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谷一路改造施工图设计说明.doc

上传人:p** 文档编号:955247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谷一路改造施工图设计说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光谷一路改造施工图设计说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光谷一路改造施工图设计说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光谷一路改造施工图设计说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光谷一路改造施工图设计说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光谷一路改造施工图设计说明.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光谷一路改造施工图设计说明.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光谷一路改造施工图设计说明.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光谷一路改造施工图设计说明.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光谷一路改造施工图设计说明.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光谷一路改造施工图设计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谷一路改造施工图设计说明.doc(1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 施工图设计说明1 概述1.1 设计依据1公司下达的委托书(#年#月)。2公司完成的#施工图设计)(#年)。3公司完成的#道路排水工程(#年)。4建设方提供的#道路排水工程专家咨询意见(#年#月#日)。5建设方提供的#报告(#年)。1.2 主要测设过程2006年完成了#道路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注:高新一路现更名为高新大道,下称高新大道),2009年元月开始施工,2009年底通车。2010年7月,对路面进行了一次加固,路面改为水泥砼,现道路破损严重,受#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的委托,我院对光谷一路进行维修改造。针对光路一路道路破损的原因,建设方多次召开专家咨询会,2012年.1月11日,在建设方的组织

2、下召开了专家咨询会,与会专家认为应对现状光谷一路进行第三方检测,查明破损情况后,再进行补强设计。2012年3月,由建设方委托#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对本工程进行了检测。由于各种原因,本工程只能选择黄龙山南侧的地材,因此甲方委托相关单位完成了光谷一路HAS固化剂稳定混合料做道路基层试验报告。2012年9月,在建设方的组织下再次召开了专家咨询会,形成了专家咨询意见:1、光谷一路(高新一路至黄龙山隧道北)道路排水工程始建于2009年底,在路面结构尚未完全形成的条件下即开放了交通,后于2010年7月形成水泥砼过渡路面,开放交通后,产生了较为严重的病害。2、根据2012年3月#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检测报告

3、,该过渡路面路段已不能满足重级交通的需要,对该过渡路面进行全面处理是必要的。3、该工程处理方案,采用黄龙山南侧地材,掺加3040%碎石改良后,用56%的HAS土壤固化剂作胶凝材料,经拌合后形成道路基层,方案可行。4、建议:路面翻挖后,土路床应进行弯沉检测,对不合要求的土路床地段,应明确土路基处理具体措施及深度。对经掺碎石改良后的基层集料,应严格控制级配,含泥量不应大于20%。明确HAS土壤固化剂的标号,并根据实验结果,确定固化剂掺量,当采用6%掺量时,应有防止裂缝产生的措施。固化剂稳定基层的施工,应按武汉市土壤固化剂稳定混合料道路基层技术规定施工,并采用机械拌合、摊铺、碾压。基层形成后,顶面应

4、及时作透层及封层。建议完善该路段处理设计后,再行施工。我院在该意见的指导下进行了本工程的施工图设计。1.3 工程范围、建设规模及主要工程内容1.4.1 工程范围本次维修改造工程起点为黄龙山隧道北(K0-027.90),止点为高新大道(1+904.88),改造路段总长1932.78m。1.4.2 建设规模及主要工程内容本次改造路段长1932.78m,道路红线宽50m,其中机动车道宽212.25m。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改造现状机动车道,结合专家组咨询意见,破除现状机动车道路面结构,并按新设计路面结构进行改造。路面结构施工前,应对路基进行检测,若现状土基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对其采取相应的处理后,再

5、进行路面结构施工。 现状人行道出现破损及下沉等现象,应建设方要求,对现状局部破损的人行道进行修复,保证人行道的平整度,以利于人行道排水。 考虑到施工期间土基检测和施工对雨水支管的影响,设计考虑重新敷设车行道范围内的雨水支管。 提升加固机动车道范围内的各类检查井及雨水口。经现场踏勘,雨水口篦子破损严重,设计考虑予以更换。1.5 施工图设计专业及卷册组成本工程所涉及主要专业为道路、交通、排水及工程经济专业。本工程施工图设计共一册。2 工程建设条件2.1 场地地形地貌、气象情况现状光路一路已经形成,车行道为水泥砼路面,道路两侧住宅小区及企事业单位已经基本建成。武汉地区属于我国东南季风气候区,具有夏季

6、炎热、冬季寒冷、降水充沛等主要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5.9,极端最高气温41.3,极端最低气温-18。多年平均降水量1261.2mm,降水多集中在6-8月,占全年的41%;最大年降水量2107.1mm,最大日降水量332.6mm,年平均蒸发量为1447.9mm,绝对湿度年平均16.4mb,湿度系数为0.90,大气影响急剧层深度为1.35m。2.2 沿线(控制性)建筑、河流、铁路1. 沿线建筑情况道路两侧多为住宅小区及企事业单位。2. 沿线河流、铁路情况道路范围内无河流及铁路。2.3 地上地下管线1. 沿线地面设施道路范围内已经形成照明及交通设施。2. 沿线地下设施本工程道路排水管道已经形成。3

7、 设计技术标准3.1 主要采用的规范3.1.1 道路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 CJJ37-201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CJJ169-201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D50-200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D30-2004公路水泥混凝土设计规范 JTJ D40-2011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CJJ152-2010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GB50763-2012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JTJ034-2000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JTJ/T019-98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J1-2008武汉市土壤固化剂稳定混合料道

8、路基层技术规定 WJG218-20123.1.2 交通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 5768-2009路面标线涂料 JT/T2081-20043.1.3 排水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2011年版)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CJJ143-2010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68-20083.1.5 其他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3.2 设计技术标准3.2.1 道路、交通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2设计车速:50km/h。3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5年;路面结构设计标准轴载BZZ-100。4武汉地震基本烈度为六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

9、.05g,道路设计不设防。5路槽底面土基设计回弹模量:不小于30MPa。6沥青路面抗滑标准:横向力系数SFC6054,构造深度TD0.55mm。7停车视距60m。8架空电力线距地面的最小垂直距离要求见表3-1。 架空电力线距地面的最小垂直距离 表3-1地区线路电压(KV)配电线送电线11103560110154220330居民区66.5777.58.5非居民区55.5666.57.53.2.2 排水1排水体制根据武汉市东湖科技新城总体规划(修编)确定的原则,该区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分散入湖,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达标后排放。2设计标准雨水:Q=qF其中,暴雨强度公式采用2000年修编的汉口

10、暴雨强度公式: (L/sha)设计降雨重现期:P=1年径流系数:=0.65污水:根据武汉市东湖科技新城总体规划(修编)确定的用地规划布局,该地区属于一类工业用地,该区人口密度为120cap/ha。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及本地区实际用水情况,一类工业废水量标准为0.7104m3/had,人均综合生活污水量标准采用330L/d。3.2.3排水结构设计标准1、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2、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污水干管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其余均为丙类。3、场地类别为II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4、砌体施工质量等级为B级。5、地面车辆荷载等级为公路级或地面堆载10kN/m2。人

11、行荷载标准值:4.0kN/m2。6、地下构筑物裂缝宽度控制:max0.2mm。7、地下构筑物设计抗浮水位:设计地面标高下0.5m。8、基坑为临时性基坑,其重要性等级为二级。4 工程设计4.1 道路工程4.1.1 平面设计由于未进行地形图测量,本工程平面以其原施工图中道路平面设计为依据。道路全线设圆曲线一处,半径为500m。由于湖口一路(原设计图中为湖口二路)规划调整,本次设计对该道口进行调整,与东湖开发区湖口一路(南环东路教育中路)道路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衔接,目前湖口一路正在施工中。本次设计主要是针对机动车道的改造,结合专家的咨询意见,本次设计拟破除全部机动车道路面结构,按新路面结构恢复。路面

12、结构施工前,应对路基进行检测,若现状土基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对其采取相应的处理后,再进行路面结构施工。现状人行道出现破损及下沉等现象,应建设方要求,对现状局部破损的人行道进行修复,保证人行道的平整度,以利于人行道排水。考虑到施工过程中,对机动车道两侧的高站石及各相交道口处站卧石的影响,设计考虑对其予以更换。4.1.2 纵断面设计由于本工程非机动车车道、人行道及无障碍设设施均已施工完成,道路高程拟按原施工图设计中的纵断面设计执行。设计道路最大纵坡3.88%,最小纵坡0.30%;道路最长坡长595m,最短坡长185m;全线共设凹曲线2处,半径为3000、10000m,设凸曲线2处,半径为1650m、

13、10000m。4.1.3 横断面设计道路规划控制宽度为50m,其横断面布置为:3.0m宽人行道+2.5m非机动车道+3.25m宽绿化带+12.25m宽机动车道+8m宽中央分隔带+12.25m宽机动车道+3.25m宽绿化带+2.5m非机动车道+3.0m宽人行道。机动车道横坡为1.5%,路拱采用直线接圆曲线形式,直线段横坡为1.5%(双面坡)。4.1.4 路基设计及地基处理1土基压实标准(重型击实):压实度标准:零填方或挖方路段路槽下030cm95%,3080cm93%;填方路段路槽下080cm95%,80150cm93,150cm以下92。沟槽回填土压实度要求同上。2. 路基设计(1)填土材料要求路基填土土质须满足规范要求,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淤泥、土的可溶性盐含量不得大于5%,550的有机物烧失量不大于5%,特殊情况不大于7%。填土不得含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10cm土块应打碎,不同种类的土必须分段分层填筑,不应混杂,不因潮湿及冻融而变更体积的优良土应填在上层。最大夹石不大于10cm。(2)一般路段的处理目前,本工程已经形成现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说明文书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