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医院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医院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2024年医院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方案一、编制目的与依据为了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我院公共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有效预防、即时控制并妥善解决各种突发事件,提升应急响应速度和处理效率,建立科学的应急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特别是群体性事件对医院、患者及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的影响,保障医疗活动正常进行,维护医院环境的稳定,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关于加强基础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及XX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群体性事件应对预案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方案。二、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我院面临各类突发事件时的应急管理工作。所涵盖的群体性事件主要包括:1.大批量人员至医院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集体
2、申诉或越级上访。2 .医院内部举行规模较大的集会、游行或示威。3 .围堵、挟持医护人员及工作人员;大规模围堵冲击医院,严重影响日常运营。4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大批伤病员集中就诊。5 .医院安全事故,涉及自然灾害、人为因素导致的水电等关键服务中断,或医院建筑火灾、坍塌等重大安全事件,以及针对医院人员的恐怖袭击等。6 .其它可能影响医院安全与稳定的紧急事件。三、基本原则1.统一领导,迅速响应:医院组建应急处理团队,专责各类突发事件的管理,确保快速决策、有效应对,力求将问题遏制在初始阶段。7 .预防为主,即时控制:重视预防工作,早发现、早报告、早干预、早解决,通过矛盾排查调解,防微杜渐。8 .
3、协同作战,系统应对:突发事件发生后,各相关部门负责人需迅速到一线了解情况,统一报告、指挥协调,形成有序应对机制。9 .性质分明,依法处理:处理群体性事件时,应从保护人员安全出发,采取“情感沟通,理性说服,分散不聚集,疏导不激化”的策略,合理合法解决矛盾,区分事件性质,依法依规处理。10 领导示范,分级负责:应急管理工作实行领导责任制。对应急管理工作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对迟报、漏报、瞒报重要信息或应急处置中失职的,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四、紧急事件分类标准(一)公共突发事件等级划分根据紧急公共事件导致的人员伤亡和健康损害程度,医院应急响应事件被划分为四个级别
4、:特别重大(I级)、重大(II级)、较重大(In级)和一般(IV级),以此为依据调配救援力量和人员资源。1.特别重大事件(I级)(D单次事件中出现极大规模人员伤亡,尤其是重伤员众多,或是放射性事故、化学物质泄露等导致大量人员伤害的公共突发事件。(2)跨省份或地区的,人员伤亡极为严重的公共突发事件。(3)上级单位认定的其他需要实施大规模医疗卫生救援的特别重大紧急事件。2 .重大事件(Il级)(1)单次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5例的公共突发事件。(2)涉及多个城市地区,人员伤亡严重的公共突发事件。(3)经上级部门确认的其他重大紧急事件,需进行医疗卫生救援。3 .较重大事件(III级
5、)(1)单次事件导致较大量人员伤亡,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3例的公共突发事件。由市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启动医疗卫生救援的较重大事件。4.一般事件(IV级)(D单次事件有一定人员伤亡,死亡和危重病例超过1例的公共突发事件。(2)县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确定的其他需要医疗卫生救援的一般紧急事件。(二)群体性事件等级划分依据事件的紧迫性、参与人群规模,医院群体性事件分为四级:1. I级(特别重大):参与者达到或超过100o人;2. Il级(重大):参与者在300人至1000人之间(含300人);3. Ill级(较重大):参与者在30人至300人之间(含30人);4. IV级(一般):参与者在5人至
6、30人之间(含5人)。实际操作中,根据事件发展趋势、性质、波及范围等因素,适时调整事件等级。五、应急指挥架构与职责(一)医院构建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副院长任副组长,成员囊括各关键科室负责人。1.领导小组核心职责如下:(1)决议应急预案的启动与终止;(2)指引医院群体性事件的应对工作;(3)调配应急资源,审议关键应急措施;(4)决策其他关联事项。5.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承担以下任务:(1)负责日常运营及突发事件的报告;(2)协调内部事务及后勤支持;(3)收集整理信息,总结经验教训,为决策提供依据;(4)执行领导小组委派的其他任务。(二)设立医院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队伍,由一位
7、副院长任队长,成员涵盖办公室、人力资源、医疗、护理、后勤、财务、药械等多个行政及临床技术科室人员,根据医院实际情况,细分为医疗救援、公共卫生事件救援、安全事故救援三支分队。应急救援队伍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统一指挥应急救援行动,判定事件性质、级别,下达应急处置指令,深入现场调研,提出并执行应急方案,组织救治与护理,配合上级部门调查处理,报告事件进展,处理善后事宜。六、信息报告与舆论导向突发事件首次发现者,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其他员工,应即刻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随即向应急救援队报告,严禁延迟。报告内容需准确无误,不得臆测,严禁漏报、瞒报、虚报。救援队接报后,立即向队长报告,并按指示行动,口头
8、报告后应立即搜集详情,形成书面报告呈递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对外信息统一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发布。报告内容应包含:事件基本概况(时间、地点、规模、涉及人员、损害程度、伤亡情况);事件起因分析、性质判断及影响评估;已采取措施;事态发展及处理结果;其他需报告内容。七、预防与预警机制(一)预防措施1.强调预防工作是应急管理的基础,各科室需紧密合作,细化预防措施,明确职责,确保政策落实,定期排查安全隐患,降低突发事件发生概率。2加强应急反应机制的日常管理,通过实践完善应急预案,加强人员培训与演练,提升应急响应能力。3确保各类突发事件应对的人力、物资、资金准备充分,保障应急设施和设备的可用性。(二)预警系统
9、建立高效的信息传递渠道和严格的报告制度,强化信息系统的实时响应能力。及时传达上级预警信息并执行相应措施;加强数据监测和信息收集,发现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迹象,应迅速、准确报告相关部门;情况变化应及时续报;必要时,公开发布事件进展及应对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八、应急预案启动准则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召开紧急会议,根据事件严重度决定应急预案的启动;一旦启动,应急处置队伍应立即按照预案展开救援行动。九、应急支持保障(一)信息支持确保信息收集、传递、报告、处理机制的完善与执行,保持信息传输渠道畅通,确保通讯设备良好,确保信息流通无阻。(二)物资保障确保突发事件所需物资储备充足,特殊物资专人保管,确保物资状态良好,存放合理,便于取用和运输。(三)资金保障设立专项应急资金,确保突发事件应对的资金需求。(四)人力保障建立应急救援队伍,成员来自医院各关键部门,预案启动时迅速投入行动。队伍结构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