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读荀》与苏轼《荀卿论》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

上传人:p** 文档编号:1034338 上传时间:2024-06-1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韩愈《读荀》与苏轼《荀卿论》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韩愈《读荀》与苏轼《荀卿论》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韩愈《读荀》与苏轼《荀卿论》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韩愈《读荀》与苏轼《荀卿论》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韩愈《读荀》与苏轼《荀卿论》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韩愈《读荀》与苏轼《荀卿论》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韩愈读荀与苏轼荀卿论对比阅读(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始吾读孟轲书,然后知孔子之道尊,圣人之道易行;王易王,霸易霸也。以为孔子之楂没,尊圣人者,孟氏而已。晚得扬雄书,益尊信孟氏。圣人之道不传于世。周之衰,好事者各以其说于时君,纷纷藉藉相乱,六经与百家之说错杂,然老师大儒犹在。火于秦,黄、老于汉,其存而醇者,孟柯氏而止耳,扬雄氏而止耳。及得荀氏书,于是又知有荀氏者也。考其辞,时若不粹。要其归,与孔子异者鲜矣,抑犹在轲、雄之间乎!孔子删诗书,笔削春秋,合于道者著之,离于道者黜去之。故诗书春秋无疵。余欲削荀氏之不合者,附于圣人之籍,亦孔子之志欤!孟氏醇乎醇者也,荀与

2、扬大醇而小疵。(节选自韩愈读荀)材料二:昔者常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灭其书,大变古先圣王之法,于其师之道,不管若寇仇。及今观荀卿之书,然后知李斯之所以事秦者皆出于荀卿,而不足怪也。荀卿者,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者也。子思、孟轲,世之所谓贤人君子也。荀卿独曰:“乱天下者,子思、孟轲也。”天下之人,如此其众也;仁人义士,如此其多也。荀卿独曰:“人性恶。桀、纣,性也;尧、舜,伪也。”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今夫小人之为不善,犹必有所顾忌,是以夏、商之亡,桀、纣之残暴,而先王之法度、礼乐、刑政,犹未至于绝灭而不可考者,是桀、纣犹有所存而不敢尽废也。彼季斯

3、者,独能奋而不顾,焚烧夫子之六经,此亦必有所悖者矣。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以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节选自苏轼荀卿论)10 .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荀卿明A王道B述礼乐C而李斯以其学D乱E天下F其高谈G异论有以H激之也。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徒,指徒弟、弟子,与师说“郑子之徒”中的“徒”意思不同。B.干,指求取,与过零丁洋“干戈寥落四周星”中的“干”意思不同。C.不啻,不

4、只,与促织“虽连城拱璧不啻也”中的“不啻”意思相同。D.恃,指依靠、依赖,与成语“有恃无恐”中的“恃”意思相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读了孟子的著作之后,认识到孔子儒家学说的价值;其晚年读到扬雄的著作后,对孟子的尊崇更加坚定。B.材料一中,韩愈回顾历史之后,指出孟子、扬雄与荀子的著作都可以称为儒家文献,但也都存在一定的瑕疵。C.苏轼认为,李斯曾经焚烧老师荀子的著作,除了李斯自身的问题之外,也与李斯受到荀子的影响有一定关系。D.材料二中,苏轼列举荀子的言论来展现荀子为人倔强固执、不谦逊,又太过自信的特点,增强了说服力、可信度。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

5、成现代汉语。(1)要其归,与孔子异者鲜矣,抑犹在轲、雄之间乎!译文:(2)荀卿者,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者也。译文:14 .苏轼如何评价荀子?请简要说明。【答案】10 .BCF11 .C12 .B13 .(1)概括其主旨则不同于孔子的地方很少,大概应在孟子和扬雄之间吧?(2)荀卿这个人,特好标新立异而且毫不谦让,敢发表高论而不顾一切。14 .苏轼认为荀子为人刚愎自用,喜欢发表标新立异的言论,但肯定其能够阐明王道和礼乐。【解析】15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荀卿阐明了王道,阐述了礼乐文明,而李斯却凭借他的学说搞乱了天下,可见荀卿的高谈怪论对李斯还是起了激发作用的。“明王道”

6、“述礼乐”的主语都为“荀卿”,“明王道”“述礼乐”分别为动宾短语,各自断开,故应在BC处断开;“李斯以其学乱天下”为完整的主谓宾句子,故应在F处断开。故选BCFo1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徒”,徒弟、弟子;同类的人。句意:我认为孔子的弟子去世。/郑子那些人。B.正确。“干”,求取;防御兵器。句意:好事的人各自以其学说向当时的君主求售。/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C.“意思相同”错。“不啻”,不只;比不上。句意:不只当强盗、仇敌来看待。/即使价值连城的宝玉也比不上。D.正确。句意:这种胆大妄为的做法必定是有所依仗的。/有所依仗而无所顾忌,什么都不怕。故

7、选C。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8. “但也都存在一定的瑕疵”错,由原文“孟氏醇乎醇者也,荀与扬大醇而小疵”可知,韩愈认为孟子的著作醇之又醇,后两者的著作大旨纯粹而小处有瑕疵。故选B0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要”,概括;“鲜”,少;“抑”,或许。(2) “让”,谦让;“顾”,顾及。14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荀卿者,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者也”“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可知,苏轼认为荀子为人刚愎自用,喜欢发表标新立异的言论。由“荀卿明王道述礼乐”可知,苏轼肯定其能够阐明王道和礼乐。参考译文:材料一

8、:我开始读孟轲书,这之后才知道孔子的儒家学说值得尊崇,圣人的学说容易施行;“王道”容易统一天下,“霸道”容易称霸诸侯。我认为孔子的弟子去世后,尊崇孔圣人只有孟轲而已。晚年读到扬雄书,更加尊崇信奉孟子。圣人的学说,没有传于后世。周代衰弱,好事的人各自以其学说向当时的君主求售,纷纷扰扰,十分混乱,六经和诸子百家的学说相互混杂,然而此时还有一些名师大儒在世(可以传授圣人的学说)。儒家经典在秦朝遭到大火焚毁,汉朝初年则又尊奉黄老之学,留存于世的纯粹儒家文献,只有孟轲与扬雄的著作了。等读到荀卿书,到这时才知道还有荀卿这个人。考察其文辞似乎还不够纯粹,概括其主旨则不同于孔子的地方很少,大概应在孟子和扬雄之

9、间吧?孔子删削诗书,抄录改定春秋,合乎道义的保留下来,背离道义的就删掉它。所以诗书春秋没有失当之处。我想删除荀子著作中那些不合乎道义的内容,附着在圣人典籍之后,这大概也是孔子心意吧!孟子著作醇之又醇。荀子和扬雄的著作,则是大旨纯粹而小处有瑕疵。(节选自韩愈读荀)材料二:以前我总觉得奇怪,李斯是荀卿的学生,后来又焚烧了荀卿书,完全改变了古代先圣先王的法则,离经叛道,对于老师思想主张,不只当强盗、仇敌来看待。如今再来看荀卿书,然后就会明白李斯要到秦国做官,都是受到老师荀卿的影响,这就不觉得奇怪了。荀卿这个人,特好标新立异而且毫不谦让,敢发表高论而不顾一切。子思、孟子,世人都称他们是贤人君子。只有荀

10、卿认为:“把天下搞乱的人,就是子思、孟子。”天下的人,像他们那样的人很多啊;天下的仁人义士,也如此众多。只有荀卿说:“人性本恶。桀纣表现的就是人的本性。尧舜表现的只是人为的,(而非本性)。”从这方面来看,料想他的为人,必定倔强固执不谦逊,又太过自信。李斯在这方面又特别严重。现在品行不好的人做一些坏事,都还是有所顾忌的,所以夏、商两朝虽然灭亡,桀、纣两君虽然残暴,但上古贤明君主的法度、礼乐、刑政,还不至于达到灭绝而不可查考的地步,这说明桀、纣还是有所保存而不敢全部废弃。而那个李斯,只有他骄矜傲慢不顾一切,焚烧了孔子的六经,这种胆大妄为的做法必定是有所依仗的。李斯见他的老师荀卿骂尽天下的贤人,就更认准了自己那种愚蠢的念头,认为古代先圣先王的那一套都不值得学习效法。李斯不知道那是荀卿图一时痛快所发表的言论,而荀卿自己也不知道他的话会导致如此惨烈的灾难。荀卿阐明了王道,阐述了礼乐文明,而李斯却凭借他的学说搞乱了天下,可见荀卿的高谈怪论对李斯还是起了激发作用的。(节选自苏轼荀卿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社科论文

copyright@ 2008-2023 1wenmi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189号-1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第壹文秘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壹文秘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