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科学探究更科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让科学探究更科学论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如何让科学探究更科学摘要: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课堂上开展探究活动开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如何才能保证科学探究达到良好的效果,如何才能保证学生在探究中真正获得科学素养的提升,如何才能让科学探究更科学?教师可以从课堂常规、教学设计及改进实验三个方面着手。关键词:探究活动课堂效果科学素养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探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积累认知世界的经验,提高科学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学习与同伴的交流、交往与合作。探究活动对科学课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
2、因,探究活动开展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怎样才能使科学课最大地发挥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科学精神的作用?怎样才能让科学探究更加科学?这是每一位小学科学教师都在不断思考的问题。一、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反映出的问题记得我第一次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的探究活动,是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二课一一形状与抗弯曲能力中的实验。当时的我刚踏入工作岗位,教学经验不足,很担心在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于是,就选择了这个相对“简单的实验作为第一次的尝试。我在备课时觉得这个实验并不复杂,只需要准备几张A4纸,分别折成不同的形状,用能承载的1元硬币的数量来区分不同形状的抗弯曲能力即可。但就是这样一个“
3、简单的实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反映出了许多我未曾设想到的问题。(一)学生没有小组合作与分工的意识由于在以前的科学课中,开展探究活动的机会有限,学生并没有养成小组合作与分工的行为习惯。表现在,没有小组长、操作员、记录员的分工,所有学生都喜欢实验中“最好玩”的部分一一操作。但没有分工和条理的操作带来的只能是混乱,不严谨的操作得到的实验现象一定是不准确、不科学的。(二)学生做实验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在这节课中,我直接把要探究的问题、假设、操作方法告诉了学生,以为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然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但实际情况却是,学生乱哄哄”地做完了实验,教师好不容易让他们安静下来后,提问时却发现,几乎没有人能
4、完整地说出观察到了什么实验现象,更不知道能够得出什么实验结论。在课后反思时,我对学生的这种表现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他们明明自己动手操作了,但却连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都说不出来呢?在和其他老师的交流中,一位老教师的话点醒了我,“因为学生把实验当成了游戏,他们只是沉浸在,玩,的过程中。是啊,由于比实验操作更重要的部分一一问题的提出、猜想和实验的设计,教师直接代替学生完成了。这便剥夺了学生对整个实验完整的思考过程,使他们只能看到“操作的部分。不带着问题的、漫无目的的操作不就是在“玩游戏”吗?游戏结束后,他们当然不知道最初为什么要“玩这个游戏(三)操作容易出错课前,我认为本节课的实验操作只涉及折纸和放硬
5、币,不会出现操作失误的地方。但真的在课堂中实践后,我发现教师真的不能根据自己做实验的感受预设学生做实验的效果,要更多地站在小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比如,有的小组看着书上给出的几种形状就能很快地用纸折出来,而有的小组在用纸折成相应形状时就比较困难;有一个形状是要把A4纸折成圆筒状,学生在把硬币放在纸筒上时,出现了硬币放不稳滑落下来的问题;垫起纸张的两本书之间的距离应该保持不变,但在实验操作中,学生的注意力都放在不同形状的纸能承受多少个硬币的重量上,没有去关注两本书之间的距离是否保持不变.很多这样的操作小细节,学生往往是注意不到的。在一些更为复杂的实验中,操作可能出问题的地方就更多了。在小苏打和白醋
6、的变化这节课的实验中,教材要求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然后立即用玻璃片盖上杯口,单是这一步很多学生就不能按照要求完成。“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燃烧的蜡烛火焰上,这个步骤中出现的操作问题就更多了,有的没有对着蜡烛火焰的方向倾倒气体;有的杯子距离蜡烛火焰太远;有的不小心把杯中的液体也倾倒出来了总而言之,虽然实验操作在教师看来都非常简单,但我们不应该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不应用成人的标准要求尚在成长发展的小学生。二、如何保证课堂上的科学探究达到良好的效果()建立科学课实验常规制度“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学生在实验时的一片混乱,正是由于没有建立起科学课实验常规制度。教师想要在今后的课堂中,能够组织学生高效地
7、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就必须先在班级中确立实验常规制度。美国教师罗恩克拉克所著的优秀是教出来的这本书中,有一段话令我印象深刻一一“如果你从事教育行业的工作,那么我建议你,把你希望别人做到的事情尽最大可能地细节化,明确地告诉学生你想让他们做什么。我想,在建立科学课实验常规制度方面,这位美国一线教师的建议绝对派得上用场。我先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实验小组,一般是四位同学一个小组;接着,以学生自荐的方式暂时定下谁是小组长、谁负责操作、谁负责记录,等学生养成了遵守制度开展实验的习惯后,可以再自行分工;实验开始和结束也要有秩序,要规定没有听到老师说“开始实验就不能随便碰实验器材,一旦听见“时间到”就要立
8、刻收拾好实验材料,端正坐好。建立这样一套实验常规制度并监督孩子们养成习惯,确实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但它将帮助科学老师们不用再面对“实验室犹如游乐园的混乱场面了。(二)把思考的机会还给孩子正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提出疑问是科学探究的起点,更是科学思维的发端。在授课时,教师可能会觉得“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从而代替学生进行思考,直接把问题告诉学生。通过多次课堂实践,我发现,在这个环节中同样不能用成人思维去理解孩子的思想。如果学生不亲自经历“对常见的生活现象产生疑问,提出具体的、可探究的问题这个过程,那他以后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对生活充满好奇和热爱的人呢
9、?同样的,“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也绝不能由教师代替,只有通过一次次的亲身尝试,学生才能逐渐形成根据已有经验做出推断和假设的能力,才能逐渐学会如何控制变量从而把实验设计得更加严谨科学。学生采用自己讨论、设计出的实验方案,探究自己感兴趣而提出的问题,自然就不会毫无目的地玩,实验探究便真正有了意义。在科学课上,只有真正把思考的机会还给孩子,他们才有空间茁壮成长!(三)合理简化实验操作小学生毕竟不是初高中生,更不是成人,一些较为复杂的实验操作对他们来说确有困难。这就需要科学教师在课前花大量的心思,研究能不能在保证科学性、合理性的前提下,改进教材中的实验,简化学生操作,增强实验现象。我有幸
10、聆听、参加过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发现老师们改进实验的原因之一都是学生操作原实验有种种困难,并且会影响实验现象。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这节课中的实验,很多老师都进行过改进,我借鉴了已有的改进方案,根据自己理解也对实验装置做出了调整。在具支锥形瓶中倒入白醋,瓶口绑上一个气球,气球里装入小苏打;锥形瓶的支管上连接一端输液管,输液管上有旋钮,输液管的另一端插入一只矿泉水瓶中间高度的位置,在矿泉水瓶高、低两个位置开孔,向外连接一端吸管,吸管各对着一只蜡烛。这样一来,便把教材中的“小苏打和白醋混合、木条燃烧实验、蜡烛熄灭实验”三个实验,整合为了一个实验。学生的操作过程也大大简化,只需要关闭调节旋钮,将气球中的小苏打倒入铢形瓶中,点燃高低不同的两支蜡烛,打开软管上的调节旋钮即可。合理的简化实验操作,能帮助学生扫除操作过程中的障碍,使学生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到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上,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探究活动是小学科学课堂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学生正是在这六年的时间中,经历一个个从简单而逐渐复杂,从浅显而慢慢深奥的探究活动,逐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科学综合素养,发展科学理性精神,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准备。小学科学教师应关注学生实际,关注探究过程,努力让科学探究更科学!图1参考文献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