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中获取素材_在情境中激发兴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生活中获取素材_在情境中激发兴趣.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从生活中获取素材在情境中激发兴趣(案例节选自:大巧无痕扎实灵动循序致精一一于永正老师对话描写教学片断赏析)案例背景三年级学生处于习作的起步阶段,是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重点,而“人物对话”在习作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只有学会写人物对话,写清楚说的是什么、是谁说的、怎么说的,发挥提示语在对话中的作用,才能够让涉及人物对话的作文变得生动形象起来,也能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而在三年级这样特殊的阶段,作文起步教学的工作中就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困境,教师需要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对写作产生兴趣,而不是让学生在起步阶段就对写作产生抵触和抗拒的情绪。这就需要让写作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写作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一切
2、知识的学习都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而想要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教师还可以尽可能地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自然积极地容易到情境之中去,感受情境所带来的氛围体验。本案例为于永正老师对话描写教学的片断,在展开对话描写教学的过程中,于永正老师从我们日常生活中提取素材,为学生打开了作文学习的大门,又创设了习作情境,引领学生主动走进了作文学习的世界。案例描述师:小朋友,我姓于,叫于永正。欢迎我吗?生(齐):欢迎!师:谢谢!那我们就上课吧!刚才于老师把我们的对话给写下来了,看看,谁来读一读上面的内容?(大屏幕出示)上课了,于老师走进教室,对小朋友们说:“小朋友,我姓于,叫于永正,欢迎我吗?”小朋
3、友们齐声回答:“欢迎!”于老师高兴地说:“谢谢!那我们就上课吧!”师:感到奇怪吗?生:上面就是我们刚才说过的话。评:怎样让作文走进学生的生活,与学生“零距离”接触,于老师给我们做出了生动的诠释。师:老师的话写完了要另起一行,你们的话写完了也另起一行。我怎么写的?生:分段。师:是的,于老师写对话是分段写的。(板书:分段)写对话分段有什么好处呢?在写人物对话的时候,把每个人说的话写成一段,看上去很清爽,一目了然。再看,“于老师走进教室,对小朋友们说、“小朋友们齐声回答”“于老师高兴地说”,这些句子叫什么?生:对话。师:不对,我来告诉你。告诉读者这话是谁说的,怎么说的,这样的句子叫提示语。(板书:提
4、示语)师:我还可以这样写,看看跟刚才那段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投影出示提示语位置调整后的语段)生:第二自然段提示语放到说的话后面去了,第三自然段提示语放在了中间。师:观察仔细,表达准确。“于老师走进教室说”(这是一句提示语),看后面是什么号?生:冒号。师:提示语跑到后面用什么标点符号?生:句号。师:提示语放在说的话的当中,“说”后面又是什么标点符号?生:逗号。师:读书,不仅要读文字,还要读标点符号,要会读会用。通过刚才的对比分析,提醒我们注意两点:一是人物对话要分段,二是提示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师:好,请大家从头看,看慢点,一边看一边记,于老师是怎么写对话的。(师范读,标点符号也读进去。)拿起笔
5、来,把于老师这段话抄一遍,不能抄错,原原本本地抄。看准了,标点符号不能错,注意写字的姿势。抄完了自己检查,对自己负责,看谁抄得一点不差。要会抄,看一句抄一句,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抄。(学生抄写,师巡回指导)评:写人物对话要分段,将提示语写生动具体并适当变化位置,以及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于老师落实教学目标并不是千叮咛万嘱咐,而是在课堂对话中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更可贵的是于老师在课堂上耗费四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抄写投影上现成的语言,在看似没有亮点的教学中,学生写完了对话表现形式的内化。这样的“冷场”,远胜过“虚热闹”。师: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有趣的对话。(投影出示,指名读。)小猴子:妈妈,我想吃桃子。
6、妈妈:一天吃三个,够不够?小猴子:不够,不够,太少了,太少了。妈妈:三天吃九个够不够?小猴子:够了,够了,谢谢妈妈!师:读得正确流畅,看谁能读得神气活现?(生读,略)师:语气有进步!这一次呢,不读小猴子、猴妈妈,直接读对话,看谁读得神奇。(指名多位学生读,相机评价,邀一名同学上台表演。)师:现在我们二位把小猴子跟猴妈妈的对话演一演,你们注意看,注意听,看我们的动作,看我们的表情。看仔细了,就能写好提示语。(转脸面对那名同学)你想演哪个角色?生:猴妈妈。师:那我来演小猴子。猴妈妈是长辈,请坐下。(师生合作表演,于老师“猴相百出”,小猴的经典姿势和动作,以及于老师的“不够,不够,还不够我塞牙缝吃的
7、呢”等鲜活的语言素材在无痕中吸纳。)评:于老师紧扣儿童的童眼、童心,顺应儿童的心性,教学内容儿童化。通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将抽象的文字符号在孩子们头脑中变得形象化。别具匠心的是于老师与学生的合作表演,孩子当了猴妈妈,于老师却成了一只笨小猴,角色的错位带来了趣味。师:请同学们把刚才的表演写下来。写对话有两个要求:第一写对话要分段,第二写好提示语。(于老师通过分解一些动作,指导学生说好提示语。)这样写啊,别人就好像真的见到猴妈妈和小猴说话的样子,如闻其声,如见其猴。案例反思在这次的习作教学中于老师给我们上了生动形象的一节课。课的开头是别开生面的课前导入,师生之间习以为常的课前问候,在于老师的课堂中
8、转变成了师生共同研讨的习作教学素材,让生活与习作巧妙接轨。在实际演练的环节,于老师所挑选的素材又满足了小学生的童真、童趣,同时又通过角色扮演的情境,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在这个情境中,学生细心观察,人物的一言一行又转变成了学生习作的素材来源。这些教学的技巧都彰显着这位睿智老者的教育智慧。一、从生活中获取素材叶圣陶先生认为写作的材料来源于生活,整个生活时时刻刻向上发展,写作材料会滔滔不绝地流注出来,而且是澄清的。没错,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优秀的写作的素材不会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作者认真感受生活的结晶。所以在习作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多多地关注生活,拉近习作与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一段对话、一个动作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来源,这样不但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更能开拓思维空间,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也就不会出现无事可写的窘境。二、在情境中激发兴趣真正的习作教学并不是只教导学生写出好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在习作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去体验生命活动,这种体验越是细致入微,表达才越情真意切。而在实际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帮助学生加强生命的体验,让学生快速地融入到写作的状态之中去,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而一个有趣的游戏、一个动听的故事、一场精彩的辩论、一次生动的表演这些都是教师能够为学生创设的习作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