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的湖北第二师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日战争时期的湖北第二师范.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抗日战争时期的湖北第二师范1938年,日寇逼近黄州,组建运行仅一年的黄冈乡村师范遂告停办。同年,国民政府湖北省府鄂东行署在黄冈三解元(今罗田县)成立湖北省立联中鄂东分校,内设简易师范和师资训练班。1939年,省立联中鄂东分校设立师范部,招收一个班的普通师范新生;1940年再招一个班新生。1942年,省立联中鄂东分校一分为二。师范部独立,成立湖北省第二师范学校,简称“省二师二鄂东分校则更名为湖北省第二高级中学,简称“二高”(即今日之黄冈中学)。两校均隶属鄂东行署。省二师首任校长为蔡礼成先生。此后,胡映沅、罗琨、熊寿文相继担任学校校长。此间,学校共有三个普师班、一个简师班和七个初中班。学校本部设在
2、蔡礼成的家乡黄冈县泗泊河(现罗田县大崎镇泗泊河村);同时在临近村设有分部,如当时的女子部就设在祁家冲村。1945年,蔡礼成先生接任校长。学校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普师增至12个班,简师增至4个班,另有初中班和附属小学,初中班学生毕业后停办。学校本部设在时任校长蔡礼成先生的家乡泗泊河,校舍租用当地及乡民的房屋。教室多在乡村祠堂庙宇,师生宿舍则分散在村民家中。当时学校师生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每日主食限量供应,豌豆是师生常年的下饭菜,被师生戏称为“滚盘珠鄂东军民在抗战极为艰难的日子里,依然全力支持学校办学;学校日常生活所需,包括柴米油盐均由当时的鄂东行署所辖各县抗日军民提供。为了保证学校办学以及数百名师
3、生的住宿,一些村民主动腾出了自己家里的房舍,或者是一家人挤在狭小的房间里,或者干脆投亲靠友移居他地。在那艰难的岁月里,二师师生与当地民众结下了血浓于水的深情。在泗泊河办学期间,虽然办学条件简陋,师生生活极为艰苦;但学校依然坚持按照现代师范教育的理念和要求,对学生进行全面、严格的教师素质教育与培养。学校悬一大钟于山顶,统一号令各分部作息时间;师生每日按时起床、晨练、上课、就寝。师范生除开设中小学各专业学科课程外,还开设有教育学、心理学和乡村教育一类课程,以及音乐、美术、体育课。此外,学校还建有篮球场和足球场。在1943年罗田三里圾举办的鄂东十二县学生运动会上,二师学子还一举夺得了排球和短跑冠军。
4、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数百名青年学生深山求学励志,以图教育救国。他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苦心劳骨,内外兼修。王良知著校史日:“忆昔战云弥漫,山中教学,听弦诵之声,如钧天傲管,响彻深谷J实乃此时学校办学之情景写照。与此同时,“当战争的火焰燃烧着全球的时候,祖国苦难正深之时,本校同学含着一腔悲愤的心情,在这大别山的一隅,一方面埋头内在的锻炼,一方面为人类的正义、为祖国的生存而开展了广大的战地服务工作,和普通的农村宣传运动,本校同学跑遍了鄂东各县,每到假期和各种节日,各种壁报和宣传的行列,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在各县的穷乡僻壤里,后方舆论,一般颂扬鄂东民众抗敌情绪热烈,这未始不是本校同学伟大之收获也。”(见1946年二师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