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早产儿家庭营养管理的注意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早产儿家庭营养管理的注意要点.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2024早产儿家庭营养管理的注意要点随着我国医疗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早产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早产儿生长发育迟缓的发生率较高,早产儿生长发育落后的问题较突出,这需要包括儿科医护人员及早产儿家长的高度重视,并携手合作以解决。病情危重的早产儿需在出生后及时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监护治疗,给予呼吸支持、循环支持、肠道内及肠道外的营养支持、维持身体内环境在正常稳定的状态,以促进早产儿更好的生长发育,但早产儿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亦存在着被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侵入感染的风险,因此,在评估早产儿在出院后能够健康成长的情况下新生儿科会安排早产儿尽早出院。但由于多数早产儿出院时的体重
2、仍偏低,且口腔吞咽能力偏弱,胃肠道、肝脏、胰腺等消化系统功能发育尚不完善,这就导致早产儿肠内营养消化吸收能力不足,生长发育较足月儿相对迟缓,那么,如何在家庭给予早产儿正确的护理及营养供给,以满足早产儿追赶性生长的需要,达到理想的生长发育目标,家长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01早产儿营养管理与护理正确的护理对早产儿营养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需学习并掌握新生儿护理的基本技巧,例如:母乳喂养时给予早产儿正确的喂养姿态,喂养间隔3小时,喂奶后需保持宝宝头高脚低体位30分钟1小时,以促进胃内食物沿消化道下行,减少溢奶;给予宝宝正确的保温措施,既要避免穿衣过多、过紧而引起散热不足,体温增高,又要避免穿衣过
3、少而导致的低体温等口.02早产儿营养管理与疾病1 .疾病对早产儿营养管理有着重大的负面影响,应尽可能减少早产儿发生感染性疾病的机会,因为处于疾病状态的早产儿会出现食欲减退,胃肠道消化能力减弱,营养消化吸收障碍,同时感染性疾病会造成早产儿机体组织、器官的损伤,从而消耗大量的能量及营养物质用于组织修复,会严重影响生长发育,且早产儿自身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对自然界中的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体的抵抗能力弱,易被病原体侵入身体而引起感染,故应注意避免恶劣天气外出、受凉,避免接触发热病人及呼吸系统疾病患者2o2 .如早产儿喂奶过程中出现频繁呕吐、腹胀、腹泻等情况,需到新生儿科门诊就诊,评估是否存在早产儿喂
4、养不耐受、急性胃肠炎、食物蛋白过敏、肠梗阻、肠套叠、消化道畸形、颅脑发育问题及其他疾病。3 .如早产儿住院期间已确诊合并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先天性心脏病、早产儿脑损伤/卢页内出血等疾病,且有抑制早产儿的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有造成早产儿生长发育迟缓的潜在风险的,需及时到新生儿科门诊随访并治疗。03早产儿营养管理与肠内营养方案选择1 .早产儿出院后首选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有诸多优点:营养丰富均衡,渗透压适宜,适合早产儿胃肠道消化吸收,母乳中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乙型乳糖、牛磺酸、神经生长因子、上皮生长因子和某些酶类,有利于早产儿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且母乳中含有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lgA乳铁蛋白、巨
5、噬细胞、淋巴细胞等不可替代的免疫因子及细胞,有利于建立消化道免疫屏障,促进早产儿免疫系统的发育和成熟引。2 .如果早产儿出院后仅用母乳喂养,因母乳中维生素K、维生素D等维生素含量少,同时缺乏铁、钙、锌、磷、镁等元素,应给予早产儿额外补充维生素D以促进骨骼发育,预防早产儿代谢性骨病的发生,补充维生素K以预防新生儿出血症,给予适量补充铁剂、钙剂及锌制剂,以满足早产儿生长发育的需求。3 .早产儿理想的体重增长为2030g/天,如果母乳喂养的早产儿吃奶量可,无呕吐,无腹胀、腹泻等症状,却体重增长缓慢,可给予早产儿母乳强化剂应用,方法为在早产儿母乳喂养量达到50100mL(kg天)时开始添加至母乳中,由
6、1/2量强化开始,逐步达到全量强化,直到早产儿体重、身长指标达到同性别同龄儿的P25P50范围4。4 .如母孚杯足需选用配方奶者,出生体重2000g、低营养风险的晚期早产儿可选用普通婴儿配方奶粉;出生体重1800g选用早产儿配方奶粉;出生体重18002000g选用早产儿过渡奶粉;当体重达到同性SIJ同纠正胎龄儿(胎龄+日龄)体重P25后可选用足月儿配方奶粉;特殊体质婴儿可根据医师指导选用相应配方奶粉5。04早产儿营养管理与随访评估早产儿出院后,建议定期监测生长指标以做出个体化喂养方案选择,生长指标应达到生长曲线图的第2550百分位左右(用校正年龄),家长应定期带其到医院J科门诊体格检查,评估宝
7、宝身体生长发育情况是否在正常范围,评估宝宝的视觉、听力、感觉及肢体运动功能发育情况及智力发育情况,建议随访至早产儿校正年龄23岁6。总之,早产儿出院后主要由父母家庭养育及护理,但亦需要包括儿科、儿童保健科、儿童康复科等医护人员的评估、指导、治疗,为了实现早产儿出院后的健康成长,宝宝父母应定期带宝宝到儿科门诊复查,应与医护人员同心协力,团结合作,为促进宝宝良好的生长发育而努力。参考文献1李正红,王丹华,童笑梅,等.晚期早产儿营养管理专家共识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22,17(6):405-413.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华新生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新生儿护理分会.早产
8、儿围出院期管理专家共识(医护版)几中华新生儿科杂志,2022z37(5):385-394.3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早产儿管理指南J.中华J用杂志,2006,44(3):188-191.4JonesKDBerkleyJA.SevereacutemalnutritionandinfectionJ.PaediatrIntChildHealth,2014,34(Suppl1):S1-S29.5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J用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2016,54(1):6-12.6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J科协作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J.临床J科杂志,2013,31(12):1177-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