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为什么永远斗不过太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皇帝为什么永远斗不过太后.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皇帝为什么永远斗不过太后皇帝母亲的角色,属于一种道德伦理上的制高点,而掌握了这样一个制高点,便使得其对政事的参与显得名正言顺。读中国历史,尤其是“帝王将相的家谱”,我们总会有这样一种印象,皇帝的位置不好坐,每时每刻都有人惦记着你的龙椅。作为一国之君主,稍有不慎,就会变成他人掌中之傀儡。这个“他人”就很多了,包括宦官、权臣,乃至于后宫。但是话也说回来了,无论宦官和权臣有多大能耐,只要皇帝本人不是酒囊饭袋,就总有办法将其各个击破。但是,有一种势力对于皇帝的影响,是任何皇帝都难以克服的,这就是太后皇帝的母亲。当然,有时候也不一定是生母,比如慈禧太后就是光绪皇帝的大姨。皇帝背后的隐形君主太后成为皇帝背
2、后的隐形君主,翻开史书,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先看汉朝,汉高帝刘邦死后,年轻的惠帝暗弱,朝政的核心权力很快为吕后所把持,刘氏子弟虽然在地方当藩王,又有军队,但也不敢轻举妄动。至于朝廷中的开国元老萧何、曾参、陈平等,更是缄默不语,偶尔老将王陵出来发几句牢骚,也被吕后借助皇帝的命令夺权罢官。至于惠帝本人,更因亲眼目睹吕后迫害情敌戚夫人与其子的残忍举措战战兢兢,惶惶不可终日,吕后,也因此成为了继刘邦之后在朝堂上说一不二的隐形君主。吕后干政以后,在北魏又出现了一个冯太后摄政。冯太后本为北燕贵族之后,是拓跋氏的阶下囚、战利品。因为出身卑贱,导致其始终有着严重的不安全感,当她成功问鼎权力颇峰之后,她便把献文
3、帝、孝文帝等玩弄于股掌之中。纵使孝文帝有勇有谋,也不得不等到她死后,才敢辗所顾忌地处理国家大事。唐代,武则天在丈夫唐高宗驾崩后,临朝称制,先后控制着唐中宗、唐睿宗两个皇帝。后来她觉得仅仅是控制自己的皇帝儿子太不过瘾了,于是她干脆把儿子废了,自己当上了皇帝。当然,她也做过一些形象工程,显得自己对权力没有什么欲望。清代的慈禧太后,同武则天称帝一样,都是为世人所熟知的太后干政并达到权力顶峰的重要人物。甲午战争中国惨败,光绪帝任用康有为等维新派实施变法。为此,他果断撤掉了礼部四堂官之职,还把李鸿章驱逐出总理衙门。结果,光绪初尝到运用权力的快乐,就迅速被西太后拉回到了现实当中。日后,光绪被囚禁于瀛台,据
4、传连心爱的女人珍妃都被推入井中杀死,做皇帝做到这份上,也是窝囊极了。而太后在对皇帝斗争中的绝对优势这一规律,也得到了反复验证。太后占领伦理道德制高点为什么皇帝永远斗不过太后呢?或者说,即便能斗过,也得等到太后驾鹤西去才能勉强重塑皇帝权威。而且就算是太后肉体陨灭,皇帝的决策也未能偏离太后干政时代所确定的发展轨道,例如北魏冯太后与孝文帝一以贯之的汉化改革。我们不禁要追问,导致这种皇权不振的原因何在?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太后再心狠手辣,独断专行,可除了武则天外,吕后、冯太后、西太后等始终未直接走到宫廷政治的前台,而是始终躲在权力斗争的幕伤之后,对皇帝进行遥控。这实际上就维持了种太后与皇帝乃至朝官之
5、间的平衡。通俗地讲,皇家的颜面至少是保住了。不过,要是有人攻击太后干政该怎么办呢?这是否会撼动太后的地位,乃至于改变皇帝与太后之间的力量时比?答案是否定的。这里我们需要明确,太后能够干预政治运行,其所依赖的,正是身为皇帝母亲的角色,而不是女性的角色。母亲的角色,属于一种道德伦理上的制高点,而掌握了这样一个制高点,便使得其对政事的参与显得名正言顺。按照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说,中国古代的皇帝“实际上已经不是国事的处置者,而是处置国事的一个权威性的象征。他应该做到寓至善于无形。如果他能够保持感情与个性的真空,经常演习各种礼仪,以增强抽象的伦理观念,他就和上述要求恰相符合。古人以孝道治天下,皇帝不得不
6、为天下臣民做出表率,只有这样,全国的风俗才能更加醇厚,才能弥补帝国在国家治理中技术上的不足。因此,皇帝对于太后的专横朝道,自己很难做出反抗。即使反抗成功,也会失去道德上的合法性。而臣子们也在这种伦理道德的压力下,仅能赞颂专权的太后“母仪天下,而不敢说三道四。太后政治才能异于常人太后能够在权力博弈中保持对皇帝的优势,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太后本人政治经验丰富,吕后干政时期,整情敌戚夫人的手段是残忍了些,但她能够控制理智,不把这样一种感性带进国家政治中来,反而始终不渝地遵循老皇帝定下的无为而治的治国方针。至于素来被后人妖魔化的慈禧太后,其政治能力,更是不可低估。慈禧干政时期先后提拔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名臣理政,并给予了他们极大的处置自由。一大批洋务企业与新式军队建立起来,缔造出中兴的气象。庚子国变后,西太后吸取教训,支持地方督抚开展新政,派留学生、废科举、裁撤冗余机构人员等措施,都是维新党人当年想做却无法做到的。所以对待慈禧,不仅应该看到她的保守性一面,更应看到她懂得审时度势进行改革与知人善任的一面。这种政治素养,正是她能够压制光绪,摄政四十余年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