵略者,收复失地,指日可待。晚年形象:“空自许”,“鬓先斑”,壮志未酬,年华己老,北定无望。当初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到如今垂垂老矣,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诸葛亮的北伐业绩与南宋统治者对比诸葛亮一生以北伐中原、恢复汉室、统一中国为其终身大业。南宋统治者有能力收复失地却苟且偷安等对比。(“楼船大散关。”这两句诗写的是南宋人民抗金的两次胜仗,就勾勒出两幅豪壮的战争图画,给人一种声势宏大、勇猛进攻、收复失地的抗敌场

6、面,说明南宋人民完全有能力保卫自己的国家。)(2)列锦: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诗中,“楼船”与“夜雪”、“铁马”与“秋风”的意象,两两相合,构成两幅意气豪迈的战争画卷。诗人以曾经的辉煌战例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现实,形成鲜明对照,细细品味,包含了壮志难酬的愤激和辛酸。经典例句: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2.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3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4.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5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3)用典1.“塞上

7、长城”的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济传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2.“出师一表”出自三国志,用典使诗文含蓄,曲折,不直露。尾联用典明志。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推崇、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表示要像诸葛亮“北定中原,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把统一中原为其终身大业。四、析读有思结合补充资料,谈一谈对诗句中所蕴含的更深层的“愤”的理解。1 .早岁那知世事艰补充资料:公元1163年张浚北伐,后兵败符离,被主和派排挤;1172年王炎力图北进,后被罢免。情感:“气如山”表面上看是气势雄浑的激奋

8、,背后却是主和派把持朝政北望中原无力收复的激愤与辛酸。2 .塞上长城空自许补充资料:南朝宋名将檀道济率兵伐北魏,后遭猜忌被杀。情感:表面上看是在表达自己无力救国危难,实际上是表达自许长城的檀道济尚且遭到宋文帝冤杀,更何况我“喜论恢复”,主张抗金,反遭贬弃,又有什么奇怪的呢!期间诸多辛酸苦楚、郁闷激愤,激荡腾挪,含而未露。3 .镜中衰鬓已先斑补充资料:年青时参加进士考试因位于秦桧的孙子秦填之前而被除名,入仕以后多次因力主抗金而被罢官。情感:在年老体衰、壮志未酬的背后,是对时局的忧虑,对于国家的深沉的爱4 .出师一表真名世补充资料:诸葛亮一生以北伐中原、恢复汉室、统一中国为其终身大业。他在出师表中写道:“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而南宋朝廷畏敌如虎、苟且偷安,没有一个像诸葛亮这样的人物来“奖帅三军,北定中原”,收复大业,无人领军。情感:对于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的赞颂。“极知忧国人谁及,细看无心语自平”。那么造成诗人“愤”的根源又是什么?“愤”的根源,全在于南宋朝廷“主和派”。因为他们是阻挠抗金救国的绊脚石,是绞杀爱国力量的刽子手。时代的悲剧英雄的悲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古代文学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