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得其民得天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1027904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得其民得天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得其民得天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得其民得天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得其民得天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得其民得天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得其民得天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得其民得天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孟子日:“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旷也。故为澜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鹦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有,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J(节选自孟子离娄上,有删改)材料二:臣致言之:往者齐南破荆。东破宋,西服秦,北破燕,中使韩、魏,土地广而

2、兵强,战克攻取,诏令天下。齐之清济浊河,足以为限;长城巨防,足以为塞。齐,五战之国也,一战不克而无齐。由此观之,夫战者,万乘之存亡也。且臣闻之日削株无遗根无与祸邻祸乃不存。秦与荆人战,大破荆,袭郢,取洞庭、五湖、征由:薪E套应W建:茶旅于标。当此时也,随荆以兵,则荆可举;荆可举,则其民足贪也,地足利也。东以弱齐、燕,中以凌华肯。然则是一举而霸王之名可成也,四邻诸侯可朝也,而谋臣不为,引军而退,复与荆人为和,令荆人得收亡国,聚散民,立社稷主,置宗庙,令率天下西面以与秦为难。此明以失霸王之道一矣。天下又比周而军华下,大王以诏破之,兵至梁郭下。围梁数旬,则梁可拔;拔梁,则魏可举;举魏,则荆、赵之意绝

3、;荆、赵之意绝,则赵危;赵危而荆狐疑:东以弱齐、燕,中以凌三晋。然则是一举而霸王之名可成也,四邻诸侯可朝也,而谋臣不为,引军而退,复与魏氏为和,令魏氏反收亡国,聚散民,立社稷主,置宗庙,令率天下西面以与秦为难。此囿固以失霸王之道二矣。前者褒侯之治秦也,用一国之兵而欲以成两国之功,是故兵终身暴露于外,土民疲病于内,霸王之名不成。此固以失霸王之道三矣。(节选自韩非子初见秦,有删改)【注】爵:通“雀二10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且A臣闻之日B削株C无遗D根E无与祸F邻G祸H乃不存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4、)A.畜,文中是“积蓄、储备”的意思,与苏武传“马畜弥山”中的“畜”意义和用法都不同。B.三晋,在文中是韩、赵、魏三国的合称。春秋时期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所以后人称为三晋。C.朝,文中指“使朝拜”,与邹忌讽齐王纳谏“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中的“朝”用法不同。D.固,指“使牢固、稳固”,与谏太宗十思疏“必固其根本”中的“固”意思相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指出得天下之道在于得民心,得民心之道在于施仁政。民众归附于仁君,就像水流向低处、野兽奔向旷野,是必然的趋势。B.韩非子以齐国为例进言,齐国在强大的时候,威服四方,但最后却因一次战斗失败而破灭,论

5、证了战争胜负对于一国的重要性。C.秦国攻打楚国,几乎要灭掉楚国之时,却退兵与楚国讲和,错失成就霸业的良机。同样的事情又在攻打魏国的时候再次发生。D.韩非子认为秦国本来可以早就一统天下,但前后三次错失称霸天下的机会,追究其原因,韩非子归结为秦国谋臣的不作为。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译文:(2)是故兵终身暴露于外,士民疲病于内,霸王之名不成。译文:14 .荀子曰:“王者富民,霸者富士(指兵士)。”请据此对两则材料的核心观点做简要评析。【答案】10 .BEG11 .D12 .B13 .(1)当今天下君王如果有喜爱仁德的,那么,各国诸侯都

6、将受他驱使。(2)因此士兵终身在野外艰苦作战,百姓在国内疲惫不堪,未能成就霸主之名。14 .儒家孟子主张施行王道,用仁德使百姓富有,获得民心来统一天下,符合(荀子)“王者富民”的观点。法家韩非主张施行霸道,用强大的军队征服敌国,以此来统一天下,符合(荀子)“霸者富士”的观点。【解析】15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况且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削砍树木不能遗留树根,不与祸害接近,祸害就不会存在“曰断句的标志,其后断句,所以B处断句;“根”作“无遗”的宾语,宾语后断句,所以E处断句;第二个“祸”作“不存”的主语,主语前断句,所以G处断句。故选BEGo16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

7、文化常识和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积蓄、储备;/牲畜。句意:如果平时不积蓄。/马和其他牲畜满山。B.正确。C.正确。使朝拜;/朝见。句意:可使四邻诸侯都来朝拜。/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D.错误。“固,指使牢固、稳固,意思相同”错误,意思不同。确实;/使稳固。句意:这确实是秦国第一次失去称霸天下的机会。/必须稳固它的根部。故选Do17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D.“韩非子归结为秦国谋臣的不作为”错误。由原文“前者穰侯之治秦也,用一国之兵而欲以成两国之功,是故兵终身暴露于外,土民疲病于内,霸王之名不成。此固以失霸

8、王之道三矣”可知,第三次即使兵力不足也要发动战争,导致军民遭受灾难的是穰侯,并非“秦国谋臣二故选D。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好)喜爱;“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被动句,“为”表被动;“驱”,驱使。(2) “是故”,因此;“疲病”,疲惫不堪;“成”,成就。1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首先理解此句话意思,荀子认为王道令人民富足,霸道令军队强大。解答本题需找出两则材料中体现荀子观点的内容,并进行简要分析。由材料一“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可知,孟子认为,

9、得到民心就能得到天下,而得民心就要聚积百姓的所需,不要强加给百姓所厌恶的。施行仁政,不横征暴敛,百姓便能富有,符合荀子中“王者富民”的观点。由材料二“往者齐南破荆。东破宋,西服秦,北破燕,中使韩、魏,土地广而兵强,战克攻取,诏令天下”“夫战者,万乘之存亡也”“荆可举,则其民是贪也,地足利也”“围梁数旬,则梁中拔东以弱齐、燕,中以凌三晋”可知,韩非认为齐国称霸天下所依仗的是自己广袤的国土和强大的军队,如果秦国凭借自己强大的军队征服邻国,开疆拓土,那么秦国也可称霸天下。施行霸道,通过战争征服敌国来统一天下,就需要更加强大的军队,符合荀子中“霸者富士”的观点。参考译文:材料一:孟子说:“桀、纣丧失天

10、下,是因为失去老百姓的支持。失去老百姓的支持,是因为失去民心。得到天下有方法:得到百姓的支持就能得天下。得到老百姓的支持有方法:得到民心就能得到老百姓支持。得到民心有方法:(他们)想要的,就替他们聚积,(他们)所厌恶的,不要强加给他们。老百姓归附仁政,就像水往低处流,野兽往旷野跑。因此,替深池把鱼赶来的,是水獭;替丛林把鸟雀赶来的,是猛鹰;替商汤、武王把老百姓赶来的,是桀和纣。当今天下君王如果有喜爱仁德的,那么,各国诸侯都将受他驱使;即使不想称王于天下,也办不到。现在想称王于天下的人,好比是患了沉殉旧疾而需要找到数年的陈丈来医治一样。如果平时不积蓄,那就终身也得不到。如果不在仁德上有志,便要终

11、身忧患、受辱,从而陷入死亡的境地。”(节选自孟子离娄上,有删改)材料二:臣斗胆进言:“过去齐国向南打败楚军,向东攻灭宋国,向西迫使秦国屈服,向北攻破燕国,从中调遣韩、魏两国,领土广阔而兵力强大,战胜攻取,号令天下。齐国清澈的济水、浑浊的黄河,足以用作防线;齐国的长城巨防,足以作为要塞。齐国,是打了五次胜仗的国家,(后来仅因)一次战斗失利而灭亡。由此看来,战争关系到大国的存亡。况且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削砍树木不能遗留树根,不与祸害接近,祸害就不会存在了秦军和楚军作战,大败楚军,击破郢都,占领洞庭、五湖、江南一带,楚国君臣逃跑,向东在陈城困守。在这个时候,如果用兵追逐楚军,就可以占领楚国;(如果)可

12、以占领楚国,那么楚国的百姓就能够(归秦国)占有,楚地就能够(归秦国)利用,向东可以削弱齐、燕,在中原可以控制韩、赵、魏国。这样,那么就能够一举成就霸王之名,可使四邻诸侯都来朝拜。然而谋臣不这样做,(却)率领军队撤退,再与楚人讲和,使楚人得以收复沦陷国土,聚集逃散百姓,重立社稷,再建宗庙,让他们率领各国军队向西来挑战秦国。这确实是秦国第一次失去称霸天下的机会。六国合纵而紧密配合,驻军华阳城下,大王发布诏令击败他们,兵临大梁城下。包围大梁数十天,就可以攻下大梁;攻克了大梁,就可一举占领魏国;占领魏国之后,楚、赵联合的意图就会破灭;楚、赵联盟破灭,那么赵国岌岌可危;赵国危急,楚国抗秦决心就会动摇;大王向东可削弱齐、燕,在中原可控制韩、赵、魏国。这样,那么就能一举成就霸主之名,让四邻诸侯前来朝拜称臣。然而谋臣没有这样做,(却)率领军队撤退,再与魏人讲和,反而让魏人收复沦陷国土,聚集逃散百姓,重立社稷,再建宗庙,让他们率领各国军队向西来挑战秦国。这确实是秦国第二次失去称霸天下的机会。以前穰侯治理秦国时,用一国的兵力而想建立两国的功业,因此士兵终身在野外艰苦作战,百姓在国内疲惫不堪,未能成就霸主之名。这确实是泰国第三次失去称霸天下的机会。”(节选自韩非子初见秦,有删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