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训练:《韩非子-智伯索地于魏宣子》(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937060 上传时间:2024-04-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训练:《韩非子-智伯索地于魏宣子》(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文言文阅读训练:《韩非子-智伯索地于魏宣子》(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文言文阅读训练:《韩非子-智伯索地于魏宣子》(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文言文阅读训练:《韩非子-智伯索地于魏宣子》(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训练:《韩非子-智伯索地于魏宣子》(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训练:《韩非子-智伯索地于魏宣子》(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文言文阅读训练:韩非子智伯索地于魏宣子(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智伯索地于魏宣子,魏宣子弗予。任章日:“何故不予?”宣子日:“无故请地,故弗予。”任章日:“无故索地,邻国必恐。彼重欲无厌,天下必惧。君予之地,智伯必骄而轻敌,邻邦必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国,则智伯之命不长矣。周书日:将欲毕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予之。君不如予之以骄智伯。且君何释以天下图智氏,而独以吾国为智氏质乎?”君日:“善乃与之万户之邑。智伯大悦,因索地于赵,弗与,因围晋阳。韩、魏反之外,赵氏应之内,智氏以亡。(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有删改)材料二:臣光日: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

2、德异而世俗莫之熊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二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

3、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比禺,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有删改)10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夫才与德A异B而世俗C莫之能辨D通E谓之F贤G此其所以失H人也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败,指打败、击败,与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抑本其成败之迹”中的“败”意思不同。B. “乃与之万户之邑”与“吾与点也”(论语)两句中的“与“意思相同。C. “德之资也”与“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谏逐客书)两句中的

4、“资”意思不同。D.乱臣,指善于治理政务大臣,又指制造祸乱的大臣,文中指后者,与“败子”呼应。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智伯向魏宣子索要土地,魏宣子起初拒绝了他的无理要求,后在任章的劝说下,改变了自己的想法。B.智伯接受了魏宣子送来的万户人家的城邑,又向赵国索地,围攻晋阳,遭到韩、魏、赵的内外夹击。C.小人的才智足够用来实现他的邪恶,勇力足够用来决定他的凶暴,这犹如老虎添上了翅膀,危害更大。D.材料二将人分为“圣人”“愚人”“小人”等,指出小人“挟才以为恶”,以至于“人得而制之二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且君何释以天下图智氏

5、,而独以吾国为智氏质乎?(4分)译文:(2)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4分)译文:14 .请简要概括任章劝说魏宣子给予智伯土地的理由。(3分)【答案解析】10. BDG【解析】句意:才与德是不同的两回事,而世俗之人往往分不清,一概而论之曰贤明,于是就看错了人。“才与德异”是主谓结构,所以在B处断开。“世俗莫之能辨”是主谓宾结构,其中“莫能辨之”是宾语前置,莫能辨之,所以在D处断开。“此其所以失人也”是判断句,以“此也”为标志,所以在G处断开。故选BDG。11. B【解析】A.正确。打败、击败。/失败。句意:想要打败它。/还是推究他成功或失败的原因。B.错误。给。/赞同。句

6、意:于是把一个万户人家的城邑给了智伯。/我赞成曾点的观点。C.正确。凭借。/帮助。句意:是德的凭借。/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D.正确。12. D【解析】“小人以至于人得而制之”错误。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愚人虽然想做坏事,可是智力不够,人能够制服它。文中“人得而制之”指的是“愚人”。13. (1)况且您为何放弃用天下的力量来对付智氏,而单独把我国作为智氏的靶子呢。(2)喜欢的人容易亲近,敬重的人容易疏远,因此那些考察选拔人才的多被人的才能蒙蔽,而对人的德行有所疏忽。【解析】(1)“且”,况且;“释”,放弃;“图”,对付;“质”,靶子。(2) “严”,

7、敬重;“是以”,因此;“蔽”,被蒙蔽;“遗”,硫忽。14 .让智伯骄傲而轻敌。让邻国恐惧而相互亲近。让团结起来的邻国共同对付智伯。【解析】“无故索地,邻国必恐。彼重欲无厌,天下必惧。君予之地,智伯必骄而轻敌”,任章劝说魏宣子采用欲擒故纵之术以割让土地使智伯骄傲轻敌。“无故索地,邻国必恐。彼重欲无厌,天下必惧邻邦必惧而相亲”,智伯贪得无厌,必然会使邻国因恐惧而联合起来。所以任章从邻国的角度建议答应智伯的索地要求。“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国,则智伯之命不长矣”“君不如予之以骄智伯。且君何释以天下图智氏,而独以吾国为智氏质乎?”,任章建议魏桓子答应智伯的索地要求,同时和同样被索地的邻国结盟并战胜知伯。【

8、参考译文】材料一:智伯向魏宣子索要土地,魏宣子不给。任章说:“为什么不给?”魏宣子说:“平白无故索要土地,所以不给。”任章说:“智伯平白无故索要土地,邻国一定会害怕。他欲壑难填,天下一定会恐惧。您给了土地,智伯一定骄傲而轻敌,邻国一定恐惧而相互亲近。用相互亲近的军队来对付轻敌的国家,那么智伯的命就不会长久了。周书上说:想要打败它,必须姑且辅助它;想要夺取它,必须姑且给予它/您不如把土地给予智伯,以便使他骄傲起来。况且您为何放弃用天下的力量来对付智氏,而单独把我国作为智氏的靶子呢”宣子说:“好。”于是把一个万户人家的城邑给了智伯。智伯十分高兴,接着又向赵国索要土地,赵国不给,智伯因而围攻晋阳。韩

9、氏、魏氏在城外反戈,赵氏在城内接应,智氏由此灭亡了。材料二:臣司马光说:智伯的灭亡,在于才胜过德。才与德是不同的两回事,而世俗之人往往分不清,一概而论之曰贤明,于是就看错了人。天资聪慧、头脑清晰、能力很强,性格刚毅称为才,为人正大、直道而行,信守中庸、仁爱和平称为德。才,是德的凭借;德,是才的统帅。云梦的竹子,是天下最强劲的,可如果不使它弯曲揉和,不做成弓箭,就不能射入坚硬的东西;棠溪的剑,是天下最锋利的,但未经熔铸和磨砺,就不能用来击刺坚硬的器物。所以才德全部达到顶点就是“圣人“,才智全无就是“愚人”,德超过才叫作“君子”,才超过德就叫作“小人大凡选择任用人才的原则,如果得不到德才兼备那样的

10、圣人或品德胜过才干的君子,与其选择才干胜过品德的小人,不如选择才干和品德都没有的愚人。为什么呢君子借助才来做好事,小人借助才来做坏事。借助才做好事的人,做好事无处不到;借助才做坏事的人,做坏事也无处不到。愚人即使要做不好的事,智慧不能完备,力气不能胜任,犹如小狗扑人,人能够制服它。小人的才智足够用来实现他的邪恶,勇力足够用来决定他的凶暴,这犹如老虎添上了翅脍,危害岂不更大吗!有德的,人们敬重他,有才的,人们喜欢他。喜欢的人容易亲近,敬重的人容易硫远,因此那些考察选拔人才的多被人的才能蒙蔽,而对人的德行有所疏忽。自古以来,国家的叛臣,家庭的败家子,才智是足够了,但是品德操守方面有所欠缺,招致家国覆灭的例子太多了。15 .A(诗作开篇并未交代写作的目的。从诗歌的题目来看,诗人创作此诗是为了赠予好友。)16 .想象雄奇,比喻不凡:在诗人眼里瀑布犹如天河倾泻的绿水,山峰宛如秀丽摇戋的九朵芙蓉。炼字精工,别出心裁:挂”字化动为静,“出”字化静为动,既写出了远景山水的特征,又充满灵动之美。画面感强,情景交触:此二句尽显九华山水的灵秀之美,诗人的喜悦之情融于景中。承上启下,过渡自然:此二句既承接上文昔时江上遥望之忆,又开启下文欲邀伴同游之兴。(每点2分,任答出3点,可得满分。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历史 > 古代文学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