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管理检查标准(评分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管理检查标准(评分表).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医院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管理检查标准(评分表)项目标准分值S一得分一、基本条件(10分)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在儿科病房内设置新生儿病室;新生儿病室应当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区域,接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新生儿病室的建筑布局应做到洁污区域分开,功能流程合理,标识正确清晰;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等应相对独立,医疗区包括普通病室、隔离病室和治疗室等,有条件的可设置早产儿病室,辅助区包括清洗消毒间、接待室、配奶间、新生儿洗澡间(区)等,有条件的可以设置哺乳室。3新生儿病室每床净建筑面积:抢救单元261112,其他床位2311床间距应20.9叱有陪护病室应当一患一房,净使用面积212m2新生
2、儿病室应当配备必要的清洁和消毒设施,每个房间内至少设置1套洗手设施,包括洗手池、非手触式水龙头、清洁剂、干手设施和洗手流程图等,每床配备速干手消毒剂。2新生儿病室应当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医疗区域内的温度应维持在24C士1.5C,相对湿度应维持在30%60%。不应在室内摆放干花、鲜花或盆栽植物。1二、科室管理(16分)新生儿病室应建立由科主任、护士长与兼职感控人员等组成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全面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并定期召开例会,研窕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案,有记录2新生儿病室应当根据床位设置配备足够数量的医师和护士,人员梯队结构合理。其中医师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当为
3、0.3:1以上,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当为0.6:1以上。2新生儿病室医师应当有1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并经过新生儿专业培训6个月以上,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等基本技能和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具备独立处置新生儿常见疾病的基本能力。新生儿病室护士要相对固定,经过新生儿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技能、新生儿急救操作技术和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技术。2新生儿病室应建立并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清洁消毒制度、隔离制度、手卫生制度、配奶间与沐浴间管理制度等)和工作规范,并按照医院感染控制原则设置工作流程,降低医院感染危险。3新生
4、儿病室应当对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测,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造成医院感染。2新生儿病室应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和必要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目标性监测,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发现有医院感染聚集性趋势时,应当立即报告并开展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采取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存在严重医院感染隐患时,应当立即停止接收新患儿,并将在院患儿转出。4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应对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做好相关记录,并及时反馈检查结果;应每季度对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和空气进行消毒效果监测,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新建或改建以及病室环境的消寺
5、方法改变时,应随时进行监测。3医院:时间:检查人员:陪检人员:总分:应针对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特点建立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进修人员、实习学生、保洁人员等,应接受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2三、人员管理(6分)工作人员的管理:1、新生儿病室应当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患感染性疾病者严禁入室;2、进入工作区应当更换(室内)工作服、工作鞋:3、在诊疗与护理操作时应当实施标准预防,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和手卫生规范,应当按照“先早产儿后足月儿、先非感染性患儿后感染性患儿”的原则进行;4、每接触一次患儿后需进行手卫生方可接触下一名患儿;5、配奶间工作人员
6、应当经过消毒技术培训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6、新生儿病室工作人员乙肝表面抗体阴性者,上岗前宜注射乙肝疫苗。2患儿的管理:1、应将感染、疑似感染与非感染患儿分区安置;2、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采取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隔离标识正确、醒目。3、多重耐药菌、泛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儿,宜单间隔离;如隔离房间不足,可将同类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儿集中安置,并设醒目的标识;4、发现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儿,要按照传染病管理有关规定实施单间隔离、专人护理,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患儿出院或转院、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所用物品优先选择一次性物品,非一次性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
7、消毒,不得交叉使用。3探视人员管理:1、应明示探视时间,限制探视者人数:2、探视者进入ICU宜穿专用探视服,探视服专床专用,探视日结束后清洗消毒;探视者进入新生儿病室前后应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3、探视者进入新生儿病室可不更鞋,必要时可穿鞋套或更换专用鞋;4、探视呼吸道感染患儿时,探视者应进行防护;5、应谢绝患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探视者;6、医务人员应向患儿家属宣讲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相关规定。1四、物品管理(10分)消毒物品与无菌物品的管理:1、应根据药品说明书的要求配置药液,现用现配;2、抽出的药液和配制好的静脉输注用无菌液体,放置时间不应超过2h;3、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不应超过2
8、4h;4、无菌棉球、纱布的灭菌包装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应超过24h;5、干罐储存无菌持物钳使用时间不应超过4h:6、碘伏、复合碘消毒剂、季钱盐类、氯己定类、碘酊、醇类皮肤消毒剂应注明开瓶日期或失效日期,开瓶后的有效期应遵循厂家的使用说明,无明确规定使用期限的应根据使用频次、环境温湿度等因素确定使用期限、确保微生物污染指标低于100CF1.m1.,连续使用最长不应超过7d;7、对于性能不稳定的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配制后使用时间不应超过24h,盛放消毒剂进行消毒与灭菌的容器、应达到相应的消毒与灭菌水平;8、治疗车上物品应摆放有序,上层放置清洁与无菌物品,下层放置使用后物品。2一次性医疗器域的管理:
9、1、一次性医疗器械应一次性使用;2、由医院统一购置,妥善保管,正确使用;3、使用前应检查包装的完好性,有无污损、并在有效期内使用;4、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反应,如发生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做好留样与登记,并及时按照医院要求报告,同批未用过的物品应封存备查;5、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的处理应按医疗废物处置。2五、清洁消毒(20分)新生儿病室应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采取湿式卫生的清洁方式;在诊疗过程中发生患儿体液血液等污染时,应随时进行污点清洁与消毒;清洁病房或诊疗区域时,应有序进行,由上而下,由里到外,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清洁消毒应有记录。2新生儿病室保持病区内环境整洁、干燥、无卫生死角;应
10、当保持空气清新与流通,每日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15-30分钟。有条件者可使用空气净化设施、设备。发生呼吸道传染病(麻疹除外)时应进行空气消毒。安装空气净化系统的新生儿室,空气净化系统出、回风口应每周清洁消毒12次。2新生儿病室使用器械、器具及物品:1、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标准;2、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3、呼吸机湿化瓶、氧气湿化瓶、吸痰瓶应当每日更换清洗消毒:呼吸机外壳及面板应每天清洁消毒2次,呼吸机外部管路及配件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长期使用者应每周更换;呼吸机内部管路的消毒按照厂家说明书进行;4、使用中的新生儿床和暖箱、蓝光箱
11、内表面,日常清洁应以清水为主。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暖箱和蓝光箱时,应当每周消毒一次,用后终末消毒;5、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如雾化吸入器、面罩、复苏囊、喉镜、氧气管、开睑器、体温表、吸痰管、浴巾、浴垫等;6、患儿使用后的奶瓶、奶嘴一用一洗一消毒;奶瓶、奶嘴等由配奶室统一回收清洗、高温或高压消毒;盛放奶瓶、奶嘴的容器、保存奶制品的冰箱应当每日清洁与消毒;7、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等应当保持清洁,污染后及时更换。患儿出院后床单元进行终末消毒;8、对精密仪器设备表面进行清洁与消毒时,应参考仪器设备说明书,选择适合的清洁与消毒产品;9、治疗车应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每天进
12、行清洁与消毒,遇污染随时进行清洁与消毒。8物体表面清洁消毒:1、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被患儿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应随时清洁并消毒;2、医疗区域的物体表面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达到中水平消毒;3、计算机键盘宜使用键盘保护膜覆盖,表面每天清洁消毒厂2次;4、一般性诊疗器械(如听诊器、叩诊锤、手电筒、软尺等)宜专床专用,如交叉使用应一用一消毒;5、普通患儿持续使用的医疗设备(如监护仪、输液泵、氧气流量表等)表面,应每天清洁消毒广2次;6、普通患儿交叉使用的医疗设备(如超声诊断仪、除颤仪、心电图机等)表面,直接接触患儿的部分应每位患儿使用后立即清洁消毒,不直接接触患儿的部分应每周清沽消毒
13、12次:7、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儿使用的医疗器械、设备应专人专用,或一用一消毒,每日清洁23次。8新生儿沐浴间应当保持清洁,定期消毒,适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手卫生,并按照新生儿沐浴流程,采用淋浴方式对新生儿进行沐浴;沐浴物品专人专用;新生儿沐浴前后应当放置在不同的区域。2新生儿配奶间应当由专门人员管理,并保持清洁、干净,定期消毒。按无菌操作要求进行母乳收集和储存。配奶工作应当由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负责,并严格手卫生,认真执行配奶流程、奶瓶奶嘴清洗消毒流程等。配奶应当现配现用,剩余奶液不得再用。2清洁工具应分区使用,实行颜色标记。擦拭物体表面的布巾,不同患儿之间和洁污区域之
14、间应更换,擦拭地面的地巾,在不同病房及区域之间应更换,用后集中清洗、消毒,干爆保存。地面应每天清洁消毒广2次。2六、职业防护(12分)应配备足量的、方便取用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医用口罩、帽子、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隔离衣等;医务人员应掌握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面部时,应戴医用外科口罩、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污染身体时,应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2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如在置人导管、经椎管穿刺等时,应戴医用外科口罩等医用防护用品、并保证光线充足。1使用后针头不应回套针帽,确需回帽应单手操作
15、或使用器械辅助;不应用手直接接触污染的针头、刀片等锐器;废弃的锐器应直接放人耐刺、防渗漏的专用锐器盒;重复使用的锐器,应放在防刺的容梆内密闭运输和处理。1接触患儿黏膜或破损的皮肤时应戴无菌手套;接触隔离患儿的工作人员,应按照隔离要求、穿戴相应的隔离防护用品,如穿隔离衣、戴医用外科口罩、手套等并进行手卫生。2应保持工作服的清洁;应密封运送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2七、手卫生(8分)应配备符合WS/T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清洁剂、干手设施如干手纸巾、速干手消毒剂等,设施位置应方便医务人员;应有醒目、正确的手卫生标识、包括洗手流程图或洗手图示等。2医务人员严格执行WS/T31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在接触患儿前后均应当认真实施手卫生;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操作时应当戴手套,操作结束后应当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2进行有可能接触患儿血液、体液的诊疗、护理、清洁等工作时应戴清洁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或进行卫生手消毒。2应有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性和依从性的自查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2八、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