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六腑--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六腑--胃.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中医学:六腑一胃胃位于腹腔上部,上接食道,下通小肠。胃,又称为胃脱,分上、中、下三部。上部称上脱,包括贲门;下部称下脱,包括幽门;上下部之间的部分称为中脱。贲门上连食道,幽门下通小肠,是饮食物出入胃腑的通道。胃与脾“以膜相连”而同居中焦,其经脉为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纳腐熟水谷,有“水谷之海”、“太仓”之称。内经详细记述了胃的形态、大小以及容积,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受纳腐熟等概念,但对胃的功能已有较明确的认识。难经三十一难指出:“中焦者,在胃中院,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J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一提出“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盛饮食者也”;名医杂著卷一明确提出“胃主受
2、纳”。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脾胃华岫云按提出“胃宜降则和“,对胃主通降的功能作了精炼的概括。1 .主受纳和腐熟水谷胃主受纳和腐熟水谷,是指胃具有接受和容纳饮食物,并将其初步消化,形成食糜的作用。受纳,即接受、容纳。腐熟,指胃将饮食物初步消化形成食糜。饮食入口,经过食道进入胃中,在胃气的通降作用下,由胃接受和容纳,并暂时存于胃中进行初步消化形成食糜,所以称胃为“太仓”、“水谷之海二容纳于胃中的食物,经过胃气的腐熟作用后,精微物质被吸收,并由脾气转输而营养全身,未被消化的食糜则借胃气的通降作用,下传于小肠进一步消化。当然,胃的这种受纳和腐熟水谷功能,必须与脾的运化功能相互配合,纳运协调才能将水谷化为精
3、微,进而化生为精、气、血、津液,以供养全身。在生理情况下,胃的受纳和腐熟功能正常,则食欲旺盛,精、气、血、津液的化生有源。在病理情况下,若胃的受纳失常,则见食欲不振、胃脱胀满等症状;若胃热受纳、腐熟功能过亢,则见消谷善饥等症;若胃的腐熟功能减退,则见完谷不化、消化不良、泄泻等症。由于机体精、气、血、津液的化生,都离不开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而精、气、血、津液又是脏腑器官功能活动的基本物质。因此,胃的受纳和腐熟水谷功能,对于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就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灵枢玉版因此也将胃称为“水谷气血之海”。素问玉机真脏论则指出:“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机体抗病能
4、力的强弱,与元气之盛衰有关,而“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所以,中医临床诊治疾病,常十分重视胃气,并以胃气的盛衰预测疾病的吉凶顺逆,以“保胃气”为重要的施治准则。这里的胃气,就是指脾胃之气,其盛衰可通过脾胃的功能状况得以反映。2 .主通降,以降为和胃主通降,是指胃气具有保持通畅下降运动的趋势,使食糜下行入肠道和排泄糟粕的作用。饮食物通过食管进入胃中,经胃的受纳腐熟后形成食糜,下传于小肠进一步消化,一方面将营养物质吸收转化为精、气、血、津液输送至全身,另一方面将食物残渣下输于
5、大肠,经大肠传导糟粕而排出体外。所以说胃气贵在通降,以下行为顺。由于在藏象学说中,主要以脾升胃降来概括整个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因此,胃的通降作用,不仅包括了胃的受纳腐熟水谷并将食糜下传小肠,而且还概括了小肠将食物残渣下输于大肠,以及大肠传化糟粕的功能在内。所以,胃的通降作用,对整个六腑系统的消化功能都有重要的影响,胃的通降是六腑通畅,能够正常传化水谷、排泄糟粕的先决条件。胃主通降是降浊,而降浊是受纳的前提条件。因此,胃失和降,必然影响受纳,可见纳呆、厌食等症;同时由于浊气在上而见口臭、脱腹胀闷、疼痛等症状。若胃气不降反而上逆,则出现恶心、呕吐、呃逆、暧气等症;甚或影响六腑系统的通降,出现腹胀疼
6、痛、大便秘结等症。由于脾胃同居中焦,脾升胃降,为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胃失和降与脾气不升也可相互影响,因此,胃失和降不仅可影响六腑的通降,还会影响全身气机的升降,从而出现各种病理变化。胃的生理特性为喜润恶燥,是指胃应保持充足的津液,以利饮食物的受纳腐熟和食物残渣及糟粕的通降传导。诚如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华岫云按云:“阳明燥土,得阴自安,胃喜柔润也。”从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而言,不仅依赖胃气、胃阳的推动和蒸化,也需胃中津液的濡润。胃中津液充足,则能维持其受纳腐熟和通降下行的功能。在病理情况下,胃为阳土,其病易成燥热之害,胃阴每多受损。所以在治疗胃病时,要注意保护胃阴,慎用苦燥伤阴之品;即使必用苦寒泻下之剂,也应中病即止,以祛除实热燥结为度,不可妄施,以免化燥伤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