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阅读教学活动组织的关键(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任务驱动:阅读教学活动组织的关键(三).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任务驱动:阅读教学活动组织的关键(一)作者:庄学培来源:语文建设上半月2021年5期【摘要】针对阅读教学中存在整体感知缺漏、细读不深入及认知表面化等问题,本文提出:阅读教学的组织要根据阅读教学的阶段性特点,把问题转换为驱动性任务。驱动性任务具有学生自主探究、情境真实等特点。自主探究促使活动设置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真实情境设置紧扣学科核心问题、核心概念。阅读教学以任务驱动学生在积极语言实践中解决问题,才能实现深度阅读。【关键词】项目学习,任务驱动,真实情境,主动探究,阅读教学三、价值认知:多元碰撞中实现真实成长课文所在单元的目标是“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小说的主题加深对
2、社会和人生的理解,确立自我意识,更好地成长”,即学生通过小说的阅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但有的阅读教学涉及“立德树人时,常是单向灌输或贴标签式地认定。驱动性任务可促使学生进行交流,在多元理解的碰撞中形成价值认知。1.单一认知与生成受限想象一下,假如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已经成为百万富翁的于勒,他们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试写一个300字左右的片段。(课后练习五)单从题目看,这一练习的优点在于:与小说阅读紧密结合;独立的“微写作”活动易于组织,突出语言实践性;表达内容可铺排性展开,促进学生想象。然而学生实际写作是依据限定人物性格T规定方向铺排性叙述”进行的,会夸张地描写菲利普夫妇在
3、金钱面前的丑恶嘴脸表现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只是纯粹地就夸张技巧训练缺少探究和思想认知意义。限定认识的表达活动,不利于多元认知,不利于真实的价值认知生成。小说可解读为表现资本主义社会世态炎凉与金钱至上的丑恶本质普遍认为的应亲情唯上,也可解读为人们对人品低劣者的厌弃等。于勒是有性格缺陷的,即他是个投机者,可能好赌,可能缺失自制力,且从年青到年老都是这样的德行,即使成为普通劳动者,有劳动收入,能”自食其力”,于勒的本性也没有改变,始终没有积累,才致又老又穷。莫泊桑尽力于此表现,说明莫泊桑对此性格或精神缺陷持批判态度,这是小说最基本的主题。如果学生通过小说的阅读,能同时形成这一认识,对学生健康精神的塑造
4、显然是有益的。即便认定菲利普夫妇虚荣,唯金钱论,但小说中纯情、纯真的若瑟夫,最终也放弃认亲,说明小说内含的基本认知是自我保护很有必要,父母的以钱论人,绝非个人的道德缺陷,而是生活环境所逼是情有可原的。菲利普惧怕、抛弃亲情,是因为要照顾好家庭,不为一个贼法国老流氓而耗尽一切、赔尽所有,置子女生活于不顾,这更应是一个为夫、为父者应有的亲情价值认知。第一人称视角是受限的,课后练习提供了其他视角表达活动:这篇小说是以若瑟夫少年时代往事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不妨试着变换一下叙事视角,体会一下有什么不同。(课后练习三)该题显然是围绕小说基本情节设置的,虽是人称改变,其实还是重复小说情节,思
5、辨性不强,也不利于形成多元认知,存在与第五题同样的问题。下面对练习三作项目活动设计。项目任务:以母亲的角度叙述恐怖的于勒”。活i目标:表现于勒给家庭带来的灭顶之灾,突出于勒的性格特征。活动过程:自主列提纲,同桌互说;班级展示,点评质疑。变换人称与叙述视角,针对学生的认知偏差设置主题,细节支持成为探究内容,学生须对小说内容进行筛选、加工,才可能有贴近主题的表达。克拉丽丝从家庭利益出发看于勒,站在关心女儿婚姻及若瑟夫成长的角度判断于勒的性格特征,可促进学生在另一价值认知中作探究性的阅读领悟,通过表达深化认知。2.真实性任务促进价值认知小说表现了底层民众的卑微及改变困难境况的无奈,包含对底层生活的悲
6、悯和同情,对菲利普夫妇不完全是批判。可代入式地创造真实情境,设置任务。项目任务:推论生写作于勒到了我家之后活动目标:通过推论性表达,认识不同文化背景的价值观,促进自我价值认知的真实生成。活动过程:自主列提纲,同桌互说;班级展示,点评质疑。确认小说所表现的于勒的性格特征,再代入式地推论表达,来自不同家庭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看法,他们在交流中实现多元认知碰撞,从而确立真实的自我认知。普通劳动阶层家庭的学生,赞同对贫穷的恐惧,支持努力争取、保护生存资本,他们会清楚地对挥霍者、赌徒与说谎者说不,这是对社会现实与生存现实的确认,是对自我价值观的真实确认。富裕家庭的学生,可能赞同给予帮助,但少了些真心同情,而
7、是简单认为施舍一笔钱就是“亲情,对亲情的认知过于简单。社会的复杂性、人性的复杂性,让于勒的问题复杂化,抛弃于勒,或是矫正、救助于勒,施舍式帮助,显然都不能真正解决于勒的问题。于勒的问题就是学生将来生活要面对的社会现实,具有社会实践及生存能力意义。3才比判性思维深化认知批判性思维是对事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考察论证的合理性从而决定信什么和做什么的思维”,以批判性思维对小说表现人物的某种特质或倾向进行分析,推断其合理性,成为促进认知的重要方法策略。项目任务:讨论于勒能够改变吗?活动目标: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活i内容:填写表格,在讨论中修改完善。表格一:推论性表格支持学生的言语探究,于勒真的回家
8、了会有什么表现?我的家庭最终会怎样?父母的情况怎样?都可以从小说的人物表现归纳出人物本性,再推断出结果。表格二:活动显然很烧脑,因为跳脱了小说文本的已有逻辑。学生填写表格时感受到推断的困难:小说里虽有温情的描写,但找不到支撑于勒改变的细节性内容。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激活真实联想和真实思考,认识到我应理性地“放弃”亲情。还可以与本单元其他课文整合。前一篇课文是祝福,在鲁迅冷峻的叙述中,祥林嫂同样是不可解救的。与于勒放到一起比较阅读,学生达到的认知更有深度。活动任务:祥林嫂与于勒,同样不可解救,试分析并作比较。项目目标:达到深度认知。活动过程:动笔列举祥林嫂、于勒的性格特征,作比较,分析不可解救的原因。阅读教学中的项目式活动是为实现深度阅读而设计的,其关键是把问题转换为驱动性任务。驱动性任务兼具自主探究、真实情境及言语特性这三个要素。自主探究促使活动符合学习规律,真实情境设置紧扣学科核心问题、核心概念,言语特性促使活动围绕语言实践主线开展,使学生在真实的阅读活动中解决问题,实现深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