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用大环内酯类抗菌素临床使用需注意的一些技术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兽用大环内酯类抗菌素临床使用需注意的一些技术点!.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人们常说:秋天来了,冬天还会遥远吗?其实,对畜牧养殖业来说,每年的秋冬季节,都是畜禽呼吸系统疾病高发的季节。而在畜禽呼吸道病的高效治疗方面,大环内酯类抗菌素就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这类抗菌素在国内外兽医治疗临床,都是兽医们比较常用的一类药物。但是,我们发现很多兽医看病水平很好,对药物的性质、药理、配伍、用量、用法、禁忌等了解得却先对较少或比较片面。所以,今天,我们就带大家来认识一下兽用大环内酯类抗菌素。首先,兽用大环内酯类抗菌素是一类具有十四、十五、十六元的、都有大环内酯环这一共同化学结构的抗菌药。该类抗菌素已经从早期的硫氟酸红霉素、吉他霉素、酒石酸泰乐菌素,如今发展到了泰拉菌素、替米考
2、星;未来将有更新的品种被研发面世,如加米霉素、泰地罗新等。目前,兽医临床治疗使用比较有效、安全和较常见的是泰乐菌素、替米考星;据国外研究与使用信息,未来泰地罗新可能将有更优秀的临床表现。这类抗菌素在与某些药物联用时,如果使用不当,则可发生相互作用,致使药物间的不良反应增加,甚至给患病动物造成不同程度的生理伤害。所以,畜禽养殖一线的广大兽医和兽药使用者,应该对该类不断了解和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以提高对该类抗菌素的认识。这样,您才不会用错、不会滥用,以及持续提高用药的效果和技能。其次,在提高该类药物的使用技能方面,您需要了解和记住如下几条经验性的专业总结。第一,兽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对恩诺沙星、氟苯
3、尼考、甲飒霉素和盐酸林可霉素等有拮抗作用。其发生拮抗的机理主要是:因两药或多药竞争药物的同一个结合位点。这便造成,另外一个配伍药物不能找到作用靶点,而不能有效发挥抗菌作用造成降效。因此,兽医治疗临床在联合用药、开具治疗处方时,要尽量避免把两者混合在一起共同同时使用。第二,兽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均为速效抑菌剂。他们若与青霉素类抗菌药一起配伍同时使用,则会干扰青霉素类的快速杀菌效能。因此,当兽医临床抗菌治疗需要起到快速杀菌作用、控制细菌蔓延时,如气囊炎等治疗时,两者最好不要一起共同使用。第三,兽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与氨茶碱同用时,将会使动物机体对氨茶碱的肝清除减少,导致氨茶碱的血药浓度升高和毒性反应增
4、加。这一现象,在两药共同使用6天后比较容易发生。因此,若是两药必须合用时,氨茶碱的剂量应予调整。其中尤以硫篱酸红霉素最为严重。若是酒石酸泰乐菌素、泰拉菌素和替米考星等,则对肝药酶代谢影响不大,与氨茶碱几无影响,一般不需调整氨茶碱的使用剂量(但需延长给药时间)。第四,养殖使用的酸化剂和酸性添加剂、一些酸性比较强的中药口服药品、酸性的维生素C、一些酶制剂及卡巴匹林钙等酸性动物用品,能使硫氟酸红霉素在酸性环境中轻易被破坏,致使硫氟酸红霉素的药效大幅降低或丧失。还有哪些酸性的中收药,如含五味子的合剂、含乌梅的合剂、含山楂的合剂等,这些中药产品与硫氟酸红霉素一起给畜禽同时服用,也很易使硫氟酸红霉素失去抗
5、菌活性。因此,畜禽养殖临床在使用上述这些成分的同时,最好不要给动物内服硫酸氢红霉素可溶性粉及含有这个成分的兽药制剂产品,以防药物被破坏而致使治疗无效、减效或失败。第五,兽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与含镁离子、铝离子药物及含钙较高的成分,如添加剂用的硅酸盐类成分、蒙脱石、石膏等同时使用,会降低兽用大环内酯类抗菌素的生物利用度和血药浓度。并且,食物也会影响因此,兽医临床治疗使用时,最好在胃前一小时或饲后两小时后,再给予畜禽内服该类药物。第六,兽用大环内酯类药物与耳毒性的一些药物,如氟尼辛葡甲胺、卡巴匹林钙、链霉素等共同使用时,特别是对哪些畜禽肾功能减退的患病动物,可能会增加动物的耳毒性不良反应。兽用大环内
6、酯类药物的特点研究大环内酯类药物是由链霉菌产生的、一类化学结构与抗菌作用类似的抗生素。作为当前畜禽兽医临床四大主体抗生素之一,与B-内酰胺类、氟瞳诺酮类和酰胺醇类,占据了畜禽食品动物用药的近乎70%的化药市场份额。这几年,随着养殖量的增加和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更注重疫病防控,这四大主体抗生素市场份额也在逐年增长。世界上第一个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上个世纪中期在美国首先被发现和应用于临床的,它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红霉素。它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和支原体的独特作用,使得其一度成为下呼吸道感染和软组织损伤的替代治疗药物。然而,由于红霉素存在的几方面重大缺陷,如在胃酸内不稳定、消除半衰期短、吸收不规则、胃肠道刺激
7、、抗菌谱窄,以及其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与其的交叉耐药性等,限制了红霉素在疫病防控临床的更广的使用,造成了当前其尴尬的市场地位。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性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由于其主要化学结构的相近,通常都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特点。首先,它们通常都是无色至类白色的弱碱性化合物。当然,有些企业为了使其水溶,把其做成了磷酸盐、酒石酸盐等易溶解于水的修饰物。这虽然解决了碱性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水溶性,是畜禽大群饮水使用方便;但是,由于修饰后的大环内酯类局部分子结构的改变,也使碱性大环内酯类药物化学性质也发生了改变;使其由修饰之前的碱性化合物,变成了酸性或兼具酸性的化合物。这样,也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碱性原药的药理和功
8、效,如替米考星(碱性,不溶于水)与磷酸替米考星(酸性,溶于水),在针对猪蓝耳病的防控效果方面,磷酸替米考星就几乎没有作用。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分类按照药物分子的化学结构划分。大环内酯类分别分14元环、15元环和16元环大环内酯药,如红霉素就属于14元环的大环内酯类药物,泰乐菌素属于15元环的大环内酯类药物,替米考星属于16元环的大环内酯类药物。按照药代动力学性质特点划分。第一代,是天然抗生素,如红霉素;第二代,是半合成抗生素,如替米考星;第三代,是新一代酮内酯类药物,如泰利霉素(非兽用)。大环内酯类药物的特点第一代大环内酯类药物,抗菌谱较窄,对部分革兰氏阳性菌和支原体作用较强;对胃酸不稳定,口服生
9、物利用度低,难溶于水等;而且,部分畜禽有消化道的不良反应隐患。由于与其它大环内酯类药物存在交叉耐药性,所以有诱导耐药性产生的缺点。第二代大环内酯类药物,比第一代增强了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莫拉菌等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作用;同时,又增强了对厌氧菌、空肠弯曲菌、衣原体、分支杆菌等病原体的作用。对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与红霉素相近;在某些动物,略强于红霉素;对诱导产生的某些耐红霉素菌株,亦有抗菌活性。第三代大环内酯类药物,由于分子化学结构比第一代和第二代大环内酯类药物有了比较大的创新,因此我们称其为酮内酯类药物。它们具有抑制耐药菌作用,且无诱导耐药产生的缺陷;而且,与第一代和第二代大环内酯类药物相比,其酸性条件下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并且,这一代的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抗菌活性也大幅增强。其对革兰氏阳性菌、部分阴性菌和支原体具有强大的抗菌活性,对产B-内酰胺酶的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对支原体、非典型分支杆菌、衣原体等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