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河南省是水旱灾害频发区?(2022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什么说河南省是水旱灾害频发区?(2022年).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为什么说河南省是水旱灾害频发区?河南省地处中原,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自古以来就是水旱灾害频发的重灾区。同时具有长旱骤涝,涝后又旱,旱涝交错,旱涝灾害范围广等显著特点。从气候上看,河南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降雨受东南季风影响,年际变化大,为全国3个降水变率最大的地区之一,全省平均最大年降水量与最小年降水量相差2.26倍,不同地区为2.6-4.7倍,加之降雨季节分配不均,区域分布差异大,洪涝灾害频繁。汛期过后,降雨量又大幅减少,往往形成旱灾。从地形上看,河南处于山区向平原的过渡带,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降低,由中山、低山、丘陵向平原过渡,山丘区向平原的过渡带短,洪水缺乏缓冲,直泻平原,加之淮河、沙颍
2、河、洪汝河、唐白河、伊洛河、卫河、共产主义渠、涡惠河等主要防洪河道具有上宽下窄不利于排泄洪水的特性,极易造成洪涝灾害。据历史资料统计,公元1450年至1949年500年中发生水旱灾害的年份达493年,几乎年年有灾,非涝即旱或旱涝兼有,共发生大水灾和特大水灾46年,大旱灾和特大旱灾43年。明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连续降雨长达150余天;明万历十二年至十八年(公元15841590年)连续7年大旱;明崇祯七年至十六年(公元16341643年)连续9年大旱;清顺治九年至H一年(公元16521654年)连续3年大水;1931年全省有82个县受灾,13万多人、33万头牲畜死亡,333.33多万公顷耕
3、地被淹;19411943年的大旱,据当时的不完全统计,全省饿死300万人。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省水灾受灾面积大于133.33万公顷的年份有15年,其中1963年、1964年、1982年受灾面积均超过333.33万公顷。旱灾受灾面积大于133.33万公顷的有26年,其中1961年、1986年、1988年、1992年、1997年、1999年、2001年、2009年受灾面积均超过333.33万公顷,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较大影响。1975年8月,洪汝河、沙颍河、唐白河流域发生的特大洪水,造成石漫滩、板桥2座大型水库和2座中型水库、58座小型水库溃坝,死亡2.6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2008年10月下旬至2009年2月上旬,河南省遭受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冬春连旱,全省连续107天无有效降雨,平均降水量仅为10.7毫米,全省受旱麦田面积最高时近366.67万公顷,其中59.33多万公顷严重受旱,山丘区有45万人、9万多头大牲畜出现饮水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