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教学目标1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2 .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培养抽象、概括的能力。3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内容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减法的意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那既然已经学过了这些运算,你们知道它们的意义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二、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明确各部分的关系(一)揭示加法的意义,明确加法中各部分的关系1 .出示一组实际问题并解决。(1)刘阿
2、姨为了锻炼身体,上午走了2400米,下午走了2600米,一天走了多少米?(2)文具店运来一批练习本,卖出370包,剩下630包,运来多少包练习本?(3) 一顶帽子80元,一条围巾比一顶帽子贵50元,一条围巾多少元?阅读这三道题,想一想怎样列式解决,然后独立思考,解决问题。2 .交流汇报。预设1:2400+2600=5000(米)预设2:370+63O=IoOO(包)预设3:80+50=130(元)在汇报交流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对加法意义的理解解释算式。3 .提出问题,组织研讨。问题1:观察这三个实际问题,说说为什么它们都用加法?预设1:因为解决这三个实际问题都是把已知信息中的两部分合
3、并起来,所以用加法计算。预设2:这三个实际问题虽然说的不是同一件事,但是它们都需要把已知的两个信息合并起来。问题2:再观察这三个算式(如下),现在你们对加法运算有没有更直观地认识?2400+2600=5000370+630=100080+50=130预设: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作加法。问题3:结合上面的加法算式,说一说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预设:相加的两个数叫作加数。加得的数叫作和。(二)揭示减法的意义,沟通加、减法间的关系1 .理解减法的意义。(1)出示一组实际问题。刘阿姨为了锻炼身体,一天走了5000米,上午走了2400米,下午走了多少米?刘阿姨为了锻炼身体,一天走了500
4、0米,下午走了2600米,上午走了多少米?(2)提出要求,解决问题。独立解决以上两个实际问题,并且想一想减法的意义。(3)交流汇报。预设1:5000-2400=2600(米)预设2:5000-2600=2400(米)(4)提出研讨问题。问题1:把这两个解决问题和前面第一个解决问题,对比一下,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观察这两道题和前面第一题中已知信息和问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从加法意义的角度进行理解和分析。问题2:什么是减法运算?引导学生结合加法的意义来解释减法的意义。小结: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作减法。2 .巩固减法的意义。(1)通过改编情境进行练习。选择一个情境,
5、交换一个已知信息和问题的位置,改编成一个新的问题,然后列式解决。文具店运来一批练习本,卖出370包,剩下630包,运来多少包练习本?一顶帽子80元,一条围巾比一顶帽子贵50元,一条围巾多少元?(2)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学生根据减法的意义,说出改变已知和未知条件的道理,并合理地进行改编。预设1:文具店运来1000包练习木,卖出370包,还剩下多少包练习本?列式是:1000-370=630(包)预设2:一条围巾130元,比一顶帽子贵50元,一顶帽子多少元?列式是:130-50=80(元)3 .了解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小结: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作被减数,已知的一个加数叫作减数,最后求得的另一个加数叫
6、作差。4 .沟通加、减法间的关系。问题1:观察这两组算式,加法和减法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2KH2eG=SoOO5000-2400=2600r46=ocooo-r=o)80+50三130130.50=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加法的意义和减法的意义,还知道了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5 .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问题1:加法算式、减法算式各部分间有怎样的关系?汇报交流:预设1:举例说明。预设2:文字表示。学生作品1:加法相愉网的关东:力D欷十力口有史二木口仕会-1遇”和一左加秋二力口较学生作品2:那法各晋为同侬* 和=加数和数 力口梃和-另一下力喙戒法务部分何的关系 左二祓我收-威数 或收FL 汨瀛建小结:对于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我们并不陌生,其实在一年级和三年级的学习中已经遇到过了。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这部分知识有了更深入地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