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十四五”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征求意见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济宁市“十四五”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征求意见稿).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壹文秘上搜索。
1、济宁市“十四五”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征求意见稿)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要求,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依据济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五个济宁建设”“八个强市突破决策部署,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建设知识产权强市为目标,以加强知识
2、产权保护运用为重点,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保护效能、运用效益、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市提供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1 .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创新资源配置。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激发创新活力,营造知识产权发展环境。创新知识产权体制机制,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效能。2 .坚持质量优先。完善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高标准保护、高效益运用、高品质服务政策导向,促进创新、产业、价值等要素深度融合,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支撑。3 .坚持统筹协调。全局谋划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推动知识产权在地区间、行业间高效、协调发展。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产
3、业、重点企业、重点领域,实施分类指导,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供给。4 .坚持开放合作。加强内外联动,推动知识产权基础信息互联互通和传播利用,深化对外合作交流,构建知识产权区域协作、互惠共享的新发展格局。(三)主要目标。到2025年,济宁市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全面提升,知识产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力争达到全省领先水平,为济宁市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1 .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政策体系更加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手段更加有力,形成司法保护、行政保护、仲裁调解、维权援助、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强烈,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显著提升。2 .知识
4、产权运用效益进一步增强。建立完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创新知识产权运营机制,畅通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渠道。强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知识产权投融资额度快速增长,市场价值充分显现,形成一批高附加值、绿色低碳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3 .知识产权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建成以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以专业化服务机构为依托,以高素质服务人才为保障,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服务机构与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协作联动,涵盖知识产权信息、法律、代理、商用化等领域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知识产权服务整体布局逐步优化,知识产权高品质服务能力初步形成,知识产权服务业态得到显著提升。4 .知识产权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搭建多元化、多层次人才
5、培养体系,培养一支规模大、结构优、层次高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队伍,加大知识产权领军人才培养力度,加快培育知识产权复合型、实用型人才。济宁市“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主要指标指标2020年基期值2025年预期值属性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件)1.144.0预期性海外发明专利授权量(件)预期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亿元)7.510预期性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预期性版权产业的行业增加值占GI)P比重()预期性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分)预期性著作权作品登记数量(万件)预期性有效注册商标量(万件)6.6预期性注:内指标值依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供的我省2020年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经测算
6、后得出。二、主要任务(一)强化知识产权制度设计。1 .夯实知识产权法治基础。结合实际制定出台专利、商标、著作权、植物新品种、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政府规章和政策措施,夯实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基础,优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环境。2 .完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建立并完善知识产权创造激励政策,形成以高价值创造为核心的激励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建立知识产权非诉化解纠纷政策体系。出台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的政策措施,建立重大涉外知识产权纠纷信息通报应急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信用制度建设。建立完善新业态、新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完善知识产权运用政策,深化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改革。(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7、1 强化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开展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大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查处力度,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关注度高、侵权假冒多发的商品领域集中整治。强化海关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跨境侵权行为。加大版权执法力度,健全版权侵权查处机制及执法监管,重点突出大案要案查处和专项治理。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队伍专业培训,提高侵权假冒识别、侵权判定专业能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到2025年年底,争取建成中国(济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为优势产业提供快速确权、快速维权服务。2 .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充分发挥知识产
8、权司法保护主导作用,依法公正高效审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有效执行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大赔偿力度。完善知识产权案件繁简分流机制,严格执行知识产权民事诉讼证据规则,降低维权成本。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3 .完善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建立诉调对接、仲裁调解对接、行政执法与调解对接及多部门会商协作机制。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的侦办力度,完善协作打击涉假犯罪的常态化工作机制。采取信息共享、案件移送、专业支持、联合督办等措施,完善沟通协调机制和工作平台,加大涉嫌犯罪案件移交工作力度,实现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形成执法合力。建立完善市场主体诚信档案“黑名单”制度,健全失信联合惩戒
9、机制。4 .强化重点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电商平台、展会、专业市场知识产权保护自律机制建设,建立知识产权保护重点关注市场名录,指导专业市场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对侵权假冒行为采取必要措施快速处理。重点推进电子商务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国家标准的贯彻落实,指引平台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全流程管理。(三)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质量。1 .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规范专利申请、商标注册和版权登记行为,建立健全质量监测机制,引导创新主体完善知识产权申请前评估机制。建立健全以高价值专利和品牌商标为导向的知识产权评价指标体系。围绕“卡脖子”技术,开展产业、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联动“共振”,引导创新资源向知识产权高质量创造
10、倾斜,促进高价值专利产出。优化知识产权资助奖励政策,强化知识产权财政资金投入,重点加大对高价值专利培育、转移转化、知识产权保护和公共服务的支持。2 .促进创新主体知识产权管理。推进创新主体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提升创新主体知识产权综合管理能力。完善产业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力度,实施知识产权强企、强校、强所工程。支持企业建立以产业数据、专利数据为基础的决策机制,找准创新路径,提升研发能力。(四)增强知识产权运用能力。1 .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建立山东知识产权运营济宁分中心,完善全省运营服务网络,助力全省打造东北亚国际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2 .促进知识产
11、权转移转化。积极落实国家省专利转化专项计划,探索实施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和运行机制,拓宽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供需渠道,逐步建设高校院所知识产权运营库,优选高价值专利向相关企业推送。推动专利与标准融合,建立以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的标准体系,形成更多标准必要专利。优化知识产权登记服务,开展专利产品备案和数据统计,加强知识产权运营人才培训。3 .优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项目库,做好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需求调查,筛选知识产权工作基础扎实、信用良好的中小微企业入库。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银企对接,鼓励银行机构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规模,帮助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健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管理机制,完
12、善质物处置机制。探索开展专利保险、知识产权证券化等工作。(五)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水平。1 ,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集合知识产权咨询、代理、评估、分析、预警和展示交易等资源,健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和区域辐射作用。健全知识产权快速审查、维权援助、调解仲裁和知识产权运营等公共服务机构,推行互联网+知识产权”服务机制。2 .发展壮大知识产权服务业。引导本地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转型升级,由知识产权代理、贯标辅导和法律服务,向专利导航、分析评议、运营实施、评估交易、保护维权、投融资等方面拓展。引进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鼓励市外高端服务机构与本地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开展业务协作。落实好惠企
13、知识产权政策,培育企业知识产权服务需求。3 .加强知识产权服务监管。实现知识产权服务业“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重点打击无专利代理、恶意商标代理、以不正当手段招揽业务等违法违规行为。健全协同监管机制,结合企业年度报告、经营异常名录和严惩违法失信名单制度,落实严重失信主体联合惩戒。(六)拓展知识产权国际交流。1 .提升知识产权国际竞争力。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海外知识产权布局,利用专利审查高速路(PPH),特别是中日、中韩专利审查高速路,加快我市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在当地申请专利的授权。拓展知识产权对外交流合作渠道,引导企业运用好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相关政策,助力济宁
14、企业“走出去”。2 .加强涉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争取设立国家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地方分中心,构建高效便捷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维权机制。完善涉外企业服务体系,开展涉外知识产权侵权预警培训与宣讲,支持中介机构开展涉外知识产权维权服务。加强部门间协同配合,做好进出口贸易、涉外展会、企业境外参展等涉外领域知识产权维权保护与服务工作。设立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援助基金,有效降低企业海外维权成本。(七)推进知识产权文化和人才建设。1 .营造知识产权文化氛围。弘扬“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知识产权文化,推动知识产权文化与创新文化、传统文化和法治文化深度融合。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推动知识产
15、权进企业、进单位、进社区、进学校、进网络。构建知识产权大宣传格局,健全知识产权新闻发布制度,建设以政府活动宣传、媒体传播报道为主体的知识产权传播阵地,提升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营造尊重知识产权的文化氛围。2 .强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引导部门、教育机构、行业协会等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专业人才培训力度。加强知识产权智库建设,实施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及能力素质要求地方标准。加快推进山东理工职业学院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建设,开展知识产权产学研人才联合培养,持续推进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培养涉外知识产权高端人才,提高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能力。三、重大工程(一)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工程。完善
16、知识产权高标准保护工作机制。树立严保护政策导向,构建大保护工作格局,突破快保护关键环节,打造同保护营商环境。加快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设,充分发挥保护中心作用。完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实现全市14个县市区知识产权人民调解组织、维权援助组织全覆盖。建立知识产权纠纷在线诉调对接机制,强化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工作。推动建立重点产业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强化行业自律和信息互通。开展重点产业知识产权海外侵权风险防控,建立海外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区域间高效协作,深化知识产权执法协作及资源共享。(二)实施重点产业(企业)专利导航试点工程。完善以产业数据、专利数据为基础的新兴产业(重点企业)专利导航决策机制。推广实施专利导航指南系列国家标准,推