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分类分级监督执法流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卫生分类分级监督执法流程.docx(3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职业卫生分类分级监督执法流程职业痛危普企业自自企业职业危分双机项目申报/M除评站/风险分类/一公开抽左川人学Q川人似,IttWM川人单位按风险分类监杆执法用人堆位落实职业病防汨而任门作,风险评估指南试行)职业卫生分类分级监管工作指南(试行)1、用人电位。我风险评级与自代自纠2、向监督机构提交自杳与风险评估报告一、用人单位:自我风险评级与风险管理用人单位按照用人单位落实职业病防治责任自查与风险评估指南(试行)自查自纠,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并向职业卫生监督机构提交自查与风险评估报告。1、开展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按照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根据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性质、接触水平、接触
2、人数等指标判定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分为I级、11级、IH级,I级风险最低,IH级风险最高。职业病危害因素性质接触水平接触人数(人)910-4950一般职业病符合I级I级I级危害因素不符合11级11级In级严重职业病符合II级11级In级危害因素不符合In级In级III级2、开展职业卫生管理状况分级。根据自查与风险评估得分,通过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自查确定职业卫生管理状况等级,分为A级(90-100分)、B级(70-89分)、C级(70分以下)。3、三是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评估。用人单位根据职业病危害风险和职业卫生管理状况分级结果综合评估,得出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类别,分为甲类、乙类、丙类,其中甲类
3、风险最低,丙类最高。详见职业卫生分类分级监管工作指南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评估方法职业卫生管理状况等级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I级级In级A级甲类甲类乙类B级甲类乙类丙类C级乙类丙类丙类用人单位根据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评估情况,完成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见附件4)并将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公示结束后,将评估报告及相关材料,在10个工作日内由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签字后加盖公章,报送属地监督执法行政部门或监督机构存档备查。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评估每三年开展一次。期间职业病危害因素性质、接触水平和接触人数以及职业卫生管理状况等发生重大变化,用人单位应
4、重新进行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评估,并报送评估报告。新建的用人单位应在正式投产2个月内完成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评估,并报送评估报告。二、监督机构:按风险分类监督执法按照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类别进行差异化监督执法,实现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执法结合。1、根据用人单位报送的评估报告建立档案,对评估报告有异议时,可进行现场核查,并指导用人单位重新填报。也可参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国卫办职健发(2022)5号),确定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类别。其中,行业职业病危害风险严重的为丙类,一般的为乙类。实行非现场检查与现场检查相结合、差异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督。2、“非现场检查”包括公
5、告、函告、约谈、“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促进”、“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培训”、“用人单位提交自查与风险评估报告”、“行业自律促进”、“投诉案件调查处理”、“社会监督”、“信息公开”、“诚信管理”等方式。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定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根据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性质、接触水平、接触人数等指标进行判定。一指标界定(一)职业病危害因素性质职业病危害因素性质分为严重和一般职业病危害因素。1.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高毒物品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2)石棉纤维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6、10%以上粉尘;(3)已确认对人致癌的化学有害因素(GBZ2.1中标注“G1”的物质);(4)电离辐射(除外HI类射线装置、IV类和V类密封源、丙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及予以豁免的实践或源);(5)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应列入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范围的。2.上述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以外的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一般职业病危害因素。(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的特定时间段内实际接触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本文件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分为符合和不符合。(三)职业病危害接触人数职业病危害接触人数分三类,分别为接触人数9人及以下、1049人和50人及以上。
7、二、风险分级方法按照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见附表IT),将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I级、II级、III级三个等级,I级风险最低,III级风险最高。附表IT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职业病危害因素性质接触水平接触人数(人)910-4950一般职业病符合I级I级I级危害因素不符合II级II级In级严重职业病符合11级II级In级危害因素不符合In级山级In级注:用人单位同时存在一般职业病危害因素和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时,依风险高者判定。三、风险分级步骤根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或定期检测与评价报告,或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职业病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项目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
8、因素检测、评价报告和职业健康检查报告,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调查,填写附表1-2。根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方法进行风险等级判定,填写附表1-3o附表1-2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一览表序号车间工种/岗位定员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接触水平职业病危害因素性质CtwaCsteCmeCpe噪声等效声级其他因素注: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和检测结果根据有效期内的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或定期检测与评价报告填写。CTWA为时间加权平均接触浓度:CSTE为短时间接触浓度:CME为最高浓度;CPE为峰接触浓度。当同一岗位或地点具有多个检测结果时,应填报最高值。附表3用人单位职业病
9、危害风险等级判定表职业病危害因素性质接触水平接触人数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一般符合不符合严重符合不符合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自查方法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制定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自查内容、方法。一、自查内容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状况通过开展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自查进行分级。职工总人数100人及以上的执行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自查表(附表2-1),共12类,68项内容。职工总人数100人以下的执行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自查表(附表2-2),共12类,22项内容。二、自查方法(一)通过查阅文件、资料和现场核实等方法对职业卫生管理状况进行检查。自查中发现有关内容为不符合时要及时改正,不能及时改正的,要
10、制定改正计划和方案并组织落实。(二)分值计算。1 .依据检查项目在职业卫生管理中的重要程度,即对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影响程度,检查项目分值采用五档制,即关键项()、20分、15分、10分和5分。其中关键项为否决项,不计入分值,关键项不符合直接评估为C级。2 .自查内容为“符合”得满分,自查内容为“基本符合”得一半分(满分的50%),自查内容为“不符合”得0分,合理缺项不得分。3 .最终得分采用百分制对所得分值予以标化,标化得分二实际得分/满分分值XlO0,实际得分和满分分值均为不含合理缺项项目的分值总和。三、职业卫生管理状况分级根据用人单位自查最终标化得分值,将职业卫生管理状况分为A级(90
11、-100分)、B级(70-89分)、C级(70分以下)三个等级。本年度被评为健康企业的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状况可直接评为A级,同时自查为A级的用人单位可以优先被评为健康企业。附表2-1(职工100人及以上)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自查表单位名称:职业卫生管理状况等级:类别自查项目自查内容自查方法判定依据自查结果得分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合理缺项rH检治措工防理一、病管施1.管理机构或者组织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职业病危害严重或劳动者超过100人的用人单位应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查阅相关文件,文件应明确设置或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并检查机构或组织工作开展情况有职
12、业卫生管理机构成立文件,职责清晰,且各部门能够按职责分工开展工作有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成立文件,职责较清晰,各部门基本能够按职责分工开展工作无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成立文件;或职责不清晰,未履行相关职责15符合基本符合口不符合口合理缺项2.管理人员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职业病危害严重或劳动者超过100人的企业应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查阅管理人员任命文件,并核实管理人员的工作情况有管理人员任命文件,按照要求开展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有管理人员任命文件,基本按照要求开展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无管理人员任命文件;或未按要求开展职业卫生管理工作-15符合口基本符合不符合3.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制定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和
13、实施方案。查阅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查看其可行性以及各项工作落实情况等制定有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并按计划落实制定有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基本按计划落实未制定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或未按计划落实10符合基本符合口不符合4.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具体包括:职业病危害防治贲任制度;职业病危害警示与告知制度;(3)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制度;(4)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5)职业病防护设施维护检修制度;(6)职业病防护用品管理制度;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管理制度;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管理制度;(9)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及其档案管理制度;(10)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置与报告制度;(11)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与管理制度;(12)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3)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业病防治制度。查阅制度、操作规程等文件,制度应明确责任部门和管理要求,且符合自身特点,满足管理要求制度齐全;职责清晰;符合单位自身特点,具有可操作性制度基本齐全(缺少13项):职责较清晰;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制度不齐全(缺少4项及以上);或职责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