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游子吟》与溧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郊《游子吟》与溧阳.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孟郊狮仔吟与濡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五言诗作情深意切,一经面世,立刻广为传诵,引起古今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它以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比兴,歌颂了母爱的伟大和永恒,表达了诗人炽烈的赤子情意,抒尽了跨越时空、纯朴美好的人间母子情。1990年代,香港举办“最受欢迎的唐诗”推选活动,此诗以最高票数名列榜首,被誉为“中华第一诗”,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世界各国推荐为学生的优秀读物。游子吟这首堪称人类讴歌母亲的纪念碑式作品诞生在漂阳,是苦吟诗人孟郊任裸阳县尉期间所作。此诗原有作者自注“迎母裸上作”,“滦上”就是滦水之北的“滦阳工(
2、一)深阳(今江苏省深阳市)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江南古县。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始建县制,三国、两晋、南北朝期间先后改名为永平、永世、平陵,自唐朝至今延称涕阳。元、明时期,涕阳曾升为裸州、裸阳府、涕阳路、裸阳州。孟郊,字东野,是中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也是一位不得志的寒酸诗人,一生坎坷,仕途不顺。唐贞元七年(791),41岁的孟郊在母亲裴氏的鼓励下,参加乡贡考试,中贡土。次年赴长安应试进士不中,贞元九年再应试又不中,贞元十二年第三次赴考,始中进土。孟郊欣喜若狂,写有登科后一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日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他踌躇满志,准备施展才华,为民办事、报
3、效朝廷,然而,在苦等4年之后,50岁的孟郊才被吏部选为滦阳县尉。进士及第与九品小官的不相称,实在使孟郊大出意料又难以接受:“青云不我与,白首方选书。”后在韩愈的劝说下才走马上任。孟郊在裸阳任职五年,虽然政治上不得志,却爱上了涕阳的山山水水,在这里饱读诗书,苦吟诗句,流连忘返。据漂阳县志记我,当时的县城在今漂阳市南渡镇旧县村,孟郊常去城外唐兴寺观赏蔷薇花,吟诗唱歌,或去城东南的晋时平陵古城旧址,在树荫下、水池边,苦吟到夕阳西下方回。由于孟郊经常外出游览、射鸭、饮酒、吟诗,甚至到了“荒废政务、不务正业”的程度,使县令季操大为不满,将其所为告到上级,并聘人代理孟郊的公务,分去他的一半年俸,孟郊一气之
4、下,辞职赋闲在家。韩愈还曾写送孟东野序安慰、鼓励他。孟郊在长期的漂泊生活中,深刻地体会到游子的艰辛和母爱的伟大。他上任后把母亲接到裸阳,但他觉得以自己当时的现实境况,一辈子也报答不尽老人家的恩情。在这种矛盾、复杂的心态中,他写下了游子吟。孟郊“名诗一首,抒尽人间母子情”,苏东坡称赞他“诗从肺腑出,出辄动肺腑:孟郊在官场失志、人生失意之时,写成了他一生中最得意的诗作,也为我国文学艺术宝库增添了一份经典之作。(二)“韩(愈)孟(郊)诗派”的开派人孟郊,作诗一直追求瘦硬,而他的游子吟却一反其诗风,以白描的手法,浅近的文字,颂扬了伟大的母爱,不仅为当时的诗坛瞩目,而且成为流传千古的名诗,使其在身后获得
5、极大的声誉。孟郊诗游子吟好评如潮,被广为引用。孙琴安、李师贞在毛泽东与名人一书中提到:1951年秋天,毛泽东邀请原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校长张干到北京相聚,并派车接到家中做客。当时,张干紧握着毛泽东的手,嗡着泪水,惭愧地说:“一师闹学潮那阵,我曾主张开除你,真对不起呀!”毛泽东一听此言,忙摆摆手:“当时我虎气太盛,要是像现在这样学点猴气,就不会发动驱张运动了。”随后,引用孟郊的游子吟,恳切地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这棵草心,是难报答自己的老师三春晖啊!2008年10月,浙江上虞县春晖中学为该校百年华诞举行了隆重热烈的庆典活动。师生回顾学校初创时,教师丰子恺为孟郊的游子吟谱曲,作代校歌,以此比
6、喻学校、老师应有慈母般的关爱之心,教育学生,使之健康成长。在孟郊诗游子吟的影响下,不少人重视了同题材的创作。宋朝马光祖在建康府学先贤堂赞开篇中就落笔:“扰扰今人中,贞曜(笔者注:孟郊死后被私谥的称号)心独苦,披撰三百首,顿挫五七语。其中春草心,浩荡报慈母。”而今,孟郊的家乡浙江德清县先后于2003年、2006年举办了两届游子文化大奖赛。名作家张抗抗曾在新民晚报上,发表题为慈母手中线,牵动我们哪一根神经文章,加以鼓动、指导。文中说:“我们等待无数根慈母手中线织成无数件游子身上衣应者甚众。这无疑是发扬游子吟的内涵,使孟郊的诗风在更大范围内扩散之一大举措,值得称道。(三)孟郊在深阳任职、闲居的时间并
7、不长,但是,他的道德文章在深阳的影响却是深远的。为了纪念这位深阳尉,漂阳人采取多种形式加以颂扬。从宋代至清代,源阳文人吟诗作词缅怀孟郊的有十多人。元代甚至对孟郊不作诗追忆涕阳女杰贞义女,看成是一大遗憾,有诗贞女庙云:“如何孟少府,到此不题诗?”清乾隆二年(1737)裸阳探花任端书作诗金漱吊古云:“一向投金潮,翻思滦阳尉。”可见,对孟郊景仰之至。绘图题词。宋末元初,有人画了一幅孟郊在平陵的图画,著名书画家赵孟为之作诗题*东野平陵图,诗云:“骑驴渺渺入荒城,积水空林坐自清。政使不容投劾去,也胜尘土负平生。”至清嘉庆,史炳编撰涕阳县志时,他把平陵城及射鸭堂列为涕阳名胜之一,由芜湖汪鸿绘图,史炳题词:
8、“射虎家儿,熟封六县,如何竹弓,笑彼浪战。”置祠供像。宋代,在县城的胜因寺内,置李白孟郊祠。南宋裸阳县尉周文璞有诗源上怀古诗(原注有:孟贞曜祠堂)。诗的开篇中云:“古寺岑郁,空梁悬斋鱼。神座既欹仄,德容亦饥虚。”大意是:古寺隐藏于茂密的山林中,空荡的梁上悬挂着鱼形般的报时筒。神座既然已经歪斜,孟夫子的遗容也饥瘦虚弱。这是当时孟郊祠的真实写照。明代漂阳诗人陈周有诗胜因寺二贤像,诗云:“当年疏放客,岂不爱廷评?一日文章在,千秋庙貌生。”大意是,当年狂放的李太白、孟东野,怎么会不重视朝廷的好评?只要他俩的诗文存世,就像祠中的画像流传千古。筑亭立碑。北宋崇宁五年(1106),涕阳知县李亘在唐兴寺的西走
9、廊,建造了一座普薇轩,石刻孟郊的裸阳唐兴寺观蔷薇花同诸公饯陈明府,立于蔷薇轩的右面,在轩前种上蔷薇花,希望前来观赏者登上此轩,吟诵此诗,欣赏此花,以怀念孟郊的风雅。明嘉靖二年(1523)进士、曾任工部郎中的狄冲,把这块诗碑从墙下的乱草中迁至后园,放于红香亭中。之后,又被其后代迁至净香亭内。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漂阳进士、舞阳知县陈时泰有诗净香亭废,余得蔷薇诗断碑,将择地种薇植援以覆之,诗云:“伊昔唐犹盛,何分半俸符?鹭花一以赏,放达岂为迂?妇寺朝中渐,干戈塞上虚。寂寥诗酒意,俎豆在三吴。”从诗题可知彼时蔷薇诗碑的状况,而诗中则充满了对孟郊处境的无比同情。而诗尾表明:孟郊往昔把落寞寄托于诗
10、酒之中,而今三吴的人民立祠供奉着这位诗人。之后,陈时泰又把诗碑搬往戴埠陈家村祠堂。挂匾示意。清康熙四年(1665),知县徐一经在县署迎宾馆,采用孟郊的诗题审交,刻于匾额,以提示官员在结交中要审交。康熙年间,陈必达在典史署内,筑“怀曜轩”,以缅怀孟郊的风范。修志记载。明弘治操阳县志在“名宦”中,有孟郊的简介,文中提及“迎侍母操上,尝为游子吟。”在“附录”中,收辑其诗漂阳秋霁迎母裸上(游子吟)、审交织妇辞,以表明这四首诗在滦阳所作。清嘉庆深阳县志在“文题名”、“名宦”中,均有孟郊的条目及介绍,并在有关篇目中收录其送淡公(之四、之五)、裸阳唐兴寺观蔷薇花同诸公饯陈明府涕阳秋霁同滦阳宰送孙秀才诗五首。
11、1992年新编滦阳县志,在“人物”中,有500余字介绍孟郊,文中提及在裸阳曾作游子吟滦阳秋霁同滦阳宰送孙秀才。在“附录古今诗词选”中,刊有其裸阳唐兴寺观蔷薇花同诸公饯陈明府诗一首。滦阳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为官清廉的苦吟诗人孟郊,从宋代起就为他建祠、供像、刻碑、置亭。1999年7月,裸阳市委、市政府在104国道陶家村转盘处建起了一座游子吟大型雕塑。2003年8月,在天目湖畔竖起了巨型浮雕游子吟,浮雕长30多米,高4米多,中间突起部位镌刻了中英文对照的孟诗游子吟,两侧是灯下苦读、“春风得意”、“名作诞生”、“奉养老母”等四幅浮雕。“灯下苦读”反映孟郊在慈母的教育下发奋进取的精神:“春风得意”描绘孟郊金榜题名时一日观尽长安花的场景;“名作诞生”表现孟郊挥毫泼墨作游子吟的气势;“奉养老母刻划孟郊侍迎母亲以尽孝道的神态。2004年2月在人民广场建起游子吟大型浮雕、“慈母春晖”汉白玉圆形大柱。这些已成为全市颇有地方特色的三大景点,从中充分反映深阳的深厚文化底蕴,以及漂阳人民对诗人、县尉孟郊的景仰和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