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与发展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与发展毕业论文.doc(9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毕 业 论 文 题 目:浅谈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与发展学 院:专 业:年 级:姓 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年月日 浅谈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与发展 摘要:土家族的摆手舞,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在民族舞蹈中独具特色。随着社会的发展,摆手舞也发生着变化,在更大范围内影响着人们的艺术生活。那么,究竟摆手舞是怎么起源的,又是怎样发展的呢?本文就这两大问题进行探索和分析。关键词:摆手舞;起源;发展Abstract: the Tujia Waving Dance, has a long history, rich connotation, the unique ethnic dance. With the d
2、evelopment of society, waving dance is also changing, in the larger context of affecting peoples artistic life. So, after all what is the origin of waving dance, it is how to develop? This two big questions to explore and analysis.Key words: Bai shou dance; Origin; the development of摆手舞又名“舍巴”,意为“摆手”
3、,整个活动以祭典舞蹈、唱歌等为表演形式,以讲述人类起源,民族迁徙,英雄事迹为内容。摆手舞分单摆、双摆、大摆手、小摆手数种。跳摆手舞击大鼓、鸣大锣,气势宏浑壮阔,动人心魄。舞蹈时双手呈同边摆动,踢脚摆手,翩跹进退,成双成对,意境生动。摆手舞不仅是民间一种娱乐和健身性质的体育活动,亦是舞台上独树一帜的艺术奇葩,正是“摆手堂前艳会多,携手联袂缓行歌。鼓锣声杂喃喃语,袅袅余音嗬呓嗬。”摆手舞是土家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形式,发源于重庆的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境内的酉水河流域。2008年2月,土家族摆手舞正式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以保护。那么,到底土家族的摆手舞是怎么起源的和发展的呢?一、土家族摆
4、手舞的起源在土家族地区,关于摆手舞的起源时间和地点的说法众说纷纭,对此,学术界也一直在争论,观点始终没有得到统一。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起源说之一,狩猎说,土家族主要聚居在今天的湘鄂渝黔的武陵山区,这个边区崇山峻岭、沟壑纵横、荆棘丛生,这样特殊的地理坏境造就了土家族独具魅力的文化活动摆手舞。有研究者认为摆手舞起源于原始狩猎活动,武陵山区林深树茂的坏境决定了生活在这里的土家人的生存方式是以狩猎为主。湖南龙山县境内的狩猎活动更有后书记载:深林密箐,往日皆土官围场,一草一木不放轻取,每冬狩猎,谓之“仗”,先令舍巴、头日虎所居,率数十百人,用大网环之,旋砍其草,以大惊兽,兽奔,则鸟铳标枪毙之,无一脱
5、者。”在摆手舞活动中,摆手者抗上齐眉棍、梭标、鸟枪、火铳等随歌而舞,这仍有土家人原始狩猎的迹象。起源说之二,战争手段说, 以段绪光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摆手舞源于战争,学者们认为是土家族首领彭仕愁与外族人打仗时,为了激励将士,鼓舞士气,增长斗志、提高战斗力、恐吓敌人而创造的摆手舞。“巴渝舞”是土家族摆手舞的源头,是土家族共同创造的传统文化。袁革也认为土家族摆手舞是由巴渝舞衍化而来,巴渝舞分成两支,一支进入宫廷,成为宫廷舞,在宫中流传数代。另外一支巴渝舞在民间得到延续和传承,并衍生出“羽人舞”、“踢踏舞”、“土家摆手舞”等多种流派。支持这种观点的还有杨爱华,他在巴渝舞的演变与流派一文中认为“巴渝舞”原
6、有一种十分有民族特色的民间军事体育舞蹈,但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渐演变为两支:一支在汉初被列入宫廷燕乐,自汉至唐,长达千年;另外一支是巴渝舞的精华,即民间巴渝舞,后又演化为武陵山区土家族的“摆手舞”。摆手舞与巴渝舞最大的共同处在都有“武”,战争的因素在其中,而摆手舞中生产、劳动、生活和祭祀等内容出现的原因,他归结为民族生活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起源说之三,祭祀祈福说,摆手舞是土家族传统文化的综合反映,它是土家族主要文化艺术通过摆手活动加以集体表现出来。摆手舞是土家人纪念祖先,祈求后代兴旺发达,人寿年丰的一种活动,祭祀祖先的一种大型民族舞蹈,因为土家族人尊敬祖先,他们崇拜八部大神、向老官人、彭公爵主
7、等,在祭祀中,产生了摆手舞。剧了解,酉阳土家摆手舞始终充满着祭祀性文化气息,整个活动围绕祭礼展开。在摆手堂里,供奉土王神像,摆上牛头祭品,燃香点烛,烧纸化钱,土老司头戴凤冠,身着八副罗裙,手舞八宝铜铃和司刀,口念咒语,行三跪九叩大礼。邹明星认为土家摆手舞祭祀祖先的重要目的和终极目标是祈福消灾,每年期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在摆手歌中,消灾避邪也是其重要内容。 起源说之四,劳动说,从摆手舞的动作来看,摆手舞模仿动物,表演农事生活的动作和原始渔猎,其形态古朴、自然,真实反映了先民的生活场景,摆手舞是土家族先民原始劳动生活的实录。从摆手舞的特点来看,摆手舞多为“顺边”和“同拐”,这可能和土家
8、族生活的地理环境有关,在土家族生活的武陵山区,山势陡峭,只有同手同脚才有利于身体的平衡,保证迁途、劳作的安全。从民间舞蹈的角度来看,民族民间舞蹈是一个情感、观念、信仰、文化交织的精神集合体,它直接反映了社会生活,表现了人们深刻、复杂的思想感情,各民族的生活、生产劳动、民间习俗、祭祀传统等都是民族民间舞蹈的表现内容。王松认为能歌善舞的土家先民们用他们的集体智慧,用他们充满活力、勇于进取、吸收包容和创新精神在漫长的生产、生活时间中按照土家族本身特有的审美情趣和欣赏习惯,从民间舞蹈的某些因素或片段以及劳动中的动作、模仿性的动作、人物型的动作中不断创造、不断充实、不断规范、不断积淀,逐渐形成了一套土家
9、族最具代表性的摆手舞。陈延亮也认为摆手舞是土家族土生土长的民间舞蹈,源于土家族先民原始社会的劳动生活,是土家先民狩猎、迁徒、生产、生活的现实情况再艺术上的反映。从摆手舞的内容上看,大多是对四季生产过程的模仿,从舞蹈动作特点上看,舞蹈中舞者多为双手摆动,双脚上下颤动,顺手顺脚,这些舞蹈特点是山区人民背筐行走山路的典型特点,是劳动造成的结果。历史学界的普遍观点认为土家人是古巴人的后裔,著名学者潘光旦教授,在湘西北的“土家”与古代的巴人 一文中,以大量的文献资料论证了“土家”不是瑶,也不是苗和撩,应是古代巴人,并从其自称、信仰、语言、姓氏等方面论证了舍巴人与土家的连续性,还就巴人从鄂西南向湘西的迁徙
10、进行了考察。其后,彭武一先生在舞蹈丛刊第4期上发表了“湘西土家族摆手舞的历史来源和活动情况”中,从“巴渝舞”与摆手舞的连续性上,进一步论证了古代巴人是土家族的先民。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又出现了淮人说、蛮蜒说、东夷说、毕方兹方说、乌蛮说、多元说等等。从后来众多族源说来看,都没有充足的证据推翻土家族与巴人的渊源,只是从侧面证实土家族具有其它族源来源,由此可见,土家族的源是巴人,由于融入的淮人支系繁多,再加之后来融入的苗、汉等族,使土家族文化在群体内呈现出差异,尽管如此,土家族原文化的本质特征仍然可以从土家人身上表现出来,这就解释了,巴文化对后来土家族文化的形成产生了较多影响,在后来的土家族文化中得
11、到了较多保留。综上所述,摆手舞起源于劳动。它是土家族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且在渔猎时代已经产生。土家族先民在长期从事渔猎的劳动过程中,对劳动对象和劳动技能逐步熟悉,当人们再想经历一次在狩猎中由于力之行使而得到满足的时候,就模仿动作的姿态,于是逐渐创造了自己独特的狩猎人的舞蹈。这些舞蹈的产生以人们的狩猎劳动为基础,同时也为狩猎服务。土家族人民在狩猎劳动中创造了自己的舞蹈艺术。它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而是若干世纪舞蹈的总汇。它最初是对动物姿态的模仿,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健康、风格独特、形式完美的民族舞蹈。二、土家族摆手舞的发展(一)再现阶段及其特点 酉阳,地处渝鄂湘黔四省市边区结合部的武陵山区腹
12、地,是重庆市幅员面积最大的县,全国土家族人口最多的县。 土家族儿女性格豪放,能歌善舞,群众参与文法活动的积极性高。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大部分舞蹈动作已失传,今幸存的动作还有:单摆、双摆、抖虼蚤、叫花子烤火、螃蟹上树、磨鹰闪翅、状元踢死府台官、播种、栽秧、薅秧、割谷、打谷、挑谷等数十个。这是一套经过整理、重新编排和规范动作的摆手舞,就想中小学里所推行的广播体操一样。为了使这套舞蹈简单易学,普及开展,它摒除了那些摹拟农事劳作的原始动作,全套时间大约六分钟。 摆手舞在酉阳的普及率已达80以上,成为土家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天晚上只要不下雨,广场上就有跳摆手舞的土家人。民间流传着一句著名的话:“
13、土家儿女能走路就会跳舞,能说话就会唱歌“酉阳县送”文化下乡“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丰富了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一年一届的”欢歌摆手走进乡镇“大型文艺汇演、春节联欢晚会等群众文化活动成为全县广大市民的文化盛会。 同时,各乡镇认真组织参加了县上举办的摆手舞大赛、民间山歌邀请赛等活动,龚滩、李溪、后溪等乡镇还依托区位优势,举办了在周边区县都具有一定影响力于摆手舞的挖掘、整理、推广、普及工作,突出了四抓:一抓挖掘整理;二抓创作提高;三抓推广普及;四抓硬件投入。现在,酉阳土家族摆手舞已成为极具民族特色融观赏性与普及性相统一的群众性广场舞蹈,成为武陵山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2003年3月,国家文化部授予我县“中
14、国土家摆手舞之乡”称号。为了提高“土家摆手舞”的品牌影响力,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发出了全力打造“中国土家摆手舞”旅游文化品牌的号召。酉阳以挖掘提炼土家摆手舞、酉州民歌、木叶情歌等民族文化为抓手,规划抓好民族风情旅游,建设酉水河土家文化长廊,把自然风光与民族风情相结合,突出抓好民族风情旅游。同时为加深全民对”中国土家摆手舞之乡“的品牌认识,还将旅游文化融入到教育传播中去,把“摆手舞”引入课堂、社区,提高普及率。他们还拟通过法律程序将每年5月2日确定为土家摆手节。的确,土家摆手舞不是时代的产物,而是随着社会历史发展,随着本民族的发展,经过不断地丰富、发展而成为了今天风格独特的民族舞蹈,并逐渐从江湖
15、走上了大雅之堂。近年来,经过改编的酉阳土家摆手舞逐渐走红国内外,曾多次邀请参加全国民族民间舞蹈展演,在建国五十周年庆典上,酉阳土家人展示了土家摆手舞这只瑰丽奇葩。近几年虽然随着“文化带动战略”的贯彻实施,全县文化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特别是在以“土家摆手舞”为代表的民族民间文化品牌的打造、宣传、推广等方面成绩突出。民族民间文化得到重视和发掘,乡镇努力探索丰富群众性文化生活的措施办法,以节庆和重大活动为载体开展文化活动的机制初步形成,群众文体活动得到加强。虽然,酉阳是“摆手舞之乡”,但是还是有一部分人不会跳摆手舞,而只是合着节拍在那里舞动。而当现代健身舞曲响起时,大多数的人都会跟着旋律一起跳起来。并且在一些比赛中也只是看到当代流行的舞蹈,比如:街舞、民族舞、现代舞等等,而酉阳土家摆手舞只是局限于酉阳当地举行活动,所以酉阳摆手舞应该面向更大更宽阔的地方发展。酉阳土家摆手舞是极具民族特色和艺术特色的优秀文化遗产,是武陵山区民族文化现象中的一朵奇葩,是土家先民在认识自然、战胜自然和生产生活实践活动中创造的优秀文化形式。传统艺术文化从古至今的自然传承,在经历返璞归真与改良从塑的矛盾磨合中,有激进的一面,同时也失去了一部分本真的东西。(二)艺术美化阶段及其特点从古至今,艺术一直处于不断的才发展到今天,任何事物如果失去创造力,就等于失去了生命。苏珊郎格认为:创造是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