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粤科版(2017秋)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天气、气候和我们》每课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粤科版(2017秋)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天气、气候和我们》每课教学反思.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粤教粤科版(2017秋)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天气、气候和我们每课教学反思18关心天气作为本学期的第一课,从内容涉及中就可以看出这需要考查学生的科学前概念和生活天气常识,我在落实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有以下几点收获。一、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探究活动,发展了形象思维,本节课探究活动即了解熟悉天气符号,在落实这一重点环节时,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我注重了2个环节:1是引导学生自己猜测天气符号表示的意义,以求学生在语言表达中发展形象思维。2是出示标准天气符号表示的意义之后,让学生说说这样比你想得好在哪里。这里不但是发展了学生思维,更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二、注重结合生活实际来了解科学在我们身边从我
2、们生活的环境入手,天气的变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我们的生活。天气预报都是现实为出发点,并把科学知识服务于日常生活。三、不足之处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出天气现象的特征: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风速是个难点。上课时,当分析完天气预报图后,就概括出天气现象的特征,学生在最基本的天气现象不太清楚时,概括出其基本特征就有些牵强。另外在叙述天气怎么样时,我没有给学生一个很好的过渡,以至于让学生在利用今天的天气怎样造句时,学生不会说,就是说,都是围绕那几个词,思路展不开。学生的语言较为单调,需加强观察与思考的有效训练,使内容更丰富。从作业情况反馈来看,孩子们都学得不错,也令人欣慰。这节课为本学期的学习开了个好头。课上
3、完后,回首再看教学目标,发现目标定位还是以科学是知识为中心,为指导观念。如:了解各种多样的天气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了解认识多种天气符号,发展自己对天气的认识,构建对天气的新知等。重新再审视教材,课题是我们关心天气,重点是关心两字,进一步思考,我认为目标要定位在“学生主动去关心天气,从而指导自己的生活。这个主要目标的达成,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建立有关天气的科学概念。本节课还给我一个深刻启示就是:课前教师一定要精心准备,把相关知识融会,尤其是专业性的语言更应理解,否则,很可能出现课上语言不准确、不严密的现象。认真思考教材,把握教学目标、课题目标,从而做好教学设计,达成目标。19风的观测教师要
4、善于观察学生的反馈。当我在教学时常常只顾自己的一方面,而忽视了学生的反应。因此,课堂中出现了学生似乎听懂了但实际应用时却说不出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理由,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了新知识后仍然会用自己原有的经验去解题。比如,当我让学生根据云量判断天气时,学生对天气作出判断的根据仍然只是停留在自己原有的理解上。又比如在让学生判断一张积云的图片时,有的学生说是积云,有的说是卷云。对于学生的分歧,我没有加以讲解,没有抓住这个补救的机会,而只是采取了回避的方式直接把正确答案告诉了学生,这样使得学生巩固知识的缓解被削弱了。在室外观察活动中,我觉得自己没有把学生要完成的任务和具体的操作说清楚,从而导致学生在室外观察活动
5、中缺乏明确的目的,没有把所要完成的任务做好。当我回忆自己的教学过程时,我发现自己讲的时间太多,而留给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实践的时间太少。从而也导致了教学方法的单一,缺乏灵活性,未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20小小气象员(一)重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沟通科学学习与生活的联系。科学来源于生活,而本节课的内容都是选取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科学学习的活动,所要研究的问题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会越感兴趣。学生进入科学课堂之前,他们并不是一张白纸,四年级小朋友已有了或多或少的生活积累,这是我们开展科学教学值得研究和利用的财富。(二)注重引导学生实施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是探究的基础,采
6、用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活动应达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获得身边事物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三)重视学生的亲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性学习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教学中应该如此处理教材:设计层层深入的探究实验,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一直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亲历的活动中去体验、去体会。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以后会更加关注天气预报,这样将科学课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全面落实科学课的教育教学目的。21天气与生活一节完整的课,结构应是“树”形的。教学中,
7、以学生已有生活体验为切入点,学生的生活经验就是树的根系,根系越庞大,知识的生成越容易。教师要了解、梳理学生体验使之清晰,在此基础上确定探究学习的方向,这一理顺、清晰、定向的过程构成了树的主干。这一过程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在既定方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个性、自主地产生新的问题、生成新的思想和认识,这是树的枝蔓。这一过程是个性的,也是开放的。本课教学中,教师布置学生讲课前的准备,是想让学生尽量多地占有生活经验,使课的根系牢固。开课让学生描述今天的天气情况,问学生喜欢什么样的天气,介绍自己搜集的图片资料、了解信息的渠道及欣赏老师准备的图片,是了解、理顺学情,使之清晰。在学生谈看图片后的感受后,顺势提出天
8、气与生活有什么关系,为本课的探究活动确定方向。这是教师主导下的枝干体系。之后的看课件了解天气对生活的影响,感受到预知天气的重要性,走近气象家,上网查询探究自己确定的问题,课后有计划地继续探究活动,构成了逐步一个开放的枝蔓体系。这种“树”形课堂结构是“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的”,具有整体性和开放性的特点。22洪涝与干旱在生活中,学生能从新闻、电视、电影中获取一些关于洪涝和干旱的信息。有些地区的学生可能亲身经历过洪涝、干旱这些灾害,但大部分学生没有经历过,也不了解相关的知识。所以,教师应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字、视频等资料,了解洪涝和干旱的危害及预防、应对的措施。在学生的配合下,顺利完成了授课内容。回顾整
9、堂课的授课过程,有亮点也有不足。亮点:1、依据课程标准,对教材进行整合,设计出合理的问题。重难点用两个合作探究讨论分析,处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2、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差异,学生参与面广;突出学生主体性和教学互动性。合作探究部分小组讨论充分,组长总结发言,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主动,参与度高,在学习活动中获得良好体验,课堂气氛活跃有序。3、能推动学生在学科思维、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有效发展,加强学科知识与生活联系,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分析本地的自然灾害,培养学生的灾害意识,增强对自然灾害的防御意识,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通过分析人类活动
10、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培养学生在生产实践中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促进入地关系的协调发展。23台风台风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常见的一种天气现象,每年对上海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学生并不陌生,但对台风的发生、开展规律等深层知识可能知之甚少.通过之前的教学,学生对大气运动原理已有一定的知识储藏。因此在教学上,本节课的重点是透过熟悉的现象探求台风的本质,老师应把握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络,但凡学生能知道、能说的知识,尽量把“说”的主动权让给学生,拓展学生空间思维才能,进步学生的学力.随着季节的变化,我们可以听到不同的天气系统影响我国某些地区,如台风、寒潮等,并伴随着不同的天气状况。
11、台风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天气现象,同学们对台风有一定的生活体会,但对台风的发生、开展规律等深层知识却知之甚少,对低气压、气旋和台风的关系也比较陌生,许多同学对台风的认识只是一知半解。因此在教学上,本节课的重点是透过熟悉的现象探求台风的本质。老师应把握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络,但凡学生能知道、能说的知识,尽量把“说”的主动权让给学生,通过看图描绘、问题质疑、角色扮演等方法激发兴趣,激活地理思维,提升学力。学生给了我很大支持,学习根底也不错,可能是彼此间比较陌生,对学生的学习特点、习惯把握不够,所以学生在某些环节上,如扮演首席预报员,进展一次“台风预报”,学生放不开,和预设的效果有些差距。如何把握学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开展师生互动,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是我要努力的方向。探究技能搜集数据本单元复习与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