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学生自主知识建构方法的教学反思——以“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为例 论文.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974369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学生自主知识建构方法的教学反思——以“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为例 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探究学生自主知识建构方法的教学反思——以“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为例 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探究学生自主知识建构方法的教学反思——以“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为例 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探究学生自主知识建构方法的教学反思——以“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为例 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探究学生自主知识建构方法的教学反思——以“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为例 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探究学生自主知识建构方法的教学反思——以“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为例 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究学生自主知识建构方法的教学反思——以“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为例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学生自主知识建构方法的教学反思——以“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为例 论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探究学生自主知识建构方法的教学反思以因数中间或末尾有O的乘法为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经常会有这样一种现象:教师课堂讲解知识时,学生可以全部学会,但到了课下做练习题时,往往毫无思路,不会解题。这种现象并不是偶然的,是一种常见现象。结合上述教学问题,我在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O的乘法一课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现将教学案例及自己的一些思考介绍如下。【案例描述】第一阶段:谈话引入开场:同学们今天有什么开心的事吗?怎么看着都这么精神满满!1.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板书的因数算式有什么特点?(板书:两组具有代表的因数)出示:7020(310120师:请同学们说说你们是怎么口算这两组

2、算式的?生1.用乘法算数法先算。前面的数。生2:忽略0不算,直接当作两位数乘法算,最后在结果上加上省略的0。生3:先看算式中。的个数,在所得数乘积上加上几个。就可以了。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把你们说的方法总结到一起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口算概念,除了口算同学们能把口算的方法运用到笔算里吗?2.学生动手进行笔算尝试,教师进行板书演示。3.小组讨论:在因数算式中口算和笔算的方法是相同的吗?生1:相同的。生2:都可以先计算。前面数的乘积。生3:可以先数数两组算式中。的个数。生4:笔算和口算的分别,一个是竖式一个是横式。第二阶段:知识迁移师:同学们,因数运算我们学完了,你们能把因数笔算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来

3、解决一些小问题吗?1 .出示材料,动车每小时可以行驶300千米,绿皮火车每小时可以行驶每小时可行120千米。师:请同学们根据材料提出问题。2 .生1:动车每行驶一小时比绿皮火车行驶一小时多出多少千米?3 .生2:绿皮火车比动车每小时少行驶多少公里?4 .生3:100O米路程动车可以多久行驶完?5 .学生纷纷举手回答问题,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课堂气氛活跃。6.师:同学们都提问完了,下面轮到老师提问了,请同学们仔细听看老师问题里包括了几个问题?(1)出示问题:它们在24小时时间内各行驶了多少路程?(生1.这个提问包括了两个问题;生2:题中“各表示都)在黑板上写出子问题:动车24小时行驶了多少路程?绿

4、皮火车24小时行驶了多少路程?(单位:千米)(2)学生自行审题,列出因数算式。3)请同学回答一下这两组因数算式有什么异同点?(生:第一组都是末尾为0,第二组是中间有0)4)温馨提示:下面前后自由结组进行笔算,笔算过程不要讲话,做到“快”、(“静、齐针对第一二组的提问:7和2为什么对齐?算式结果的。哪来的?针对第三四组的提问:2和7为什么对齐?第二组算式中十位数0和十位数十位2可以省略不写吗?生1:十位上的2个第一个因数的哪个数相乘?乘。生2:不能省略,省略一个。会使算式乘积少一位数,积变小。生3:为什么2x0=0,算式百位上却写1,原因是什么?生:如果有进位,进位数要加进来。同学们回答的都非常

5、不错,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做做练习题吧。350x32回107x25(3101x210第三阶段:创设问题情境师:接下来,同学们一定要紧随老师的脚步一起来遨游数学王国吧。1 .第一关:首先是真假判断题,请同学们仔细读题哦。(1)计算103x29时,十位2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乘积为。可以忽略不写。O(2)计算128x25时,积的末尾没有0。(0)720x20=14000()提醒学生在做题时要仔细读题,避免思维定势,选择错误。师:选择题我们就做完了,接下来是选择题。2 .第二关:选择超市。200x420最简便的写法是()2)三位数数与三位位数最小的积是(国)A、100OOOoBB、100oOO团C、100

6、00(3)1000乘230,积的末尾有(0)个0。A、4团B、5团C、3(4)30610,它们的积是(0)A、30600B3600团C、3060(学生先想再笔算)师:同学们真棒,让我们继续做题。3.第三关:设计广场,让学生自己出题。例如OO=8400(同学踊跃发言,都想出题考大家)第四阶段:课堂总结师:做完上面的练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吗,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案例反思】一、根据上课效果我反思了几个问题:1 .乘法算式的笔算和口算方法和一般计算方法是有重合部分的,那为什么在讲课中没有相互引入呢?2 .为什么教师把书上的例题当做课堂练习来讲?本节教材中已经给出例题,问题也是书上的写好的,除了书上

7、问题,我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生是否可以根据书上例题筛选出不同问题?3 .在这节课中,为什么课堂氛围活跃,学生都积极回答问题?二、反思这节课,本节课最大的优点就是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认知,教师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教学效果更加明显。什么是知识迁移?是指利用已学知识牵引出新的知识,或者说对后续所学知识产生了影响。(一)由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重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夯实基础,并鼓励学生用自己所学知识去解答新知识。本节课中,我并没有讲三位数的乘法运算,让学生用学过的口算探索出笔算的运算方法的,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析比算和口算的异同点,学生用

8、自己学过的知识去探索为学到新知识,这不仅是对旧知识的复习也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考验,这种方式是新时期教育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表现。(二)对知识由理解向表达的迁移在很多人的思维中,都觉得语言表达式语文的事,和数学并没有什么关系。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理解知识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基础,而知识表达是对知识掌握情况的基本表现。从知识和技能方面来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形成技能的前提基础,而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表达出来,是其是否真正掌握所学知识的最好表现。如果一个人不能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很好的表达出来,不能算作真正的学懂的知识,虽然每个人对知识的表达不尽相同,但整体上是不会相差太

9、多的。本课教学中,并没有直接引用课本上的例题,而是让学生自主提问,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学生在学习上出现似懂非懂,思路混乱的问题。(三)由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迁移直观感知、理解认识、综合运用是数学教学活动的三个层面。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学习课本知识掌握了解一定的基础,在掌握了理论知识后,就可以将理论转化到实践运用中。本节课在综合层面的运用较为充分,设计了三个环节教学环环递进,各个环节生动活泼,都很有新意,使课堂不再枯燥乏味,做到了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目的。尤其是第一环节,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同学们互相讨论交流,共同学习进步,很大程度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四)师生间情感体验的迁移新课标改革对课堂提出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增加学生课堂参与感。教学的一开始我向学生打招呼,同学们今天有什么开心的事吗?怎么看着都这么精神满满!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老师这,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一样的课前交流可以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师生思想情感交流。总之,现代教育对课堂模式提出新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分析问题,提高与他人交流沟通能力。同时要扎实基础学习温故而知新,教师要善于运用知识迁移方式,引导帮助学生用所学知识学习理解新知识,师生达到思想情感共鸣,在课堂上共同学习一起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