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笔下的北京中轴线.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974930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人笔下的北京中轴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外国人笔下的北京中轴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外国人笔下的北京中轴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外国人笔下的北京中轴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外国人笔下的北京中轴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外国人笔下的北京中轴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外国人笔下的北京中轴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外国人笔下的北京中轴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人笔下的北京中轴线.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外国人笔下的北京中轴线中轴线自北向南贯穿北京城市中心,被誉为“北京城的脊梁和灵魂”。几百年来,许多历史文化名人曾在中轴线上留下足迹,其中多位外国使臣、旅行者、学者也曾徜徉于此。尽管古代没有“中轴线”一词,但在他们的著述中对中轴线的景致却有所记述与赞誉。马可波罗游记提到中轴线及钟鼓楼、景山13世纪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大都(今北京)度过了九年时光。在他的马可波罗行纪中,就有关于北京城中轴线的记述:“在这四英里的广场内,建有大汗的宫殿。这座皇宫从北城一直延伸到南城,中间只留下一个空院,是贵族们和禁卫军的通道。”其中“从北墙一直到南墙”的“空院”为“贵族们和禁卫军行走的过道”,即元大都时期的中

2、轴线。作为中轴线上最重要建筑的皇城与宫城,马可波罗也有细致的描绘。皇城的南面开辟有五门,“中门最大,行人皆由两旁较小之四门出入。此四门并不相接,两门在墙之两角,面南向;余二门在大门之两侧,如是布置,确保大门居南墙之中。”而皇城南面最大的“中门”,即元大都中轴线上的丽正门,明代向南移至今天正阳门(前门)的位置。马可波罗还记述了今天中轴线北端的主体建筑钟鼓楼:“城之中央有一极大宫殿,中悬大钟一口,夜间若鸣钟三下,则禁止人行。鸣钟以后,除为育儿之妇女或病人之需要外,无人敢通行道中。”其中的“大宫殿”,即元代的齐政楼,始建于至元九年(1272年),初为中心阁,其位置在今鼓楼稍东,为城中击鼓敲钟报时之所

3、。马可波罗也提到中轴线上的景山:“北方距皇宫一箭之地,有一山丘,人力所筑,高百步,周围约一里。山顶平,满植树木,树叶不落,四季常青君主并命人以琉璃矿石满盖此山,其色甚碧,由是不特树绿,其山亦绿,竟成一色。故人称此山曰绿山,此名诚不虚也。山顶有一大殿,甚壮丽,内外皆绿,致使山树宫殿构成一色,美丽堪娱。”金定都北京后,在辽初创的基础上兴建宫殿,土丘被堆成了一座小山。元初修建大都时,在小山上广植草木,遂称“绿山”“青山”,明代称“万岁山”“万寿山”,清代称“景山”。尽管马可波罗对中轴线的记述极为简单,但给我们大致勾勒出700多年前中轴线上的布局。意大利方济各会会士鄂多立克于元泰定年间(1324-13

4、28年),在北京留居三年,他称这座城市是“高贵的城市“。其所著鄂多立克东游录对北京中轴线上的景山也有记述:“大宫墙内,堆起一座小山(今景山),其上筑有另一宫殿,系全世界之最美者”利玛窦称中轴线“一直穿过城市的中心”从明代开始,到中国传教与旅行的外国人逐渐增多,而北京作为国都,是他们的必访之地。1598年与160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前后两次进京,并在北京生活了十余年。其利玛窦中国札记中便有关于北京中轴线的记载:“皇宫建筑在南墙之内,像是城市的一个入口,它一直延伸到北墙,长度贯穿整个城市,并且一直穿过城市的中心。城市的其余部分则分布在皇宫的两侧其建筑的雅致和优美由于它细长的线条而显得突出。”4

5、00年前,利玛窦便把北京中轴线的走向记述得格外清晰。1648年,葡萄牙籍传教士安文思到达北京,此后在北京度过了29年。他在中国新史中对北京城市中轴线也有非常详细的记载:“皇城内有二十座宫殿,它们从北到南呈一直线”;“在皇城外层和南城墙之间,乃主要城门所在之地,有一个属于皇宫的大场地,按如下方式设计:当你进入城门,就遇到一条宽而整齐的街道,它本身与城墙一般长,在你穿过它之后,即进入一值I四周有大理石栏杆的方形广场”;“(大清门)有三扇大门及三个很长、很大的拱形圆顶,其上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厅。这些门除皇帝本人出城外从不开放。在这第一座殿的那边,是一个宽大的庭院,两边饰有由两百个柱支撑的廊,从门口观看

6、显得宏大和悦目。这个庭院宽有两箭之距,其长超过两倍火枪射程,北接著名的长安街,横跨两厅门。这两厅门得名于它们所在的街道,头一座门叫作长安街东(左)门,另一座门叫作长安街西(右)门。”他将皇城外(今天安门)至南城墙(今前门)一段的中轴线记述得清清楚楚,包括长安街、棋盘街、长安左门、长安右门、大明(清)门等。1654年,荷兰使者约翰尼霍夫出使中国。从他绘制的北京皇城平面图中可看到一条清楚凸显的主轴线。在这条南北向轴线上,布置有诸多宫殿。除了这条南北向的纵轴线外,还有一条东西的横轴,呈现出十字交叉的平面布局。其“纵轴线”为今天的中轴线,而“横轴”为今天的长安街。他在荷使初访中国记中记述到:”这个皇宫

7、为正方形,方圆十二里,但需步行三刻钟,位于北京城的第二道城墙之内这个皇宫的东、西、南、北方向各有一个大门,所有建筑物沿十字形中轴道路分布,很整齐地被分成几个部分。”虽然尼霍夫的记述与今天中轴线的面貌有一定差距,但已经把清代初期中轴线的格局说得很清楚了,包括方格布局,位于中心位置的宫城、皇城等。立德夫人登临钟鼓楼尽赏京城景致英国人阿奇波德立德夫人,1887年随夫来华,在中国生活了二十年,并在北京居住多年。我的北京花园是她撰写的以北京游历为主要题材的回忆录,其中多次提到中轴线。该书的第十四章“钟楼鼓楼”记录了她登临中轴线北端标志性建筑钟鼓楼,饱览京城景致:”在所有的中国城市中,鼓楼都被安置在中央,

8、但北京城如今的城墙东西之间较元大都时代短很多,于是鼓楼所在的老位置反而靠近紫禁城的北墙,墙内那一片闪光的宫殿才是城的中心点。我登上鼓楼长而陡的楼梯,转过一两个黑暗的拐角,出楼到了绕楼的回廊上。在鼓楼的第一层就能看到四周的美景。往西南是一条柳树大道,通向恭王府。从西北方向环抱北京的群山也能清楚地看到,还有八里庄塔、天宁寺塔及舍利塔。”“朝南我遥望那一组簇拥在紫禁城北门的禁苑宫殿,那一条笔直地通向它们的宽阔的大道(中轴线)”“我转向北方,俯视那简朴而又美丽的钟楼、城墙外的黄寺,越过城墙,那儿矗立着地坛。在城墙之内,我看了绿树丛中的雍和宫、国子监和孔庙。”作者以细腻的笔调,将自己置身鼓楼之上,所看到

9、京城景致做了描述。近处的中轴线、紫禁城、鼓楼,略远一些的黄寺、地坛、雍和宫、国子监和孔庙,更远处的西山及八里庄塔、天宁寺塔等,历历在目。随后她又登上钟楼:“为了可爱的缘故,我们登上钟楼。它由砖石构建,九十英尺高,因而比鼓楼矮十英尺。然而它因为被永乐皇帝重修过,就像他为北京城墙加贴一层砖面一样,带着古朴的风格,所以比鼓楼更有特色楼呈八角形,至今还在被用来报时的大钟重两万磅。”她还记述了自己登临钟鼓楼后的心情:“从钟鼓楼下来,到了北京的街道上,思绪却因倒回几个世纪而依然紧张”洛蒂将中轴线景观记述得格外详细法国小说家皮埃尔洛蒂曾于1900年到过北京,并在在北京最后的日子中记录了1900-1901年间

10、的北京。其中对北京中轴线也有详细的描述:“北京的南门位于神圣城池的轴线上,这条通往令人敬畏的皇宫的路全长六千米,两边有店铺和石兽雕刻。从南门入城,最先经过的是天坛和先农坛,约半里路的距离就是一道更高的门,有黑色的城楼,然后又是笔直的路,一直延伸到红墙的第三道门,这里就是皇城”“进了皇城,还是一段笔直的路,才能到达皇帝的宝座大殿。这条路上有很多大理石雕刻成的怪兽,还有高大的狮子,路两侧有汉白玉石柱。约三十米进深的通道上有三道门,一道比一道窄,前面的护城河上飞架着三座汉白玉桥”“进入皇城的内部,这条约一里的路就看不到店铺和普通老百姓了。这是最后的三重门我们穿过门洞,眼前是一片大理石广场,一个大理石

11、平台上有一座琉璃瓦顶的大殿。我们经过一个大斜坡来到大殿,殿门敞开着,屋里闪闪发亮,穹顶藻井上雕刻着一条条形态各异的龙,高台上是金漆龙椅。”他将自己从中轴线南端的永定门进入北京城,然后沿中轴线一路向北,最后到达紫禁城内的所看到的景观,记述得甚是仔细,其中有天坛、先农坛、前门大街、正阳门前护城河上的三座桥、正阳门城楼、大清门、千步廊、天安门前的石狮子、华表、天安门城楼、太和殿等。约翰拉贝曾从前门寻游至景山约翰拉贝是德国西门子公司代理人,1908年到1925年在北京工作。他所著我眼中的北京记录了北京这座文化名城留给他的最深刻的印象,其中也有关于中轴线的记述。1912年,拉贝在紫禁城“所有大门全部被打

12、开时,走过一次这条路(中轴线)”,他记述到:“从前门,也就是从南门接近紫禁城,就会穿过一个巨大的庭院(即正阳门瓮城)”“这个院子的北边就是天安门,被两座浮雕、大理石的支柱(华表)和两座极大的石狮子装饰着,南边的金水桥衔接着皇城”午门本是紫禁城的南门,在午门与天安门之间还有一个关闭的城门(端门)。屹立在面前的紫禁城是一座固若金汤的堡垒,四个角都有角楼,可以从四方进入”“从南向北走,穿过太和门,就来到太和殿”“太和殿后面是第二个宫殿中和殿之后是第三大殿保和殿。保和殿后是乾清门,这是不允许外人进入的。”他将自己沿着中轴线自南向北而行的所见景观记述得格外清晰。拉贝还登临有“京华览胜第一处”的景山,观览

13、北京城。他记述到:“紫禁城的最北面是一座正方形的围墙,正方形的中心就是煤山。但只要出示使馆区的特别许可证就可以登山。但我却没有这个许可证,只好抱着碰碰运气的态度出示了我的名片,希望门卫能放我进入。看守很友好地接待了我,我给了他一些小费,他甚至给我沏了茶,并允许我久久地流连于这座昔日明朝的皇家园林的美景当中这里有千年参天古树,人工修建的道路,山上每个凸起的地方都建有亭台(即周赏亭、观妙亭、万春亭、辑芳亭、富览亭),是当年康熙帝(实为清乾隆十六年,即1751年)修建的。在最高点伫立的四角亭子是用皇家特用的黄色砖瓦建造的,里面藏有大量金的佛像。”可以想象得出,一位不远万里来到北京的外国人,当置身于景山之巅,眺望金碧辉煌的紫禁城、高耸的北海白塔时,那份惊异之情,可谓难以言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摄影摄像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