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祭祖情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人的祭祖情绪.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中国人的祭情绪祭祖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云:“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也就是说追思祖先,感悟生命的意义,会让我们更加敦厚,会让我们的生命更具有神圣感和厚重感。移民圣地写满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开拓的壮烈情怀在中国历史上,有多处地方经常被中国移民提及,其中有山西洪洞的大槐树、江苏苏州的阊门和南京的柳树湾,一般而言,它们都是因明朝初年的移民运动形成的,并成为移民们心中永远的家乡象征,也是永远的文化之根。明朝初年出现大规模的移民浪潮缘于元末明初的形势。元朝末年,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加上统治者的高压统治,导致各地起义蜂起,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全国许多地方人口大量减少。明太祖朱元璋一统天
2、下后,面对战乱后人口锐减、城乡凋敝的状况,为了巩固政权、迅速恢复生产,多次组织实施大规模的官方移民,相对安定的山西、富裕的苏南就成为朱元璋调集移民的首选地。据说,明代山西最重要的移民中转基地就位于山西洪洞县城西北贾村西侧的大槐树下。这里在明代原有一座广济寺,寺院宏大,香客不绝,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明朝政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事务,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聚集之地,大量移民就从这里分批迁往其他省份。至今在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区仍流传着“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鹄窝”的民谣,洪洞大槐树也就成为数以亿计移民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六百多年过去了,今
3、天,汉代古槐早己不复存在。后人在原来的古大槐树处修建了碑亭,碑亭虽不大,但雕梁画栋,飞檐斗拱,亭中树立刻有“古大槐树处”五字隶书的石碑。碑亭的背面,刻有碑文,简述移民事略。碑亭旁,古大槐树同根孳生的第三代槐树枝叶繁茂。此外,周围还建有献殿、思源潭、祭祖堂等祭祀性建筑。除上述三处明代移民圣地外,还有广东南雄珠矶巷、江西瓦屑坝、湖北麻城孝感乡、山东枣林庄、福建宁化石壁村、河北小兴州等历朝历代的移民祖居地。这些移民圣地,是一块块历史的碑石,写满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开拓的壮烈情怀;也是一块永恒的磁石,凝聚了千百万中华儿女的心,成为后裔们寻根问祖、报本溯源的圣地。这些移民遗址早已在中华儿女心中深深扎
4、下了认祖归宗之根,被当作“家”,被称为“祖”,被看作“根,祭祖对中国人而言的心理意义中国人是很在意对祖先的祭祀的,距今2500余年的史书左传就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清明节将至,不论是偏远乡村,还是繁华都市,人们都会燃烧纸钱,祭奠上香烛,祭奠祖先和逝去的亲人,这也算是现代人对左传所描述的远古的先人的呼应吧。当然,中国人对祖先的祭祀并不仅仅是清明节,比如春节,也是祭祀祖先的重要节日。红楼梦中所描述贾府春节祭祖的情形,庄重而盛大,可以说是从古至今中国人春节祭祖的缩影。祭祀祖先活动对于中国人是有著十分重要的心理意义的。祭祖“以文化人”的教育意义最为显著。论语中讲:“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民风淳
5、厚、人心厚道是结果,重视丧祭之礼,提倡知恩报恩、饮水思源、不忘本的孝道教育。祭祖要依时依礼,追念祭祀。古人按照时节的变化祭祀祖先。春天时,春雨覆盖了大地,这时祭祀祖先,好像祖先也像春天一样重返人间;冬天时,霜雪覆盖了大地,令人感觉寒冷,这种寒冷不仅是因为天气的变化,而是因为心中忆念着故去的先人。所以清明和冬至的祭祖最为隆重。祭礼能长存孝思,培养人的恭敬心和不忘本的厚道情谊。人心厚道,懂得见得思义、知恩报恩,社会风俗自然就变得淳厚,而不是见利忘义、忘恩负义。祭祖除了具备这些礼仪之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昭述祖德,以此传承家风、家道、家文化。每到祭祀的时候,全家族的人被召集在祠堂之中,听讲祖先的
6、德行。作为后代子孙,一言一行都要小心谨慎,不能因为自己的言行给祖先抹黑、令祖先蒙羞。东汉太守杨霞不收“四知财”的德操,教育杨家的子孙秉持了他的廉洁作风,以致杨家后代出现了“四世三公”的盛况。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的反腐倡廉教育,早在家庭之中就已经开始了。这样,祭祀还成为道德教育的机会场合,提起了人对祖先功德的恭敬之心、思慕之心,培养了对家族的责任感和承传家族文化的使命感。试想,几千年前、几百年前、几十年前以及当前,我们的历代祖先和现今的我们一样,都曾经做过同样的事情:烧纸、点蜡、上香等等,通过这样的仪式,我们进入到了祖先的状态中。不仅如此,祭祀祖先的仪式不同于别的仪式,它本身就是追思祖先的仪式,我
7、们会怀念祖先的事迹,想象祖先的样貌,正如孔子所说“祭如在”,祭祀祖先就如同他在面前一样,这是多么直接的联结啊。那么,能够和祖先联结又有什么意义呢?简单地说,和祖先联结就是和自己内心世界的联结。毫无疑问,每一个个体都是人类发展链条中的一个环节,每一个个体都拥有着源自于祖先的经验。如果我们能正确理解祖先的经验,甚至消化吸收祖先的经验,那么我们内心就会变得更加和谐统一。这就是追思祖先和理解祖先的重要意义之一。另一方面,正如曾子所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也就是说追思祖先,感悟生命的意义,会让我们更加敦厚,会让我们的生命更具有神圣感和厚重感。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祭祖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十分盛行的信仰活动
8、,是中华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种祭祖活动此起彼伏,呈现出一片“祭祖热”。不可否认,祭祖有其迷信消极的一面,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它进行客观地审视,我们不难发现它同样具有独特的积极功能,利于提升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首先,祭祖活动本身就是中华文化的承载者,展示了中华民族多样而丰富的传统文化。如:行业祭祖可以使得中华文明中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保存传承;祭祖系列文化活动包含着绘画、音乐、饮食、文学、舞蹈、服饰、礼仪等丰富的民族文化表现形式,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风俗对世界的集中展示,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其次,祭祖周期性重复举办的特点,利于强化族众间的凝聚力。一年中,各种名目的祭祖
9、活动此起彼伏,同一名目的祭祖活动又往往以年度为周期循环往复,这使祭祖成为广大族众不断重复的文化行为。人们年复一年地重复着与往年相同或大体相似的祭祖行为,接受相同文化的熏陶。由此,祭祖所蕴含的家族凝聚力、民族凝聚力等因子便在这种规律性的循环反复中得以强化、积淀下来,内化成族众的潜意识理念。周期性重复的祭祖仪式具有独特的社会记忆功能,可以不断引导、强化族众的凝聚意识。再次,祭祖具有代际间无限传承的特点,利于宗族凝聚力的持续递增。祭祖是用一种仪式追念先人,流于形式却驻于心底。通过祭祖,人们把对祖先的感恩敬仰情感一代代传承下来,也将随着中华民族的不断繁衍发展而传承下去。随着祭祖文化的继续发展,传递在代际间的民族精神、骨肉亲情也将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使宗族凝聚力得以递增发展,这种代际间无限传承的潜在力量是巨大的。从这几个方面可以看出,祭祖的文化传播方式为广大民众所欣然乐从,利用祭祖强大的文化传播功能,使民族凝聚力得以强化是行之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