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茶道三要素.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939493 上传时间:2024-04-2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陆羽茶道三要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陆羽茶道三要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陆羽茶道三要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陆羽茶道三要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陆羽茶道三要素.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陆羽茶三要素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曰:“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熊者,又因鸿渐之论广润色之。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御史大夫李季卿宣慰江南,至临淮县馆。或言伯熊善茶者,李公请为之。伯熊著黄被衫乌纱帽,手执茶器,口通茶名,区分指点,左右刮目。茶熟,李公为啜两杯而止。既到江外,又言鸿渐能茶者,李公复请为之。鸿渐身衣野服,随茶具而入。既坐,教摊如伯熊故事,李公心鄙之。茶毕,命奴子取钱三十文酬煎茶博士。鸿渐游江介,通狎胜流,及此羞愧,复著毁茶论。”此段史料后被录入新唐书卷一九六隐逸陆羽传。封演与陆羽同时代,熟知陆羽

2、著茶经一事;他概述茶经之论主要有三个方面:即茶效、茶法和茶具;并说受陆鸿渐影响,不少人也置备了茶具。特别是常伯熊其人,学习陆羽茶经后在技法表演上多有发挥。当时,“茶道”已广泛流传于朝野(有现代学者多因误读“于是”一词,而将“茶道大行”的原因归究于常伯熊者“广润色之”的推论,有失偏颇)。为证明当时“茶道大行”的状况,饮茶讲述了时任御史大夫李季卿先后观看熊、陆二人茶道表演的故事。从衣帽到语言动作,常伯熊的刻意表演,赢得赞赏;而陆羽身衣野服,且无超过常伯熊的架式,因被鄙之。致使广交名流、清高自诩的陆羽感到耻辱,回去后写毁茶论。常伯熊非等闲之辈。他表演茶艺时有一定服饰、程式、讲解,具有一定的观赏性,有

3、利于茶道在上流社会中推广,这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据唐国史补卷下载:“常鲁公使西蕃,烹茶帐中,赞普问曰:此为何物?鲁公曰:涤烦疗渴,所谓茶也。赞普曰:我此亦有。遂命出之,以指曰:此寿州者,此舒州者,此顾渚者,此新门者,此昌明者,此沿湖者。有人考证:监察御史常鲁公(即常伯熊)作为入蕃使判官奉诏入蕃商议结盟,时为唐建中二年(781)o说明当时饮茶之风己经盛及西蕃。考李季卿宣慰江南事在广德二年(764)o可见,当时陆羽茶经已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己久,其法其器己为人接受。而封氏“饮茶”故事充分说明:“楚人陆鸿渐为茶论”导致了陆羽茶道的产生。后来,新唐书陆羽传:“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源、之法、之具尤备,天下

4、益知饮茶矣”的表述,具有相同的意义。因此,我认为之源(茶之功效)、之法(煎茶炙茶)、之具(二十四事)是陆羽茶道的三要素。换言之,即道理、道法与道具。兹对照茶经有关内容概述如下。1 .陆羽茶道的道理(茶之功效)茶经一之源曰:“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支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说茶的功用,因为它的性质冷凉,可以降火,作为饮料最适宜。“才学精博,道行优备且节俭之人,如果体热、口渴、胸闷、头疼、眼涩、乏力、关节不畅,喝上四五口茶,其效果与最好的饮料(醍醐、甘露)不相上下。此段文字简单明了地讲清楚了饮茶的道理:既可降火去疾,又能俭以养德

5、。2 .陆羽茶道的道法(煎茶炙茶之法)茶经五之煮对灸茶与煎茶的要求可归纳为5点:1.“凡灸茶,慎勿于风烬间灸,票焰如钻,使炎凉不均。又灸之。若火干者,以气熟止;日干者,以柔止”;2.“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3.“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4.“凡酌置诸碗,令沫悖均,沫铮,汤之华也”;5.“茶性俭,不宜广:可见陆羽的煎茶法,从炙茶饼到煎茶汤分享的每个环节,都有规范要求。唐银蝮,1970年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通高13.5cm、蝮高IoCm、口径28.2cm,陕西历史博物馆藏3 .陆羽茶道的道具(二十四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

6、器,茶经四之器中,陆羽精心设计了适于烹茶、品饮的二十四器,即:风炉、莒、炭挝、火夹、釜、交床、纸囊、碾、拂末、罗合、贝I、水方、漉水囊、瓢、竹英、腥霞与揭、熟盂、碗、畚、扎、涤方、渣方、巾、具列、都篮。物以成事,器以载道。在陆羽煎茶24用具中,最能够体现茶道思想的道具有两件。首先是风炉(茶鼎)。其鼎上的铭文:“伊公羹陆氏茶”表达了少年陆羽志存高远的抱负;水火风三卦象与物象,以及“坎上巽下离于中”和“体均五行去百疾”铭文,演绎了周易五行学说和道法自然思想;而“圣唐灭胡明年铸”句则是主人忠君爱国情怀的流露。其次是馥,茶经要求“方其耳,以正令也;广其缘,以务远也;长其脐,以守中也。”这正是儒家“中正”的思想的体现。总而言之,封演的饮茶篇,是历史文献上第一次关于陆羽与茶道关系的表述。说明我国唐代茶道的形成,源于陆羽的“茶论:它既是记录“茶道”之源的经典,也是茶道内涵的释文。茶道源于陆羽的“茶论”,得到了同时代文献的公认。如因话录日:“陆鸿渐性嗜茶,始创煎茶法”;大唐传载:“鸿渐又撰茶经三卷,行于代”等。在弘扬茶文化的今天,只有真正了解陆羽“煎茶法”之源、之法、之具,即道理、道法与道具三要素,才能传承好这份遗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装饰装潢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