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面管教》读后感.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正面管教,让教育更有效正面管教读后感面对孩子的调皮捣蛋、不听话家常们的锦囊妙计往往包括威胁、吼叫和打。因为,这些做法好像能快速地停止孩子的不良言行,短期效果非常明显。所以,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些话语:“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棍棒底下出孝子”。但也有些家长说:我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但是过不了多久,孩子又犯同样的错误了!让人感觉黔驴技穷,十分无奈。确实,这些“锦囊妙计”既令家长自己厌恶,也让孩子们厌恶一一而且不管用。当孩子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时,有多少人会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深究一下:孩子为什么会这样?他这样做到底想达到什么目的?我们往往只关注表面的现象,却没有去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从而也不能获得有效的教
2、育效果。暑假里,我看了正面管教一书,作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使我能“知其所以然”地明白书中所介绍的正面管教方法。书中的许多观点,让我真正懂得了,为什么我过去的很多做法、想法是错误的,更让我清楚地知道,我今后应该怎么做,才会对孩子、对自己更好。在发生冲突时,我们会转向受“爬行动物脑”的控制(爬行动物甚至会吃掉自己的幼仔),此时唯一的选择是“战”(权力争夺)或者是“逃”(放弃努力,无法沟通)。而大人们又太容易陷入权力之争,太容易受情绪支配而把“赢得”孩子变成了“赢了”孩子。他们还忘记了,管教主要的目的是激励孩子做得更好。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在这个
3、时候,我们常常会口不择言,说一些不该说的话,做一些不该做的事。越是这个时候,我们大人越要冷静,用“积极的暂停”控制自己的情绪,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当我生气时,我会去找个地方让自己平静下来,直到我的心情好起来并能和你们一起找到一个相互尊重的解决方案。你也要教给孩子:当你感到烦恼和生气时,你可以到自己的房间里去做些能让使你感觉好起来的事情可能会有帮助。你可以读书、玩玩具,听音乐,或唾一会。当你心情变好了,你可以出来找我,咱俩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其实大多数时候,小孩子做出的只是“与其年龄相称”的行为,而不是不良行为。许多父母和老师对人类行为以及儿童发展了解不够,就把与孩子年龄相称的行为当成了不良行为,
4、想到许多孩子因为发展适应性行为而受到惩罚,就让人觉得实在痛心真正有效的管教,要基于对孩子的心态和行为的正确认识。更多时候,孩子做出的一些“不良行为”只是为了要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这也是所有人的首要行为目的。比如孩子上课坐不住,那是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孩子上课发言时抢嘴,只是为了表现自己比别人知道的多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在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时,也许就会少几分冲动的惩罚,多一些善意的提醒。孩子们要成为真理和原则的追随者,他们的动力必须来自于内在的自我控制,也就是说,他们必须学会自律,而不论惩罚还是奖赏,都来自于外在的控制。当大人用过度的方式来管教孩子时,孩子们感受到的是“外在的控制
5、”,是大人始终在为孩子的行为负责。父母和老师们最常使用的过度控制的方式就是奖励和惩罚。在这个方式下,大人必须随时捕捉孩子的好行为并加以奖励,随时捕捉自己的坏行为予以惩罚,是谁在承担责任?显然是大人。那么,当大人不在场时又会怎样呢?孩子们没法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不难发现,在学校里,老师在场时,教室可以做到鸦雀无声,而只要老师有事稍稍离开一会,便会吵成一锅粥。书中还有许多观点、做法,都让我受益匪浅。比如书中介绍要给孩子提供选择。作者说:大人们最大的错误就是向孩子提出要求,而不是给孩子提供选择。孩子们不回应要求,但常常会回应选择,尤其当你给出选择后加上一句:你来决定。这个学期刚开学,我发现有个
6、孩子上课总是坐不住,不是走到黑板前弄一下粉笔,就是走到图书角,去翻课外书,口头提醒根本起不到作用,这种状况持续了一个星期。第二个星期,我便对他说,你可以有两个选择,一是上课时坐在座位上和全班同学一起认真听讲,二是放学后留下来,单独听老师给你重新上课,你来决定!他马上说:我选第一个。上课时,有几次他站了起来,我走过去轻轻提醒他:别忘了你的选择哟!就这样,一天天地,他已经能做到上课时不下位了。教育孩子,我们不但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更要懂得如何去爱孩子。如果一名外科医生,拿着手术刀,诚恳地告诉病人,“我非常愿意帮助您,尽管我没学到什么技术,但是我充满爱心!来吧,请相信我吧!”如果您是这位病人,一定会神色大变,从手术台上跳下来就逃走了。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用正确的理念指导行动,采取理智的、可行的办法一一正面管教,它是一种既不严厉也不娇纵的方法,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把和善与坚定融为一体,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技能。愿更多的父母和老师,学会使用有效的、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在自信、自立的快乐环境中健康成长,把良好的行为品德、有益的社会技能深深植入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