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艺术赏析》教案第12课日本传统建筑艺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艺术赏析》教案第12课日本传统建筑艺术.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课题日本传统建筑艺术课时2课时(90min)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理解日本传统建筑的特点和内涵(2)掌握欣赏日本传统建筑艺术的方法素质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对日本传统建筑艺术的重要成就及其特点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拓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欣赏日本传统建筑艺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日本传统建筑的特点和内涵教学难点:欣赏日本传统建筑艺术的方法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问答法、讨论法、讲授法、多媒体展示法教学用具电脑、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材、APP教学设计第1节课:考勒(2min)一问题导入(5min)T专授髓口(15min)T建筑欣赏(一)(2
2、3min)第2节课:问题Wi入(5min)一建筑欣赏(二)(20min)T课堂讨论(15min)一课堂小结(3min)一作业布置(2min)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设计意图第一节课考勤(2min)【教师】使用APP迸行签到【学生】按照老师要求签到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掌握学生的出勤情况问地导入(5min)【教师】提出以下问题:你知道日本有哪些著名的建筑?【学生】思考、主动回答问题通过互动导入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程传授新知(15min)【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入新知,讲解日本传统建筑的相关知识日本大部分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盛产木材,木架草顶是日本传统建筑的形式。房屋采用开
3、敞式布局,地板架空,出檐深远,居室小巧精致,梁柱壁板都不施油漆。室内木地板上铺设垫层,垫层通常用草席做成,称为“叠(汉语音译榻榻米),坐卧起居都在上面。*【教师】提出问题:日本的气候对建筑物有哪些影响?【学生】思考、主动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讲解新知钦明天皇在位时(539年一571年),佛教自中国经朝鲜百济传入日本,并带去了南北朝与隋唐的建筑形制与技术。日本建筑开始采用瓦屋面、石台基、有举架和通过多媒体展示、教师讲解和课堂提问等方式,使学生了解日本传统建筑的相关知识翼角的屋顶及朱白相映的色彩,出现了宏伟庄严的佛寺、塔和宫室,住宅和神社的建筑式样也发生变化,甚至在都城的布局上也进行模
4、仿。8世纪以后,日本的传统建筑在中国唐代建筑特征的基础上开始向日本本土风格过渡。虽然日本传统建筑表现了较强的中国建筑特征,但仍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富有创造性,尤其是建筑所表现出的美学特征:平易亲切,富有人情味;尺度小,重视细部设计。同时,日本建筑演E常重视和)擅长技术性表现。.(其他内容详见教材)【学生】聆听、思考、理解、记忆建筑欣赏(一)(23min)【教师】组织学生欣赏经典作品代表作品一:法隆寺【教师】多媒体展示图片“法隆寺平面图”,井进行介绍法隆寺(见图4-25),又称斑鸠寺,位于日本奈良生驹郡斑鸠町,占地面积约87000m2它是圣德太子于飞鸟时代建造的佛教木结构寺庙,其建筑结构、布局
5、深受中国南北朝建筑文化的影响。寺内保存有自飞鸟时代以来的各种建筑及文物珍宝,被指定为国宝级重要文化财产的文物约有190类,合计2300余件。法隆寺分为东、西两院.西院始建于607年,后因在670年被烧毁而重建。从南大门进入西院伽蓝,左为五重塔,右为金堂,外围凸字形回廊。回廊正南面开中门,中门左右延伸出的回廊与北侧大讲堂左右相接。回廊途中凸字形的肩部,东有钟楼,西有经藏。东院伽蓝是在圣德太子一族住居过的斑鸠宫遗迹上建立的.法隆寺以八角圆堂梦殿为中心,四周环以回廊,回廊南面为礼堂,北面为舍利殿(绘殿),再北是传法堂。*【名词解释】伽蓝:来自梵语的,samgharamaproUEH),指僧众共住的园
6、林,即寺院。金堂是一座重檐歇山顶佛堂,上层没有房间,将屋顶设为两层主要是为了彰显外观气派。建筑的柱子两端均做明显的梭形卷杀(呈曲线收小),柱顶上用云形斗拱,大斗下面有斗托(Inl斗),这些都是中国南d蹴时期的建筑古制,与后来的唐代建筑风格截然不同.*【教师】多媒体展示图片“金堂与五重塔”,并进行介绍五重塔类似中国的楼阁式塔,但塔内没有楼板,平面呈方形。塔高31.9m,塔刹的高度约占其1/3,上有9个相轮,也属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建筑风格。塔的特色是底层到顶层的房檐的递减率高,顶层房檐的宽度只有底层房檐的一半左右。塔内第一层东西南北四面各安置着称作“塔本四面具(国宝)的雕像,东面刻画的是维摩经中文
7、殊菩萨与维摩居士问答的场面;西面刻画的是分舍利的场面,即印度诸国王分配释迦遗骨的场面;南面是弥勒净土;北面刻画的是释迦涅槃,最为出名。代表作品二:唐招提寺【教师】利用多媒体扫码播放视频“唐招提寺”,并进行介绍唐招提寺位于日本奈良市西京五町,是日本佛教律宗的总寺院。寺院由中国唐通过作品欣赏,让学生结合典型建筑,了解日本传统建筑的特点和内涵代高僧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后亲手兴建,于天平宝字三年(759年)动工,大约于770年竣工。寺院大门红色匾额上的“唐招提寺”四个大字,是日本孝谦女皇仿王羲之的字体所书。寺内松林苍翠,庭院幽静,殿宇重重,有奈良时代(710794年)的金堂,镰仓时代(11851333年)
8、的鼓楼、礼堂及天平时代以后的佛像、法器和经卷。这组建筑充分反映了中国盛唐时期的建筑风格,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见证。【教师】多媒体展示图片“唐招提寺金堂”,井进行介绍寺院的主殿金堂,面阔7间,进深4间,坐落在约Im高的石台基上,是天平时代最大、最美的建筑。金堂呈开敞式布局,形成一个柱廊,殿内的36根大柱在历次大修中均有修复,但尽量都采用当时的材料。金堂的屋顶坡度原先比较平缓,但因日本多雨,原有的屋顶排水不利,故在后期重修时改成了现在较为陡峭的形式。柱子粗壮,但不用棱柱,仅柱头做覆盆形卷杀。所有建筑木构件均刷红色,墙面为白色。金堂同中国五台山的佛光寺大殿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尺度略小,斗拱比较简单。(
9、其他内容详见教材)【学生】聆听、思考、欣赏第二节课问题导入(5min)【教师】提出以下问题:日本传统建筑具有哪些美学特征?【学生】聆听、思考、回答问题通过问题导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筑欣赏(二)(20min)【教师】组织学生欣赏代表作品代表作品=:伊势神宫神社是日本祀奉自然神、氏族祖先和英烈人物的建筑物,是日本宗教建筑中最古老的类型。早期神社的平面和外观都比较简单,使用木板墙,下部架空,双坡木架草顶,屋面无曲折,不施彩色和雕饰。神社有两种基本式样:一种称为“大社造,以岛根县出云大社为代表。现存的出云大社社屋是1744年建造的,平面呈方形,悬山式屋顶,扇面开门,室内有一根中心
10、柱。另一种称为“神明造,伊势神宫就是其代表性建筑。【教师】多媒体展示图片”式年迁宫的新旧神宫对比”,并进行介绍神社自7世纪起实行造替制度,即每隔几十年要重建一次,称为式年迁宫。伊势神宫位于三重县的海滨森林里,那里自古就是一片圣地。其建筑风格匀称简洁,轻巧严谨,蕴含着一股自然的力量和天道的哲理,而日本神道教的精髓就是对于自然和自然神灵的崇拜之情。神宫分为内、外两宫,内宫称皇大神宫,外宫晚于内宫约500年建造,两宫的样式大致相同。(其他内容详见教材)通过建筑欣赏,了解日本传统建筑的特点,感受建筑艺术的美感【教师】多媒体展示图片“伊势神宫的鸟居”,井进行介绍博风板:用于中国古代的歇山顶和悬山顶建筑。
11、这些建筑的屋顶两端伸出山墙之外,为了防风雪,用木条钉在柳条顶端,同时也起到遮挡檀头的作用。鸟居:一种类似于中国牌坊的日式建筑。代表作品四:桂离宫桂离宫,原名桂山庄,位于日本京都市西京区,因桂Jll在它旁边流过而得名。16201624年,智仁亲王在此兴建寝宫;1645年,其子智忠亲王再次进行整修;1883年(明治十六年),皇室将其收为行宫,并改名为桂离宫,共占地6.94公顷。该建筑从选址到景观规划,都追求简朴、接近自然,堪称日本民族传统建筑的精华。【教师】多媒体展示图片“桂离宫掠影”,井进行介绍桂离宫内,山上松柏、枫竹翠绿成荫,湖中水清见底,倒影如镜,岛内楼亭、堂舍错落有致。在造景方面,建筑师着
12、眼于明朗和宽阔。整个景区以心字池(人造湖)为中心,把湖光和山色融为一体。湖中有5个大小不一的岛,岛上有土桥、木桥和石桥通向岸边。岸边的小路在树丛中曲曲折折地延伸,给人以“曲径通幽之感。桂离宫的主要建筑在庭院的西边,整体布局曲折而自由,与园林的自然意趣颇为吻合。它主要包括书院、松琴亭、笑意轩、园林堂、月波楼和赏花亭。桂离宫的庭院设计虽然汲取了中国园林设计的经验,但是它在应用石灯笼、缓坡池岸、草皮、单株树木构图等方面有极大的创新,并经过严密的构思设计,将许多优秀建筑巧妙地组织在一起,体现了日本园林特有的韵味。(其他内容详见教材)【学生】聆听、思考、欣赏课堂讨论(15min)【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
13、单位讨论以下问题:日本传统建筑中的五重塔虽然是模仿中国木塔的产物,但两者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别,你发现了吗?为什么五重塔会这样设计呢?【学生】聆听、观看、思考、讨论、派代表发表意见【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通过课堂讨论,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日本传统建筑艺术的认识课堂小结(3min)【教师】简要总结本节课的要点本节课学习了日本传统建筑艺术的相关知识,欣赏了典型的日本传统建筑。希望大家在课下多加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能够正确理解日本传统建筑的特点和内涵,掌握欣赏日本传统建筑艺术的方法。【学生】总结回顾知识点总结知识点,巩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作业布置(2min)【教师】布置课后作业通过课后作业复习巩固学请简析日本传统建筑的特点。【学生】完成课后任务到的知识教学反思本节课效果不错,学生能够积极提问,并与老师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教师应主动由站在讲台上,变为走到学生中去,使自己成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中的问题,以交流、合作、商讨的口气与学生交流心得、体会,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遇到什么问题都愿意与老师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