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比较相同距离内物体运动的快慢实验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比较相同距离内物体运动的快慢实验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比较相同距离内物体运动的快慢实验设计一、教材简析:比较相同距离内物体运动的快慢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学期物体的运动单元第5课时。在整个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中,关于物体运动中“速度”的概念学习,本单元是第一次而且是唯一一次。但从整体的大单元角度审视,本单元是围绕“运动是物体的基本特征”这一个核心概念编排的。所以不是要引导学生去深挖,反而要把握好“初步经历”的度。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在经历和体验中进行推理论证和模型建构,从而提升科学素养。在教材编排中,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是比较相同时间内运动的快慢的“铺垫课”,从课堂结构来说是相同的,在前一课中获得方法,然后在后一课中用同样的方
2、法,获得认知和素养的提升,是一个顺向思维加一个逆向思维。所以本节课,让学生获得方法(探究的方法、使用工具的方法、数据的处理)将是重点。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于“快慢”是有很充分的生活体验的,比如在运动场上跑步,特别是“坐车”。但是三年级的学生主要思维的是具象思维,具体到快慢这一个生活经验上:看到路上一辆车超过另外一辆车,就知道谁快谁慢;看到同时起步的同学奔跑,谁先到终点,就谁快。学生的认知反应的是客观实际,但是少了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和探究:影响物体快慢的因素是哪些?这就需要我们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入数据作为实证,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课堂的关键点不在于“深挖”,而在于厘清学生思维的逻辑,
3、强调经历和体验。所以,需要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让其充分的经历和体验,以层层递进和螺旋上升的方式让学生明白距离与时间的关系。三、设计思想:树立“注重经历、体验和发现”的教学观念。由生活经验导入一一矛盾聚焦,寻找公平一一游戏,获得方法一一探究,获取数据一一数据处理一一得出结论一一拓展运用。学生是学习科学的主体;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3年级学生虽然没有学习过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但基于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和生活经验的
4、积累,多数学生知道相同距离,用时短的运动得快;相同时间,距离远的运动得快。本课主要引导学生使用轨道、秒表等工具,比较相同距离内物体运动的快慢。四、实验目的:探究运动相同距离,可以用比较运动时间的方法来比较运动快慢:用时短,运动快;用时长,运动慢。五、实验原理:应用“相同距离比时间”的方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六、实验器材:直线轨道、正方体、一个玻璃球、一个小木球、秒表、记录表和笔。七、实验步骤:活动一:比较不同小球在两条相同的轨道上运动的快慢。1.准备两条一样长的轨道,一端垫起,形成斜坡,确保小球能自由的滚动到终点。2 .在高的一端同时释放两个小球,不要推小球,以免影响实验结果。3 .观察哪个小
5、球先到达终点,并记录下来。4 .重复上面实验过程三次,记录实验结果。比较相同距离内物体运动的快慢实验记录单活动一:比较不同小球在两条相同的轨道上运动的快慢。到达终点的先后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玻璃球先口后口先口后口先口后小木球口先口后口先口后先口后通过观察比较,我们发现比运动得快。我的结论:运动相同的距离,同时开始运动,先到达终点的,运动所需的时间短,运动得快;后到达终点的,运动所需的时间长,运动得慢。活动二:比较不同小球在同一轨道上运动的快慢。1 .在高的一端释放1号小球,记录小球运动的时间,反复三次。2 .在高的一端释放2号小球,记录小球运动的时间,反复三次。3 .比较两个小球的运动快慢。活动
6、二:比较不同小球在同一轨道上运动的快慢。达到终点所用时间(秒)最终成绩(秒)玻璃球小木球备注:因为实验重复操作了三次,所以我们可以将实验数据按序排列,取排在中间的数字,当做小球的最终成绩,这种方法叫做取中位数。通过观察比较,我们发现比运动得快。我的结论:运动相同的距离,玻璃球用的时间,运动快;小木球用的时间,运动慢。实验结论:物体运动相同距离时,比较运动所需的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快,时间长的运动慢。八、实验效果:学生通过自制实验轨道进行实验,发现在两条一样长的轨道上(相同距离内)同时释放两个不同的小球,先到达终点的小球,运动(快)。知道科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这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及科学素养的形成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九、实验评价:在教具的制作和使用中,我立足于教材,从学生观察和探究的需求出发,以生为本,选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将学生的视角引向生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科学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充分体现出课标中所提出的:“科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科学理念。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也使学生意识到,改变实验器材可以更好的学习科学知识,得出的数据更准确,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