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鞋履趣谈之——纳兰性德诗词中的鞋履意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鞋履趣谈之——纳兰性德诗词中的鞋履意象.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中国古便履趣谈之纳兰性德诗词中的意象作为中国诗歌特有的文学现象,以情观物,物带己情。浓郁的东方哲学、文学气息借助于诗词,体现在诗歌里那一个又一个具体而又真实的事物之中。纳兰性德,清朝富有才气的文人,一生短暂却生动。在短短三十年的人生中,他怀揣着对自由与爱情的渴望,抵抗着寡淡的现实。哀愁的情绪发乎于内心,晕染了一段段诗词。鞋履作为文人诗词当中常见的意象,各种样式不一,用途各异的鞋履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意象集群。这些意象集群成为了文人的资源库,越是富有才气的文人,用起来越是得心应手。于是,鞋履到了纳兰性德这里,变得更加富有灵性,在脚上是鞋,在诗词里成为了自己的志向。中华诗词文化特有的意境美,在纳兰性德
2、的笔下更加灵动。虽然一些文人认为鞋是俗物,但纳兰性德却不以为然,俗物也变得超然。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是纳兰性德的一首词。此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描写画中所见景色,下阕写由景色引发的感慨,表达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不能实现的无奈。当代的我们在了解了纳兰性德的一生之后,再来品读此词,读起来更加感同身受。“此生著几两屐,谁识卧游心?”此句的大致意思是,人一生又能穿破几双鞋子呢?此时我赏画神游之情又有谁理解呢?世说新语方正篇提到:“祖土少好财,阮遥集好屐,并恒自经营,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人有诣祖,见料视财物;或有诣阮,见自吹火蜡屐,因叹日:未知一生当着几量屐神色闲畅。于是胜负始分。”结合典故,再结合纳兰性
3、德的词意,我们品味出的是纳兰性德的出世情怀。可叹的是,一个身怀出世情怀的人,头上却顶着御前侍卫的官职。深究起来,以纳兰性德的身份,一辈子大抵都不太有机会穿上木屐。作为康熙皇帝的御前带刀侍卫,出入深宫大院,必然是朝服朝靴。木屐也好,布鞋也罢,这些随性又舒适的鞋履必然不会出现在纳兰性德的脚上。人生如同鞋履,纳兰性德失去了选择的自由。其实从纳兰性德出生的那一亥Ij,作为纳兰明珠的儿子出现于世的时候开始,“此生著几两屐,谁识卧游心?”便永远只能够停留于诗词之中。回首往昔,纳兰性德衣食无忧,仕途通坦。物质世界的丰富无法填补他内心之中的寂寞,以及对于自由的渴望和追求,在求之不得后,变为了追求爱情上的纯粹。
4、可悲的是,纳兰性德与第一任妻子卢氏虽然感情良好,但是碍于御前侍卫的工作性质,他与妻子聚少离多,而卢氏的早逝更是再一次无情地摧毁了纳兰性德心中最后的温情。于是惨淡的现实压垮了纳兰性德的意志,官靴也成为了他极为不适应的鞋式。平民又世俗的木屐、布鞋成为了纳兰性德的钟爱鞋履,这种下里巴人的鞋履样式,成为了唯一可以让心灵出逃的窗口。翻看饮水词我们不难发现木屐等鞋履出现的频次之高,仿佛每一次的出现都成为了纳兰性德的无声呐喊。无奈,在现实与内心的矛盾冲突之中,纳兰性德在三十岁便早早结束了一生。关于纳兰性德,近代学者王国维说道:“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这种溢美之词,纳兰性德再无法听到,唯有“此生著几两屐,谁识卧游心?”还在千百年之后继续述说着他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