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五种灭菌方法解析及比较(附对比图).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992137 上传时间:2024-06-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的五种灭菌方法解析及比较(附对比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常见的五种灭菌方法解析及比较(附对比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常见的五种灭菌方法解析及比较(附对比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常见的五种灭菌方法解析及比较(附对比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的五种灭菌方法解析及比较(附对比图).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常见的五种灭菌方法解析及比较(附对比图)一、干热灭菌法将物品置于干热灭菌柜(箱)内,利用干热空气达到杀灭微生物或消除热原物质的方法。适用范围:玻璃器具、金属器具,耐高温但不宜采用湿热灭菌法灭菌的物品,均可采用本法灭菌。干热灭菌条件一般为(160170)X12OnIin以上、(170-180C)X60Inin以上或250CX45min以上。采用干热灭菌时,被灭菌物品应有适当的装载方式,不能排列过密,以保证灭菌的有效性和均一性。干热灭菌法最常用的生物指示剂为枯草芽抱杆菌抱子。二、湿热灭菌法将物品置于灭菌柜(锅)内,利用高压饱和蒸汽使微生物菌体中的蛋白质、核酸发生变性从而杀灭微生物的方法。该法灭菌能

2、力强,为热力灭菌中最有效、应用最广泛的灭菌方法。适用范围:缓冲液、培养基、洁净服、部分手术器械、器具、传染性污物以及其他遇高温高湿不发生变化或损坏的物品。湿热灭菌通常采用121CX15min或121CX30min,灭菌时,被灭菌物品应有适当的装载方式,不能排列过密,以保证灭菌的有效性和均一性。湿热灭菌法最常用的生物指示剂为嗜热脂肪芽抱杆菌抱子。三、气体灭菌法气体灭菌法又可以细分为臭氧杀菌消毒和环氧乙烷灭菌,消毒供应中心常见环氧乙烷灭菌法,是利用环氧乙烷气体进行灭菌,是一种传统的灭菌方法。适用范围:可应用于工服灭菌、不耐加热灭菌的医疗器械、设施、设备等灭菌。环氧乙烷灭菌系统,主要有下列四项互相制

3、约的重要因素影响灭菌效果:湿度;温度;气体浓度;灭菌时间。环氧乙烷具有非常强的渗透和扩散能力,其灭菌的机理主要是强氧化,因此具有广谱杀菌,灭菌能力强的特点,对微生物的繁殖体、芽抱有较强的杀灭效果。四、电离辐射灭菌法用引起电离的X射线、丫射线灭菌。电离辐射对微生物的致死作用,主要是细胞内生物化学的变化所致。辐射的药品、食品的安全问题:辐射灭菌用于药品或食品都应经过安全试验,完全有必要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高剂量的辐射更应慎重。五、紫外线灭菌当紫外线照射到微生物时,便发生能量的传递和积累,积累结果造成微生物的灭活,从而达到消毒的目的。当细菌、病毒吸收超过360065000uWc11f剂量时,对细菌、

4、病毒的去氧核醺核酸(DNA)及核醺核酸(RNA)具有强大破坏力,能使细菌、病毒丧失生存力及繁殖力进而消灭细菌、病毒,达到消毒灭菌成效。在详细了解这四类常见灭菌法后,我们列了一张归纳表,方便大家更清晰的分清各种灭菌法的作用条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各类灭菌方法比较表灭菌方法作用条件及环境适用范围局限性应用举例干热灭菌灭菌条件一般为160170Cx20min以上、170180CX60min以上或250Cx45min以上耐高温产品灭菌。1、温度不易均匀:2、长时间受高温的作用;3、热穿透力差适合耐火焰材料(如金属、玻璃及瓷器等)物品。手术室、口腔科、眼科、及生物医学手术器械,玻璃器皿、石蜡等物品的灭菌

5、和干燥。湿执灭菌灭菌条件一般为121qC15min,21oC30min或116oC40mm耐高温、潮湿产品灭菌。1、温度高;2、漫度大;3、产品潮湿后容易再次长菌。药品、容器、培养基、无菌衣胶塞以及其他遇高温和潮湿不发生变化或损坏的物品。紫外线照射灭菌对温度环境无特殊要求可在温室下进行照射物体表面灭菌无菌室的空气及水的灭菌。1、不适用于固体物质深部的灭菌:2、灭菌灯有使用寿命;3、有一定危害一般不在作业时使用。生产车间,双层传递窗内物品。制水过程灭苗辐射灭菌对温度环境无特殊要求可在温室下进行用于某些不耐热产品灭菌。杀菌均匀彻底速度快,可连续业。1、设备费用高;2、某些产品经辐射后,可能发生性质改变;3、注意安全防护问题。应用于某些物质如羊肠线、医疗器械等物质的灭菌。环氧乙烷灭菌条件一般为温度(5410)C相对湿度(6010)%灭菌压力8XIOPa灭菌时间90min不耐高温产品灭菌。1、含氢的物品及能吸附环氧乙烷的物品则不宜使用本法灭菌;2、有一定的残副量;3、易燃易爆,有一定的毒性。医用塑料制品,产品,如PC(聚碳)、PP(聚丙)、PE(聚乙)PU(聚氨脂),PT(龙),ABS(聚氮)、聚亚酰氨、硅胶、不锈钢材料类、银钛材料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预防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